14日,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收儲提升A地塊項目完成單體驗收,5棟總面積15萬多平方米的“升級版”標準廠房正式亮燈,標志著倉山區金山工業園區規范提升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為全市工業園區規范提升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借鑒。
從去年4月19日試樁,4月22日啟動動工儀式,A地塊項目從開工到單體驗收總用時387天,創下了園區規范提升的“倉山速度”。
未來,擁有60米至100米高城市天際線,沿江高品質辦公、研發、測試、生產等建筑集群,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地的金山工業園區,將以全新的姿態開啟產業園區新時代,引領“智能倉山”新未來。
壓縮超一半工期
“升級版”標準廠房建設提速再提速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是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關鍵。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規范提升試點作為市級示范點,旨在探索實施“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的工作方法,全力破解工業園區業態亂、效益差、容積率低等瓶頸問題,推動我市現行產業用地政策實現較大突破,為全省、全市工業園規范提升提供有益探索。
根據方案,橘園洲片區主要通過政府收儲提升和鼓勵優質企業自主提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規范提升,通過適當提升容積率,在烏龍江畔打造以智能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
“首批A、C、D、E四個地塊于2019年下半年進行政府收儲提升,今年上半年啟動B、F地塊收儲,6個地塊面積共計246.69畝。”倉山區金山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A地塊項目于2020年4月進場施工,按4.0容積率建設5棟“升級版”標準廠房,建筑面積15萬多平方米,今年5月14日完成單體驗收,正式亮燈。“區里正在積極對接企業裝修入駐,即將投用。”
16日,記者在A地塊項目現場看到,4棟面向烏龍江及1棟非沿江高樓矗立,藍色的玻璃幕墻格外顯眼,大樓外墻上的“智能產業園”字樣清晰可見。“工人正在抓緊開展管網、道路、綠化等室外工程的收尾工作。”項目建設單位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A地塊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倉山區的全力支持。項目建設前,倉山區依法依規按程序向有實力的央企、國企等建設單位拋出橄欖枝,最終,中國最大的鋼結構產業集團——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福建分公司中標。一年來,建設方克服疫情等因素影響,加班加點開展建設。
數據顯示,A地塊7天完成項目臨建布設,33天完成989根樁基施工,60天完成地下室施工,115天完成4棟鋼結構主體施工,290天完成沿江4棟主體鋼結構封頂,從開工到單體驗收總用時387天,成功壓縮超一半工期,創造了開發建設的“倉山速度”。
服務保障到位
A地塊項目征收工作一個月完成
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征收等各項工作的有力保障。
2019年10月,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倉山區全面推開橘園洲片區規范提升工作。作為全市園區規范提升的試點,橘園洲片區面臨諸多難題,首當其沖的便是廠房征收。
雖然A地塊項目的征收工作已經過去一年多,但倉山區金山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依佺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橘園洲片區房屋資產成分復雜,涉及全市多區的村集體資產,還有法院拍賣的資產,此外,片區的企業類型眾多,一些企業已經搬離,廠房呈現出租狀態。
“為推動項目征收早日出成效,區里采取組團攻堅、集團作戰、成建制投入等經驗做法,抽調5個鎮街主官帶隊駐扎現場,一家一家走訪,做思想工作。”黃依佺說,為了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區里還主動幫忙涉遷企業在全市范圍內對接新廠房,確保企業不減產、不停產。最終,一個月就完成了占地近60畝的A地塊項目的征收工作。
此外,倉山區還聯動規范整治工業園區不做工業的亂象。成立區工業園區規范提升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城管、市場監管、稅務、應急、消防、環保等執法隊伍開展綜合執法,進行大規模、強有力的規范整治行動,對不符合園區要求的非工業用地業主、承租戶進行清退,對園區不符合規劃要求、無審批手續或影響園區整體形象的建筑,予以拆除、規整改造。
項目建設前后,倉山區還在思路理念上進行創新,提供保姆式服務。“無論是施工前的相關審批,還是施工后的場地協調等,倉山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項目土地掛牌出讓和施工設計同步推進。”中建科工相關負責人說。
容積率提升一倍以上
預計年稅收增加12億元
以A地塊項目成功建設為樣板,橘園洲片區其他地塊的開發也在提速。于2020年11月進場施工的D地塊,1號樓、2號樓已施工至16層~17層,3號樓、5號樓已施工至6層~7層,計劃今年底竣工;C地塊已完成施工總承包工程招標,計劃6月進場施工;E地塊計劃今年7月出讓;B地塊正在開展征收工作;F地塊(倉龍地塊)已完成選址,正在辦理收儲報批手續,計劃今年7月出讓。
企業自主提升方面,截至目前,金山工業園區已有38家企業主動申請自主提升。其中,橘園洲片區福州奧特帕斯提升改造項目已動工,計劃2022年初投用;福州業通家居有限公司自主提升項目設計方案已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審核。初步測算,這些企業通過增加容積率、提高土地效益,工業建筑面積將由原來的62萬平方米增加到200萬平方米,預計年稅收增加12億元。
“以前,橘園洲片區平均容積率只有1.3左右,規范提升后,一般企業容積率2.5左右,優質企業容積率3.0左右,創新型產業將達到4.0左右。”倉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橘園洲片區規范提升后,將提供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未來將入駐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高新技術、醫藥研發等企業類型。“提升前建筑面積17.9萬平方米,提升改造后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新增產業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
相關鏈接:
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的示范引領經驗
截至目前,倉山區在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廠房征收、片區規劃、新區建設、招商引資、長效管理等方面為全市工業園區規范提升摸索出了一套經驗。
有效簡政放權。簡化環評、竣工驗收等流程,將項目總平及施工圖審、環評等轉為前置服務,規劃用地審批、施工許可等審批縮減到28個工作日。橘園洲A地塊從拿地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62天。
強化全程監管。設立準入門檻,要求新引進落地企業與工業園區管委會簽訂履約監管協議,對總投資額、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土地產出、產值和稅收等指標進行約定,在接受相應監管、明確違約責任后,允許設立登記。同時,制定退出機制,對企業投資強度、稅收、產值、投入產出比等方面進行年度考核,連續3年考核不達標的,按照約定解除土地合同,收回建設用地使用權。
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廠房提升。通過政府收儲提升的示范帶動,社會資本踴躍參與園區開發,一方面對符合占地面積、產業方向、產值稅收等條件的現有企業,鼓勵自行出資、自主提升;另一方面,對村集體閑置廠房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更新,創造出如互聯網小鎮的社會資本參與改新運營、政府得稅收產值的雙贏模式。
以經營園區的理念實施土地開發。利用“資金空轉、土地實轉”的模式,高效運作、滾動開發高標準推進工業園區建設。
完善財稅分成激勵機制。園區財稅分成比例從原來的全額上繳調整為與區級財政五五分成,壯大園區財力,調動園區積極性。通過有效的政策設計安排,找準園區、企業、銀行等各方利益結合點,激發參與者的主動性。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應急救援基干隊伍防汛2021-05-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