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5月2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25日上午,“沿著高速看福建”主題采訪活動在福州正式啟動,由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中新社、中國交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省級媒體的20多名記者組成的采訪團,深入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管理中心、平潭公鐵大橋、青云山服務區等,領略高速沿線的自然風光、特色產業和發展變遷,用文字和鏡頭記錄福建省高速建設輝煌成就。
啟動儀式后,媒體采訪團首站來到了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管理中心,了解我省高速公路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通過一段精彩的宣傳片,福建高速發展的輝煌歷史被濃縮在一幀幀精美的畫面中: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鎮通高速覆蓋率達80%以上,“三縱八橫”海西高速公路主骨架路網基本形成,路網密度達發達國家水平。
中新社記者吳晟煒長期關注福建的交通發展,他感嘆道,“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山高路險,交通閉塞,高速建設欠債多,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福建高速公路綜合密度已居全國各省第三,后起之秀正在飛速發展。”
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公鐵大橋——平潭公鐵兩用大橋上飛馳,10多分鐘穿越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來到了位于橋另一端的平潭島。橋下的藍色海洋和云天相接,壯闊的美景,讓采訪團紛紛舉起相機、手機。
這座大橋的建設,不僅是橋梁史上,也是平潭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50多歲的平潭人楊朝平向采訪團講述了40多年來平潭出島的變遷。小時候,他到福州探親要坐船出島,坐手扶拖拉機到蘇澳碼頭,然后乘坐輪渡,途經小練島、大練島坐到長樂,再坐汽車到福州。早上6點多起床,天黑才能到福州,“輪渡最怕碰上風浪,船上下顛簸,讓人心驚膽戰,這一路上又暈船,又暈車,特別難受。”
2010年,平潭通了第一座大橋——平潭海峽大橋,結束了輪渡出島的歷史。10年后,平潭公鐵兩用大橋建成通車,將原本12小時的路程,拉近到1小時,也讓首趟高鐵開進了平潭島。今年“五一”假期,大橋創下了單日車流5萬多輛次的紀錄。
參與兩座大橋建設的京臺平潭大橋公司董事長丁玉仁自豪地表示,“我有一個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沿著京臺高速一路坐著高鐵到臺灣!”
這段故事引起了《中國交通報》記者董雅潔和同事的興趣。她說,沿著這條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大橋,不僅看到了絕美的海島風光,還看到它在促進區域發展、兩岸融合上正發揮更大的效應。“我們將用鏡頭和文字來記錄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展示福建高速的輝煌發展,以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顯著成效。”
打卡過跨海大橋,采訪團又來到了風光旖旎的山區——永泰青云山服務區。服務區偎依在永泰的青山綠水間,不同于一般的服務區,這里提供中式餐飲、咖啡吧、便利店、停車加油和直升機救援停車坪、電動汽車充電站、汽修(加水)、應急客房、房車、燒烤基地、自駕游服務中心及公共衛生間等多種特色服務,相當于高速路上的“游客服務中心”,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全國百佳示范服務區”“省級露營公園”“五星級服務區”和“生態建設示范點”。
吳晟煒說,永泰是“福州后花園”,全域旅游乘勢而上,是“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的生動注腳。福廈高速構建了沿海大動脈,推動了福州和廈門兩大都市圈建設,隨著路網的密織,越來越多高速深入內陸和不發達地區,促進山海協作,將偏遠落后的農特產品、優美的生態風光更好地展示給世人,讓偏遠鄉村也能共享時代發展的紅利。“這些山區的高速路網對實現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 倉山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2021-05-26
- 市級老領導赴濱海新城參觀調研2021-05-26
- 福州:非遺技藝教學走進福利院2021-05-26
- 福州屏山片區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共同體成立2021-05-26
- 福州市城管委舉辦演講比賽 抒發愛黨情懷2021-05-26
- 福州市散亂污整治辦對跨區域案件開展聯合督導2021-05-26
- 2021福州鄉村振興系列宣傳活動啟動2021-05-26
- 福州15個大眾茶館6月底全面開放 其中9個設在公園里2021-05-26
- 福州高新區:87歲老戰士給小朋友上黨課2021-05-26
- 陳佩斯楊立新來榕聊“戲臺”2021-05-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有約?遇見福建”2021國際媒體主題采訪2021-05-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