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稅抗日游擊行,曉翻山來夜伴蠅。竹葉千里嶺山路,主義迢迢必踐真。”近日,記者一走進革命老區村永泰縣嶺路鄉鳳落村,就聽到宣講員用山歌講述發生在這里的革命故事。
鳳落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35年就有黨組織在此活動,是中共閩中(閩南)特委長期活動的重要區域。黨組織在此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領導群眾進行合法斗爭,得到群眾的擁護,擴大了黨在農村的影響,革命斗爭烈火先后燃向永泰東區、西區、南區等各個區域。
建立農會 播撒革命火種
1939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雖已建立,但國民黨沒有放棄仇共反共政策。鳳落農會,就是鳳落黨支部根據當時國共合作抗日形勢而成立的。
“1940年,鳳落農會正式成立,根據特委指示,由潛入國民黨組織的鳳落支部書記饒云山擔任農會干事長,還產生了5位干事,也都是地下黨員。”鳳落村黨支部書記張長佑介紹道,鳳落農會成立后,在黨支部領導下,利用農會向群眾宣傳團結抗日政策,提出減租減息、減輕農民負擔、反對無限制抽捐抽稅的主張。
張長佑說,當時民眾還存在食鹽供應緊張的問題,農會通過鄉政府與國民黨當局交涉,在鳳落辦起了“鹽子店”,按照調撥價格賣給群眾,使群眾購到足量的平價食鹽。解決廣大群眾、特委機關和游擊隊吃鹽問題。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農民的覺悟,農會在閩南特委領導下辦起了夜校,通過時事報告、傳唱抗日歌曲等方式,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和方針政策。
在鳳落農會的影響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不斷提高,全鄉先后發展建立了四腳坵、沈坑、宮后、高斜尾、洋斜、嶺頭、轉頭山、陳洋等八個農會。農運促進了革命形勢的發展,使黨的活動范圍迅速擴大。
面對“圍剿” 村民堅持抗爭
中共閩南特委和永泰黨組織在永泰嶺路及周邊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不安。國民黨當局制造了“鳳落慘案”。
“就在這個位置,敵人抓了100多名村民,逐個捆綁吊打、刑訊逼供,企圖獲知游擊隊的位置和黨的秘密。”如今,鳳落村內仍保留著臨時關押革命烈士的舊址,張長佑告訴記者,當時國民黨頑固派開始對共產黨及其武裝隊伍的隱蔽基地進行全面“圍剿”,推行“聯保切結,一人為非,十人連坐”的反動政策,妄圖切斷黨組織、游擊隊同群眾的聯系,以達到最后消滅的目的。
以永泰鳳落為中心的一大片地區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永泰及嶺路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據《嶺路革命史》記載,國民黨軍隊在鳳落“清剿”一個多月,拘捕27人,殺害9人。全村被毆打致傷的群眾有10多人,被宰殺牲畜100多頭,被吃掉糧食幾百擔,被敲詐幾十萬元,受迫害戶達70多戶,鳳落老區群眾為革命堅持抗爭,為保衛省委作出重大的犧牲和貢獻。
不忘初心 講好紅色故事
如今,戰爭硝煙已散,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正在永泰興起。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永泰組建縣級專業宣講團,選聘15名黨史專家、教師、學者,充分調動業余講師團、鄉村講師團、山歌隊等宣講隊伍,打造“道德講壇”“榕樹下講堂”“柳絲講壇”“莊寨里聽黨說”等特色宣講陣地,運用山歌、閩劇、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黨的故事和永泰的紅色故事。
在此基礎上,永泰整合提升官烈省委舊址、紫山閩贛省委舊址、坵演村紅色研學基地等24個省市縣紅色研學基地,謀劃打造3條紅色學習線路,24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共接待參觀人員960多批次、23900多人,引導黨員干部走進黨史、將初心融入血脈。
下一階段,永泰將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旅游資源,發揮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先進典型的教育引導作用,系統謀劃推進“七個一”主題系列活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全面推動學習教育走實走心。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黃金彪
責任編輯:趙睿
- 永泰:打造“四心”黨建品牌 引領檔案事業發展2021-06-09
- 永泰:集中開工10個重點項目 總投資43.86億元2021-06-08
- 永泰: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2021-06-07
- 嵩口版《媽媽教我一支歌》首發 千年古鎮拍了部超燃MV2021-06-03
- 永泰縣檔案館創新載體形式 建好用活黨史學習教育“五個課堂”2021-06-02
- 永泰龍湘村:青梅釀出鄉村發展好滋味2021-06-02
- “明星村”迎來新氣象 好風景扮靚“春光里”2021-06-01
- 永泰縣表彰10位“新時代好少年”2021-05-28
- 楊經提返鄉養蜂記:要是鄉親都比我養得好,致富路就更寬了2021-05-26
- 永泰多措并舉抓實抓細旅游氣象工作2021-05-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十九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設七大2021-06-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