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6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許流欽)晉安區三環快速路旁多了一個開放式小公園,這里有可供休閑的廣場,還種著錯落有致的花木,而它的真實身份是我省最大的半地下垃圾轉運站——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記者16日現場探訪時獲悉,該項目于年初建成,目前已經完成竣工驗收與帶料調試,即將投用。
當裝載著其他生活垃圾的小型收運車輛駛入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通過地上的計量稱重系統后,系統語音自動發出提示,引導車輛來到對應的其他生活垃圾泊位進行卸料、垂直壓縮。大型智能除臭系統同時啟動,對作業過程進行除臭、降塵,產生的污水將經過多流程處理達標后排放。全流程的操作,都在智能化中控系統的“掌握”中。
“我們堅持融入城市的理念,采用半地下式結構布局,打造了園林景觀和市民休閑廣場,打破市民對垃圾轉運站臟亂差的印象。”福州市洋里生活廢棄物收運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道斌介紹,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已同時具備垃圾壓縮轉運、環衛車輛充電、垃圾分類宣教、環衛驛站等功能。
作為生活垃圾中端收運的重要環衛設施,該項目占地面積17.2畝,總投資約2.23億元,設計轉運規模為800噸/天,服務范圍包括整個臺江區和部分晉安區,服務人口約90萬人。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采用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壓縮、轉運、除臭、污水處理的設備及工藝,站內設置8個機位,其中廚余垃圾2個、其他垃圾6個,通過智能中控系統實現從卸料到分類壓縮和轉運過程的全自動化作業。
“項目包含前端垃圾收集和站內壓縮轉運兩個部分,運營后將嚴格按照我市垃圾分類的‘三端四定’模式執行,壓縮后的垃圾通過大型垃圾轉運車全部運往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進行無害化分類處置。”何道斌說。
“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嚴格按照‘看不到垃圾,見不到場所,聞不到異味’的標準建設運營,是一座技術領先、全省最大的半地下式大型城市管理綜合體。”市環衛中心主任趙勇表示,該項目為我市乃至全省提供了一個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及管理運行樣板,助力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記者從市城管委獲悉,我市共規劃建設13座大中型地下或半地下式城市管理綜合體,目前已建成3座。下一步,我市將總結洋里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工作經驗,根據九大專項行動任務要求,督促各區按PPP模式加快推進其余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預計到2022年,我市城區垃圾轉運能力可達5000噸/天,垃圾轉運設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趙睿
- 6月16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3例2021-06-17
- 持之以恒加強黨的建設——三論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2021-06-17
- 福建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有關人事事項2021-06-17
- 福建: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加快科技興省步伐2021-06-17
- 福建交警曝光2021年全省5月高風險運輸企業名單2021-06-16
- “十四五” 福建四大行動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2021-06-16
- 福建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建設 涉5個鄉鎮和100個以上建制村2021-06-16
-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讓群眾吃上“放心芝麻油”“釀造醬油”2021-06-16
- 福建省醫保局:完善醫保政策2021-06-16
- 百年黨史的“福建地標”2021-06-1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首創“集成化醫改”政策措施 突出深化“2021-06-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