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腳下,兩塔之間,朱紫坊與三坊七巷隔街相望,記錄著千年歷史,承載著古城鄉愁。隨著保護修復工作的推進,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正以“活力街區”的姿態回歸公眾視野。在漆藝非遺、教育培訓、閱讀空間等業態聚集的同時,這里還打造了一張“府院金融”新名片。
千年坊巷 古韻猶存
安泰河畔古榕垂髯,粉墻黛瓦的古厝鱗次櫛比,訴說著朱紫坊悠遠的歷史。
朱紫坊形成于唐,得名于宋。因當時坊內住著通奉大夫朱敏功四兄弟,都是朝廷命官,一時朱紫盈門,人們就把這里稱為“朱紫坊”。
一路走來會發現,街區內保存有眾多古樹名木、古橋古井等歷史遺跡,擁有各級文保單位8個,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薩氏民居、芙蓉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方伯謙故居、陳兆鏘故居,區級文保單位董見龍先生祠、張鈺哲故居。
“朱紫坊文化積淀深厚,曾是古代福州文化教育機構及重點學府所在地,由三座孔廟、兩座縣衙、一處省級學院署形成儒學文化核心區,在全國罕見。”福州市朱紫坊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增輝介紹,朱紫坊還是近代中國海軍將領的聚居地,所以有“海軍一條街”的美譽。
歷代人杰為這條古老坊巷留下不少獨特的記憶,其中就流傳著民族英雄林則徐避雨遇良緣的故事。
朱紫坊名儒鄭大謨是林則徐的岳丈。傳說少年林則徐奉舅父之命,從文儒坊母家到鰲峰坊的鰲峰書院送文章,途經朱紫坊時遇到下雨,就在鄭宅屋檐下避雨。鄭大謨慧眼識人,與他交談甚歡,便招林則徐為女婿。
如今,完成修復的朱紫坊30號鄭大謨故居古韻猶存。走進石框大門,三面環廊、石鋪天井、前后二進等本體構造都延續下來了。不一樣的是,故居已經成為朱紫坊基金港的運營服務平臺,還挖掘出三坊七巷、朱紫坊一帶的金融名人和商界傳奇,近現代理財之杰林炳章、陳培錕、何公敢等三名財政廳廳長都在朱紫坊留下了歷史印記。
據介紹,按照“修舊還舊”的原則,朱紫坊內已修復完成院落及整治建筑共54處,約3萬平方米。其中,修復文保單位4處、文物點20處、風貌建筑25處、整治改造建筑5處,逐步重現昔日風采。
千金入港 古厝揚帆
今天的朱紫坊,有小橋流水的浪漫,也有創新求變的活力。
“朱紫坊以‘活力街區’為定位,結合‘漆’主題等非遺項目,引進各類文化休閑業態,形成了以居住、商業、旅游、文化等復合功能為主,具有福州傳統建筑文化特色的藝術街區和活力地帶。”潘增輝說。
活化利用的思路不斷拓寬,鼓樓區積極打造朱紫坊基金港——一張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經濟有機融合的“府院金融”新名片。該區金融辦負責人俞婕表示:“圍繞‘海絲’‘數字’主題,我們致力于建設集海絲樞紐、數字產業、科技創新、經濟引領的海絲數字基金聚集區。”
經與古厝集團溝通對接,朱紫坊已有6座院落供基金港使用。其中,朱紫坊30號鄭大謨故居作為運營服務平臺,設置了基金服務驛站、金企沙龍廳、基金共享空間、金融之家、海絲會客廳等配套場所,與古厝建筑實現有機融合。其他獨棟院落則引來基金機構紛紛入駐。
“古厝具有新派寫字樓無法比擬的魅力,在省會核心區有這么一個聚集區,是非常難得的,為我們的辦公、接待環境加分不少。”海峽匯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業務一部總經理廖望贊道,朱紫坊基金港還為企業量身定做了產業扶持政策,基金落地的全流程服務便利且高效。
“在省市金融監管部門、財政部門、市古厝集團的支持指導下,我們充分發揮‘以基金引基金、以基金引項目、以基金引企業、以基金引產業’的作用,加速優質資源導入。”俞婕介紹,自2020年10月開港試運行以來,基金港累計落地基金項目35個,基金管理規模達516.22億元。
根據規劃方案,福州市朱紫坊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與鼓樓區還將加快街區品質提升,對出入口、標識設置、停車區域、動線串聯等進行改造。與此同時,朱紫坊基金港也將推動民宿、餐飲、旅游、漆藝等消費增長,實現文化、商業和金融發展并駕齊驅。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見習記者 林榕昇
責任編輯:趙睿
- 紅色七月 到紅色古厝上紅色黨課2021-07-02
- 保護修復與活化利用并舉 福州古厝綻放新光彩2021-06-27
- “點亮紅七月”之紅色剪紙頌黨史活動在朱紫坊舉辦2021-06-07
- 福州鼓樓:古厝巡查信息實現線上上報2021-06-04
- 鼓樓打造全市首個“高校+古厝”共生項目2021-05-28
- 揭秘古厝保護與活化利用的“倉山路徑”:亭榭樓臺今猶在 更喜氣質改2021-05-28
- 從災后廢墟到網紅打卡點——古厝在鄉村振興中重生2021-05-24
- 福州古厝普查核查覆蓋175個鎮(街)2021-05-13
- 古厝經營權換來“真金白銀” 福建首筆“古厝經營收益權”質押貸款獲批2021-05-12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電管家”進古厝 共建服務好用電2021-04-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閱光輝歷程·贊百年榮光:福州市圖書館約讀者2021-07-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