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賦詩橫槊古檀州

      ——連江陳第的軍事生涯

      練建安

      大雨如注,電閃雷鳴。數十艘木船乘漲潮之際沖向灘涂,躍出一群長刀閃閃的兇徒。

      這就是傳說中的倭寇,殺人如麻,寸草不留。

      灘涂外附近村落百姓,聞訊扶老攜幼,倉皇往大山深處奔逃。倭寇一路狂追,百姓命懸一線。

      就在這危急萬分之際,忽聽一聲炮響,兩邊躍出一支奇兵,猛撲倭寇。落荒而逃的倭寇,深陷泥灘。這支奇兵腳踩“泥橇”,往來如飛,如風卷殘云,殺得倭寇片甲不留。

      這支奇兵,正是歷史上百戰百勝的戚家軍。此戰,史稱“馬鼻之戰”,時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馬鼻鎮位于福建省連江縣東北部,羅源灣腹部西岸,是連江縣境最北一個重鎮,距連江縣城45公里。

      “馬鼻之戰”殲敵四百余,在戚家軍輝煌的戰績上,不能算是一場大的戰斗。但這次戰斗對于連江縣來說,卻有著非凡的意義,這個古稱溫麻的“襟山抱海”的歷史名邑,是明朝倭患的重災區,自明永樂八年(1410年)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150余年間,連江屢遭倭寇侵擾。期間,大批倭寇侵犯連江境內達16次,其中,4次經連江進犯省城福州。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擄掠,廬舍一空。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一股倭寇自北嶺越過羅源,南下連江,企圖與平海衛(莆田)倭寇合股,會攻福州。大軍進剿,平海衛倭寇全軍覆沒,連江倭寇慌忙退踞馬鼻沿海。福建副總兵戚繼光乘勝揮師連江,一舉蕩平連江倭患。

      連江百姓歡欣鼓舞,在縣城勒石記功。碑文曰:“明嘉靖四十二年五月二日,總戎戚公大破倭夷于馬鼻,殲之,境內遂平。”

      “馬鼻之戰”,致勝原因很多。戚家軍的戰斗力,稱雄東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家軍在殲滅浙東倭寇之后,入閩剿倭,先后蕩平橫嶼、牛田、林墩三大倭巢。此后,戚繼光回浙江補充兵員,倭寇說:“戚老虎走了,我們還怕什么?”又猖獗起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倭寇六千人攻陷興化府城,次年二月,倭寇據莆田東南的平海衛為巢穴。四月,戚繼光率軍萬余返回福建。五月,戚家軍為中路,劉顯、俞大猷兩軍為左右兩翼,總攻平海衛,斬殺倭寇2210人。

      戚家軍進軍連江后,部署作戰。當地史志記載說,連江諸生陳第獻“平倭策”和“泥橇”,成為取勝的重要因素。

      《連江縣志》記載:“嘉靖四十一年,參將戚繼光征倭至連,就第謀,第為定平倭策。”

      泥橇為杉木板所制,類似雪橇,長約2.1米,寬約18厘米,可以在灘涂上以20公里/ 小時的速度滑行,是當地漁民常用的生產工具。聯想到戚家軍的橫嶼之戰,同樣是泥淖遍布的島嶼,戚家軍人持干草一束,隨鼓聲前進,幾經艱辛,遂全殲倭寇。戚家軍得此“泥橇”利器,自然是如虎添翼。

      據《陳一齋年譜》記載:“癸亥端陽節,戚公在連江,宴將吏于南門敵樓上,觀競渡。席半托疾入內,明日未暮,捷音至。”

      陳一齋即陳第。陳第(1541-1617年)字季立,號一齋,晚號溫麻山農,別署五岳游人,世居連江城西籠西鋪。

      陳第以親歷者的角度,記載了戚繼光將軍的大將風度。

      戚繼光與陳第見面,費了一番周折。清道光舊譜載:“是年戚公繼光逐倭于馬鼻(在連江);倭踞江心,潮退,四面皆泥淖,計無所出。聞公有狂生名,折柬召之;公攝置幾上不視。戚公悔曰:豈有狂生而可折柬致耶!遂親訪之。一見大悅,促膝畫策,秘軍聲作八音以通語,仿乘橇作土板以行泥。選壯士數百人,日各斤肉,飽則手狼筅,演一必字。人初不測所用;及交鋒,倭以短兵,我以長械,且必字五畫,應手踣五人,土板往來便捷,揮以劍,無一脫者。今為業魚之資;邑人有句:儒將衣冠今已杳,尚教漁子腳撐舟。”

      這一年,戚繼光升任總兵,鎮守全閩兼及浙江金華、溫州,廣東惠、潮二府。經過小石嶺、仙游、王倉嶺、蔡坡嶺數捷,福建境內倭寇被擒斬殆盡。

      陳第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與戚繼光將軍見面之后,再次相見,則是在若干年之后塞外的朔風之中。

      后來的陳第,一直在漳州、福州一帶講學、游學,神宗萬歷元年(1573年),已經33歲的陳第在如蘭精舍講學時,曾慷慨激昂地說:“男子具六尺軀,縱無他事業,亦當如班超、傅介子輩立功異域;奈何瑣瑣遫遫,抱筆硯向里胥口中唱取功名哉!”可以看出,這位八閩熱血男兒的心中,總是燃燒著一團不滅的烈焰。

      這一年六月,東南名將俞大猷任福建總兵官,奉命籌劃軍務防守事宜,移鎮福建。這年九月,陳第投拜到了俞大猷的門下。陳第在《告俞虛江先生文》中說:“萬歷癸酉九月,下帷家居,先生過而聘焉。是冬,相從鎮東。甲戌春,相從清源;秋,又相從京師。日夜教誨,古今兵法之要、南北戰守之宜,靡不探其奧蘊。”

      《連江縣志• 儒林傳》記載:“既而督府俞大猷召致幕中,教以兵法,因盡得韜鈐方略。大猷喜曰子當為名將,非一書生也。”

      金云銘撰《陳第年譜》說:“先生少穎悟,為諸生時,博極群書,喜談兵法,督府俞大猷召致幕中,授以韜鈐方略,盡得其傳。”

      這時,俞大猷的老上級譚倫為兵部尚書,俞大猷上書說:“某平生志在征虜,而見用江南,乖違本素。今年七十余老矣,妾媵尚有胎產,膂力可敵精卒二十許人;公許我大受,今其時也。”

      譚倫上疏,俞大猷被任命為后軍都督府僉書,領車營訓練。

      這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陳第隨俞大猷前往京師,“因得縱觀各邊,察其形勢”途經延平府,即將離開家鄉福建時,陳第寫了一首詩,似有幾分離愁和無邊的感慨:

      秋風拂拂,楊柳凄凄;

      商羊為虐,樹杪棲泥。

      四野簫颯,幾乏遺黎;

      羈人夜泊,蟋蟀宵啼。

      在京師,俞大猷向他的老戰友現在的上級戚繼光推薦了陳第。當時,戚繼光總理薊門兵事。陳第在薊門拜見了戚繼光。沒有更多的資料說明這次戚陳“故人相見”的有關情形。不久,陳第上書大司馬譚綸,論獨輪車制。“司馬嘆服,即補授教軍官以董其事”(《陳第年譜》)。我們知道,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陳第對于獨輪車制有過深入的研究,而戚繼光卻是有明一代鼎鼎大名的兵器和兵陣的革新者。陳第一出手就可以讓譚綸“嘆服”的見解與學識,極可能是戚繼光提攜故舊的一種迂回方法。同列中華名將譜的譚綸又是何許人也,順水推舟,給了自己“第二故鄉”的連江諸生陳第一個進身之階。

      陳第在京教練車營,思立功塞外,曾上書順天巡撫王一鶚。最后說:“又上將府都督俞公書,報車營練成,乞轉達大司馬破格保薦數人,或用之京營、或用之邊鎮。”

      陳第很快如愿以償,明萬歷四年(1576年)七月十五日,協理戎政尚書劉應節推補五軍四營中軍。八月,領京營軍三千出薊鎮防秋。

      這是陳第軍旅生涯的一個重要的節點。這意味著,陳第已經可以在邊關險境中獨當一面。他的恩師戚繼光、譚綸和邑人吳文華大司馬都有贈詩,其中,譚綸的詩作對他有著極高的期待:

      君是當今定遠侯,賦詩橫槊古檀州。

      胸中剩有三邊略,手里能揮二丈矛。

      紫塞云行天漠漠,陰山花滿日悠悠。

      永無烽火廑宸慮,自賴金城克壯猷。

      陳第來到了“燕京八千里”之地,他感受到了“朔風摧短草,寒月近長城”的邊關嚴酷形勢。明萬歷五年(1577年)冬,陳第上書于大司馬譚綸主動請纓,要求到九邊之中最為艱險之地一試身手。

      陳第說:“誠于九邊之中,而擇其地之最重,于重地之中,而擇其事之最難者,使第居之,假以便宜,寬之文法,有不能斬將搴旗,奠固疆土,垂功各于竹帛者,非夫也。即斧鉞之誅,有所不辭矣。”(《薊門兵事》)

      譚綸抱病披閱了陳第的上書,為陳第的堅韌不拔所感動。明萬歷五年(1577年)正月二十八日,譚綸題補陳第為潮河川提調;三月二十二日,陳第到任。

      潮河是靠近古北口的薊門要沖。陳第一介書生,“以南人而當邊事,以書生而撫劇夷”。是一項艱險的任務。陳第到任后,演練火器、遍布旌旗往來、以騎兵循環飲于河側……展示了明軍強大的軍力,威懾潛在的敵軍。

      陳第在邊關的一項要事,就是“撫賞”。“第自履任,嬖只扣關,撫賞熒瘁,戴星出入,嬖只出關,炒蠻到矣。炒蠻方去,又有九家討賞,直至四月終,俱無暇日”。(陳第《薊門兵事》)面對貪得無厭的塞外游牧民族,陳第荷戈長嘆。“第之所以處心積慮,愿言戰守,不愿言撫市”。(陳第《薊門兵事》)

      戚繼光統兵作戰,軍紀嚴明是其主要特征,另外,他還以因果報應等超自然的力量作為一種治軍的手段。戚繼光在一次向皇帝陳述意見的奏折里,坦率地指出,北方的軍官,“自將領以下,十無一二能辨魯魚”。軍官如此,士兵更是沒有文化。

      陳第得到了戚繼光總兵的真傳,他在守潮河時,寫了《志怪論》,記述了軍人徐敖病鬼狀。

      《志怪論》記載說,舊歷六年二月八日夜,軍人徐敖來到家里,攘臂索食,連續吃了12簞食,還沒有吃飽,又揮刀強行索食。陳第的從者傅羔將這件事告訴了陳第。陳第不慌不忙,寫了一張紙,上面寫道:“古北正神,其速逐饑鬼,毋使留!”傅羔將字紙燒了,徐敖大叫:“敗矣敗矣,速開道使我遁去。”說完就睡了,一會兒醒了,說:“我怎么會在這里呢?”他什么都忘記了。傍晚,他來到河上,突然跌倒就睡著了。

      邊境不是平靜之地,當地的叛民張廷福勾結“黃臺吉小妻大嬖只輩挾賞數嘩”,給陳第帶來許多的麻煩。陳第請示戚繼光總兵,決意擒拿張廷福。戚繼光手書言“叛逆之賊不容不擒,本參任事忠赤,陳第思慮深長,必能捉獲罪人,計出萬全,以慰我也”。陳第接到戚繼光手書后,周密部署,將張廷福一舉拿獲,清除了內患。《福建通志•儒林傳》記載:“第購誅叛民,陰給諸部腹心,盡得其情,以恩威操縱,竟事貼然。”

      明萬歷六年(1578年)冬十月,俞大猷以疾乞歸,陳第送恩師到河邊,依依不舍。俞大猷握著陳第的雙手,感嘆地說:“我統兵作戰四十多年了,晚年得到你,成為我的弟子,是我的幸運。你是可以為國家建立大功業的,可要努力啊。”船開了,俞大猷斜倚在船篷邊,陳第佇立在岸上,直到船帆遠去,不見蹤影。

      一直厲兵秣馬的陳第終于迎來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邊塞之戰。明萬歷七年(1579年)春,大嬖只、炒蠻復同時襲擊古北口及曹家塞,由于邊備戒嚴,撈不到好處,就怏怏撤回了。這時,明軍果斷出擊,斷其歸路。陳第與諸將率五百騎兵在葦子谷截住炒蠻,“生擒十三夷,斬首五級,駝馬十八匹,器仗百五十,余賊皆騰山卻走,我師乘勝追逐六十余里,山林險阻,始罷兵還”。

      這年夏天,回到福建泉州的俞大猷將軍已經病入膏肓了,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他得悉陳第的勝利消息,抱病在家中寫信給遠在邊塞的陳第說:“喜爾功名洸洸日新矣。”這是俞大猷將軍和他的弟子陳第的最后一次通信。這年秋天,一代將星隕落東南。

      第二年春正月二十八日,陳第聽到俞大猷逝世的消息,痛哭不已,含淚作《哭俞虛江先師》詩:

      江縣相逢意已投,歸來為吏古檀州。

      六韜口授青楓晚,萬里心喪白晝秋。

      共說中原須老將,誰知永別在孤舟。

      感恩莫遂銜環報,淚灑西風哭未休。

      陳第在這段時間,接連失去至親恩師好友,心緒悲涼。“余生平四十,不識哭泣,去秋吾哭父,今春哭吾師俞虛江,隨又哭吾友道見;數月之間,肝腸斷裂,亦余之不幸也。”“云山遙隔,回首凄涼。”

      明萬歷八年(1580年)三月,戚繼光同監兵翟大夫視察潮河,廣征戰守之策。陳第作邊防五事,呈送給了戚繼光。大要為:遺尖哨遠探夷情、聯樓臺以嚴瞭望、明查暗訪烽墩守軍勤惰及不法情事、受提調以權衡。

      戚繼光打算推薦陳第為燕河路將,陳第以為燕河“百事就緒”,條件優越,不能有所建樹,希望自己能到任一個條件艱苦的地方,勇挑重擔。他上書戚繼光說:“卑職愿得疲敝之營,煩沖之路,眾所不愿往者,以卑職為之,竭誠憚力,夙夜經理,無事則有勇知方,有事則謀攻作戰。”

      戚繼光知人善任,向兵部推薦陳第守衛喜峰口要隘。十二月,陳第擢任薊鎮三屯車兵前營游擊將軍,以署參將駐漢兒莊,用副總兵體統行事。

      喜峰口位于遷西縣與寬城縣接壤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古稱盧龍塞。

      在喜峰口關周圍是一片低山丘陵,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地形突兀險要。灤河谷道是南北交通天然孔道。喜峰口關處,左右高崖對峙,出關折東趨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遼河上游及蒙古高原東部,向西南經遵化和冀北重鎮薊州(今薊縣)直抵京城。

      此處為漢代的松亭關。東漢末曹操與遼西烏桓作戰,東晉時前燕慕容儁進兵中原,都經由此塞。明景泰三年(1452年)筑城置關,稱喜峰口關,后通稱喜峰口。

      陳第走馬上任之時,邊塞寒風凜冽。陳第應該是滿腦子的敵情我情,他當然不可能想到,五個甲子之后的1933年3月,西北軍二十九軍英勇的大刀隊,讓四千倭寇的頭顱在喜峰口長城腳下滾落。

      明萬歷九年(1581年)正月,陳第到漢兒莊上任。他關心百姓疾苦,按律誅殺為非作歹的悍卒,嚴明軍隊紀律,興辦義學,親自為軍民子弟講學。陳第治兵,恩威并重,崇尚紀律。他到任不久,兵民相安,文武調和,邊關安然無事。陳第在《告俞虛江先生》中說:“第幸以先生(俞大猷)緒余理之,未及兩月,幡然而變。溪山之父老子弟,關塞之士農工賈,頗有頌聲。”

      面對“關外虜夷索賞無厭”,陳第重新導演了“威懾”戰術。3月28日,當一批“虜酋”來到喜峰口關外時,陳第指揮千名旗幟鮮明的隊伍,分為百隊,“陽以采木為名,陰寓揚兵之實”,隨號笛忽南忽北,奇正變化,顯示出“節制之威”。于是“駐牧豪帥來觀者,皆心折拜服,不敢如舊之恣肆矣”。戚繼光看過陳第的《揚兵關外稟帖》后,高興地批示說:“大作用,虜破膽矣。”

      明萬歷十年(1582年),陳第上書總督梁夢龍言戰守之策。梁夢龍對這份戰守之策評價很高,薦語說:“識達古今,忠廉尤為可敬;才兼文武,恬靜獨遭時流。”

      就在陳第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一股足以讓艨艟巨艦傾覆的暗流正在形成。明萬歷十年(1582年)七月二十日,制府吳兌的表弟周楷,要陳第為他配賣5000匹青布給軍士,索價加倍。陳第退還周楷的禮物,斷然拒絕。制府吳兌是陳第的頂頭上司。陳第此舉,后果很嚴重,前途未卜。陳第立即寫信給戚繼光,說明了事情經過,接著,陳第說:“第自到任以來,求托賣布物者不知其幾,皆嚴以拒之,此心自誓,寧得罪于上司,不獲罪于士卒。茲見罪于軍門必矣,然不敢避也。官職去留,所關甚小,操守得失,所關甚大。第雖至愚,知所擇矣。”

      而此時的戚繼光,也是朝不保夕,自從特別賞識他的首輔張居正去世后,他的處境日益艱難。

      這年十一月,陳第被罷免官職。福建同鄉、刑部尚書陳我渡寫信問陳第罷官的原因,陳第“乃作書敘其原委”,接著,陳第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蓋官職雖去,人品自在,況歸山林與二三同志且耕且讀,足以自老。”

      這年冬天,陳第仍留在薊鎮。這時,朝廷下旨把戚繼光調往廣東任總兵,理由是“宜南不宜北”。戚繼光的官職雖然依舊,卻失去了拱衛帝都的重要地位。這實際上是朝廷清算張居正運動的一個重要步驟。陳第作《燒荒行》和《楊花詩》,寄托了無限的感慨。

      萬歷十一年(1583年)春二月,戚繼光離開了他鎮守16年的薊門。離開的這一天,“闔鎮父老,遮道擁泣,攀轅追送者不絕”。

      是應該離開喜峰口的時候了。這年夏天,陳第將所得俸賜,全部送給了賓客,并把一匹戚繼光贈送的駿馬轉贈給了同僚,僅僅留了一柄寶劍自隨,踏上了南歸的路途。

      回到家鄉連江的陳第,閉門讀書之外游歷三山五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金戈鐵馬、塞外秋風的陳第,已然成為過去;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音韻學家、詩人、藏書家陳第,正從歷史的深處緩緩走來。

      (摘自《閩都文化》2013年第六期)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GT7 屏幕參數:邊框比iPhone 16 P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性猛交xx乱|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