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三江口
丁 洋
5000年前曇石山人臨海聽濤;
千百年來福州人民憑海弄潮。
1992年 11 月,由福州市委書記倡議并組織編制的《福州市 20 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明確了福州“東進南下”的發展方向。2015 年 7月,國務院批復的《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更明確了福州“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目標。2015 年 8 月,《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的批復》,把福州新區列為第 14 個國家級新區,初期范圍包括倉山區、馬尾區、長樂市、福清市部分區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2017 年 2 月,福州濱海新城建設啟動,69個重大項目,1500 億巨資投入。2017年 11 月 6日,東海之濱的長樂,舉行隆重的撤市設區授掛牌儀式,意味著福州跨入面江朝海發展的新時代。
一
新時代,福州砥礪奮進,打開了海洋世紀的大門。
“東進南下,福州向海!”這是時下媒體的熱門詞。福州新區建設風生水起,大福州藍圖正在逐步“變現”。
濱海新城建設紅紅火火,長樂撤市設區又添了一把火。福州新城區與原有城區如何銜接和融合?另外,馬尾新城的跨界聯手,由誰承接?城市頂層設計師成竹在胸,早有謀劃:
1992年提出的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就有伏筆,《福州城市總體規劃》也有布局。馬尾新城、濱海新城與老城區的邊界接軌聯通,就福州的城市格局看,三江口成為實現城市大融合的關鍵性節點——三江口片區應運而生!
三江口,是閩江、烏龍江、馬江三條江的交匯區。福州有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文明示范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五區”的戰略機遇,正乘勢而上。三江口片區肩負福州城市延伸重任,承接城區一路向東發展,促進實現沿江向海大福州的藍圖構想。
在福州新區規劃的大局中,三江口片區作為大福州的城市地理中心,將有機連接東部馬尾新城和南部濱海新城,成為福州新區的一個核心功能承載區。
作為福州新區的一個核心功能區,必須是宜業又宜居。三江口片區總體將形成“一心、一軸、一帶、三片、三廊道”結構。一心,即行政中心;一軸,即北至鼓山、南至三江口的南北向中央軸線;一帶,即濱江商務辦公、文化娛樂帶;三片,即北段壁頭文化、體育、商務辦公片區,中段行政、商務辦公、文化綜合片區,南段商務辦公、文化娛樂、教育科研、居住綜合片區;三廊道,即城門山——鐵頭山——閩江通廊,南湖公園——閩江通廊,清涼山——閩江通廊。
三江口視野開闊,距離福州城市中心較近,與馬尾、長樂、閩侯地域相鄰,地理位置極佳。周邊還有馬杭洲、道慶洲等鳥類重要的繁殖地,環境非常優美。三江口片區沿白龍江、烏龍江、馬江,形成“三江六岸”,大開大合,將要成為自然山水與城市格局相交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輝映的國際化濱江宜居新城區。
二
如果能透過時光隧道,站在歷史的維度來看三江口,將感慨萬千。
但凡三江口這類多水匯聚之口,都是風云際會之處。地形水勢的天工造化,自然景觀的奇特怪異,就是風生水起所在,人文傳奇之地。
白龍江、烏龍江、馬江匯聚之三江口,龍馬騰躍,歷來是福州、福建乃至國家江衛海防的要害之處。清朝自然也在此布兵設防。雍正六年(1728),清政府在閩江南岸設立三江口水師旗營。不過,營址卻是選擇在烏龍江和長樂上洞江、琴江這三江的交匯處。滿族水師營的建立,比洋務運動時期在馬尾創辦的福建水師要早 150多年。馬尾水師是近代化的海軍,而三江口水師卻是舊式水師。在中法馬江海戰中,三江口水師旗營廣大官兵,奮力劃槳,駕著古老的木殼船,使用簡陋的武器,向法艦沖去,英勇殺敵。無奈回天無力,死傷慘重。鐵血悲壯,驚天地、泣鬼神。
三江口水師旗營也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軍事城堡。營地布局似太極八卦,故稱“旗人八卦城”。旗營整體建筑呈“回”字型結構,分12 條街 4 條直巷,東西南北 4 個城門。旗營內各種設施完備,衙門、炮臺、教場等一應俱全。
辛亥革命后,水師旗營逐漸淡化成為一個居民小鎮,即琴江村。琴江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獲得“福建最美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如今,昔日生死戰場的三江口,鳳凰涅槃,成為新時代的建設發展熱土。
三
倉山區委、區政府堅持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建設三江口片區,無縫對接新區各項規劃,做好“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加速推動樟嵐總部片區、梁厝片區等“六大片區”開發建設,全面加快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打通新區內外連接通道。加快推進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嚴復醫院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興建一批重要供水、供電、供氣項目,提高新區承載能力,傾力將三江口片區打造成為福州新區的核心區、先行區、示范區。
交通是區域發展的動脈。1993 年 5 月,筆者撰寫的《完善福州城市功能》,提出“城區道路在城市規劃上要與新城區開發銜接,打通二環路,預置三環路”,當時市委書記看后做了重要批示。如今福州的城市道路建設已經穿越“三環”,進入“四環”時代。
道慶洲大橋,這是三江口片區交通動脈的重點之一。它起于福泉高速公路福州連接線下洋村段,以高架橋的形式跨越倉山區三江路、規劃縱二路以及烏龍江,過江后沿長樂 203 省道、營融線布設,抵達長樂營融線洞頭村,將與福州東南快速通道營前至濱海新城段銜接,全長 6.82 公里,是福州第一座跨江公鐵兩用大橋。
有了道慶洲這座橋,明天,從三江口到東海之濱,只需要半小時的路程。這對于落實福州市沿江向海發展戰略,完善新區骨架路網和烏龍江兩岸城市組團之間的聯系,加快推進福州新區與濱海新區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縱觀國際大城市,建設新城是一種趨勢。新城建設能給城市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而同時,江和海作為資源集聚的載體,城市沿江向海發展也是一種必然。三江口片區,以其特殊的地位,重要的區位功能,開創未來。
四
2017年,福州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從福州古城到濱海新城,一場影響未來的城市巨變正在發生。三江交匯,山水交融。三江口片區正在崛起,將成為推動福州邁向真正濱海城市的關鍵引擎。
為了三江口片區的崛起,在拉開片區開發序幕之前,福州市政府已經在環三江口一圈布下千億規模的公共建設配套項目,而多條過江大動脈的加速建設也格外引人注目。在攻堅 2017 行動中,馬尾大橋將于 2018 年全線通車;道慶洲公鐵大橋也將提前動工……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馬尾大橋、烏龍江特大橋、青州大橋形成一個合環,道慶洲公鐵大橋的地鐵 6 號線快速穿行其中,三江口片區成為濱海大福州的中心內環,能夠在未來擔負更重要的城市角色。
為了三江口片區的崛起,倉山區委、區政府努力為福州新區早見形象、早出效果先導示范。堅持“三個主動”:主動謀劃,進一步搶抓新區發展機遇;主動擔當,進一步推進新區項目征遷;主動作為,進一步強化新區工作保障。
為了三江口片區的崛起,圍繞提升三江口片區投資形象、打造新區亮點的目標,倉山區結合“十三五”規劃,主動對接福州新區的土地規劃、城市規劃、產業規劃,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總抓手,積極發揮自貿福州片區南臺島區塊“溢出效應”,提前謀劃利嘉國際商貿城、樟嵐總部基地、東擴企業 3 號地、福州國際金融中心、華僑城帝封江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快速提升全區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后勁。
為了三江口片區的崛起,倉山區堅持將新區民生列為頭等大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新區民生項目建設提速。片區的城市框架已經拉開,配套設施逐步到位,新城面貌日新月異。如海峽文化藝術中心,融入福州市花茉莉花元素創意的大型建筑,將成為福州市新地標性建筑,可舉辦大型電影節、音樂會、各類表演、臨時性或永久性展覽以及各種會議等活動。
為了三江口片區的崛起,作為福州市兩大試點片區之一,三江口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正在全面推進。城市像海綿一樣有“彈力”,可有效吸納、蓄滲和緩釋雨水,增強城市的防澇能力。會展島海綿改造提升、臚雷新城保障房、南江濱生態公園、清涼山公園等項目已完成。圍繞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內河環境,三江口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如火如荼,9 條內河已全面動工,今后沿河還將修建一批串珠式公園,供市民游玩休憩。傳承歷史,留住鄉愁,林浦、螺洲、陽岐等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工作也在有序開展,將成為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的重要人文節點。
……
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三江口片區建設熱火朝天,一個高品質的城市空間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越來越清晰、明亮。
——刊于《閩都文化》2018年第二期
責任編輯:趙睿
- “汗”衛福州 榕能電業為“世遺”保駕護航2021-07-12
- 遇見世遺|賦詩橫槊古檀州——連江陳第的軍事生涯2021-07-09
- 遇見世遺|福船談概2021-07-09
- 遇見世遺|由《清明上河圖》說起——記文史收藏家鄭振鐸2021-07-09
- 遇見世遺|福州古代漆藝略論2021-07-09
- 遇見世遺|天香滿城2021-07-09
- 遇見世遺|坊巷深處流溢的五彩民俗2021-07-08
- 遇見世遺|立樹行事,落花寫心2021-07-08
- 遇見世遺|無畏的先行者——黃乃裳2021-07-08
- 遇見世遺|榕城說榕2021-07-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都特色園林小品為世遺大會添彩2021-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