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后的鰲峰坊(資料圖片)。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無言坊巷,道盡半部中國近代史;
靜謐雙杭,曾賞閩商繁華勝景;
青青于山,見證福州滄桑巨變。
一座座古厝,一條條長街,承載著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也寄托了無數市民的鄉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要求,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8年6月起,我市以“尋找老城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古城風韻、塑造福州特色”為目標,先后在各縣(市)區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及261條傳統老街巷,以一張張古色古香,底蘊深厚的城市名片,向世遺大會來賓展示有歷史、有記憶、有鄉愁、有文化的多彩福州。
體現地域特色 打造多彩街區
重見天日的馬球場遺址,寬敞亮麗的大廣場,別具一格的有聲文化……2019年10月,經歷近半年整治提升的中山路開街,拉開了福州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的序幕。
提升后的中山路,變在何處?漫步其間,街巷的整體格局并未改變:寬敞大道連通南北,飽經滄桑的中山堂聳立在道路盡頭,兩側則是樸實無華的居民樓……細細觀察之下,細節之中卻是驚喜滿滿:道路兩側,具有福州特色的白墻灰瓦分外古雅;廣場上,精美的浮雕令人耳目一新;古色古香的涼亭,既是街邊一景,又能為過路市民遮風擋雨。一條凸顯民國風味,融合現代時尚的新時代街巷已然成形。
“老街區老街巷以修舊還舊、整體和諧為提升原則,既保護街區內的遺產本體,也維護環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及生活延續性。”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設過程中,各大街區街巷基本都保留了原有結構,僅針對部分區域進行微調,打通斷頭街巷,梳理片區交通,形成通達的街巷網絡。
在中山路,施工人員合理調整了中山路線型,將中山堂前廣場打造為步行空間,同時將部分街巷梳理為車行道,既給予居民更多活動空間,也解決了片區交通及消防問題。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遍及各縣(市)區。在整體規劃中,福州注重“一街一策”,傳承地方文脈,體現地域特色。在倉山,樂群路、愛國路展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特色,重現“萬國建筑博覽會”;在羅源,后張老街充分挖掘人文歷史、宗族文化與畬族文化,保留街巷獨有的生活氣息與人文關懷;在閩侯,橫嶼街突出甘蔗地區獨有的建筑特色,保留閩侯獨特的傳統工藝體驗業態,打造八閩首邑城市客廳。
下足“繡花”功夫 留下文化印記
古道幽幽,書院林立。步入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磚一瓦間,皆是濃濃的書卷氣息。歷史悠久的書院遺跡,寓意高中的狀元古道,依稀可聞的瑯瑯書聲,為鰲峰坊打上了濃濃的狀元文化標識。
千年文脈,傳承不斷。位居市中心的鰲峰坊曾是古代福州的文化中心。近年來,由于缺乏長遠規劃,狀元道無法通行,書院遺址也不復往日繁華。借助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福州針對鰲峰坊展開了一場“繡花針”式的改造。
“‘繡花針’式改造,就是在保留街區原始風貌的同時,針對局部節點精準改造,‘穿針引線’改善街區整體風貌。”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提升過程中,施工方將堵塞狀元道通行的建筑全部予以拆除,在沿途建設文化主題的銅雕、壁畫,打造融古于今、景致豐富的新巷道。李士甲故居等一大批古厝得到精心修繕,并在景觀規劃上給予重點突出。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以狀元文化為特色主題,體現獨有文化競爭力。
整體保護,精準更新,“繡花針”式的改造,成為眾多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改造提升的共同思路。在中山路,設計人員提取中山堂的粉墻、欄桿與騎樓等歷史元素,對廣場周邊建筑進行相應改造,凸顯傳統建筑與西洋建筑融合的獨特風格;在閩清梅城印記街區,設計人員著力保留“梅”元素,祠堂民宅對向而立的格局與華僑風格的特色建筑隨處可見;在永泰登高山街區,古建筑在修復過程中著力保留永泰傳統建筑中的墀頭、燕尾脊等獨特元素,打造原汁原味的永泰古街。
為推動后續長效管理,各縣(市)區著力培育后備人才,充實隊伍力量。永泰縣在提升改造過程中,聘請街區內手工藝匠人參與,令夯土墻、草漿摸底等古法再現于新建筑的建設中。永泰縣職業中專學校同步開辦古建修復專業,鼓勵學生現場交流學習,為未來的文化傳承培養更多后備力量。
提升人居環境 收獲滿滿幸福
大道寬敞,路面整潔,休憩設施與公共綠地隨處可見。改造過后的中山路,增加的不止是顏值,也有周邊居民的笑容。“這條路我走了幾十年,以前臟亂差,毫不起眼,改造完后干凈又寬敞,游客玩得開心,住在這里的我們更開心!”市民陳先生說。
由于歷史悠久、缺乏養護,臟亂差成為眾多老街區改造之前的共同頑疾。針對這一情況,我市在提升街區景觀的同時,也著力提升老街區人居環境。
鼓樓區鰲峰坊便是一大成功案例。除了亟待保護的古厝老宅,街區內還有大大小小7個小區、數百戶居民。在提升之初,我市便針對街區內的老舊小區開展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環境。修補路面,讓居民出行方便又快捷;整修管網,保證環境整潔衛生;重修外立面,遠遠望去清爽舒暢;新建街頭綠地,讓來往市民更加舒心……
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也為更高層次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借助本輪改造提升,我市在多個街區內開展智慧化建設。智能導覽、智能廣播,在完成改造后的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老街巷也有了用武之地……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改造,不僅打造了一張張城市名片,更以切實行動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責任編輯:趙睿
- 林寶金尤猛軍檢查世界遺產大會籌備工作2021-07-14
- 省委和省政府檢查組來榕開展工作調研檢查2021-07-14
- 福州今年普高“高保線”704分!普高控制線發布!2021-07-14
- 產教融合 榕城非遺傳承煥發新活力2021-07-14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高溫消缺保供電2021-07-13
- 讓世界聽到福州的聲音2021-07-13
- 福州:十大觀光線路靜待八方賓朋2021-07-13
- ?福州年培訓入戶早教指導師近千人2021-07-13
- 福州中考成績今日15時起可查2021-07-13
- 福建省國際投資促進大會14日在福州舉辦2021-07-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大學生世界遺產認知指數發布:七成以上大學生2021-07-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