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福州引領,福州都市圈宏偉藍圖已經繪就!上周,省政府發布了《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要以基礎設施、產業與創新、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協同為重點,努力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同城化同家園,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撐。如何理解福州都市圈?為什么要建設福州都市圈?重點工作包括哪些?今日為您梳理重點。
【名詞解釋】
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中心、聯系緊密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兩市全域,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南平市延平區和建陽區、建甌市部分地區,及平潭綜合實驗區,陸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總人口約13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5萬億元,分別占福建省的21.5%、33.5%和34.5%。
【重大意義】
建設福州都市圈,有利于提升福州省會城市影響力,發揮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促進福州與周邊城市(鎮)協調聯動發展,推動粵閩浙沿海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深入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山海聯合、優勢互補、相互輻射、共同騰飛”的基礎上,打造全國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形成新時代城市—區域協作的“福建方案”;有利于深化和引領兩岸融合發展,為促進祖國統一發揮更大作用。
【戰略定位】
——福建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基地,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福州“國際化大都市”要求,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全面提升福州城市發展能級,推動福州新區更高水平開放開發,高標準打造濱江濱海山水城市,輻射帶動都市圈城市一體化發展,打造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增長極。
——兩岸合作重要門戶。深化都市圈與臺灣地區在重點產業領域融合發展,推動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在社會交往、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高水平的合作,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打造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引領兩岸交流合作走向新階段。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重要支點。深入實施“海上福州”戰略,廣泛吸引國內外客商,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和經貿合作前沿平臺,推進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全面開放新高地。
——優質幸福生活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共建高品質國際旅游目的地和幸福健康生活圈。營造都市圈良好的大山水環境和城市中的山水網絡,打造山水城市宜居典范。
【發展目標】
到2025年,都市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中心城市競爭力顯著提升,同城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高水平互聯互通格局成形,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格局,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基本建立,阻礙要素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屆時,基礎設施聯通更加便捷,產業分工協作更加高效,開放合作交流更加密切,生態協同保護更加有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更加全面。
展望2035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都市圈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不斷完善,建成產業分工高效率、城鄉發展高品質、生態環境高質量、開放創新高層次、同城發展高水平的現代化都市圈。
藍圖已繪就 奮進正當時
1.共筑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總體發展格局為“中心引領、山海協同、城鄉融合、以圈帶群”。
構建“一核三中心,兩帶三灣區”空間結構,以福州主城區—濱海新城、福清、平潭作為都市圈主中心,莆田、寧德、南平三市中心城區作為都市圈次級中心;進一步強化濱海濱江T型區域發展走廊,以環三都澳灣區、閩江口灣區、湄洲灣灣區三大灣區為主要載體,加快人口和資源要素聚集。
打造“一主一副”雙動力源,優化提升福州中心城區,高質量建設濱海新城,推進福州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城聯動發展。
推動重點跨界地區協同發展,包括推進濱海新城—平潭環福清灣協同發展、推進平潭—福清環福清灣協同發展、涵江—福清環興化灣協同發展、寧德—羅源環三都澳灣協同發展。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積極引導推動城市人才、資本和科技成果入鄉,重點培育城市菜籃子、田園綜合體、家庭農場等業態,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以縣域為單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共建區域樞紐引領、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福州樞紐能級,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為核心的航空樞紐體系服務能級;加快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體系建設,提升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重點港區開發建設,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加快推進對臺通道建設,打造對臺交通重要通道。
加快T型大通道建設,強化與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以及省內濱海城市的交通聯系。強化與中西部地區各城市群以及省內山區城市的交通聯系。
完善內部山海協作通道,建設同城化公交通勤圈。強化寧德—福州—莆田濱海發展帶交通廊道通行能力。強化南平—福州—平潭的山海協作、陸島一體發展帶的廊道通行能力。強化都市圈內部公路建設同步,進一步完善“四縱三橫二聯”高速公路主骨架,推動打造環閩江兩岸旅游公路帶。建立以城際鐵路為核心的城際就業通勤交通體系,打造1小時通勤圈。以多元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完善跨城通勤交通體系。
3.共建安全韌性、智慧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
把準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應用、能源使用清潔化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都市圈現狀發展條件,聚焦數字都市圈、清潔能源基地、區域水利網絡、市政基礎設施和綜合防災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共建安全便利、智慧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成為“數字福建”樣板區。
共同推進“數字都市圈”建設;共同推進區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共同推進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和綜合防災體系建設。
4.共建創新驅動、區域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推動福州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福州中心城區要更加注重內涵提升,突出高端服務功能、高精尖產業體系,聚焦教育科研、金融商貿、大數據、文化創意、高端制造等核心功能提升,打造國際大都市品質和形象。推動福州各項重大政策落地;加強福州創新能力建設;依托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科技城,打造科技創新走廊,示范帶動都市圈共同發展;加快推動數字產業發展。
提升都市圈外圍地區綜合發展實力。推進山海協同創新走廊和沿海協同創新走廊發展;深化綠色經濟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優化發展紡織化纖及鞋服產業鏈;加快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推動新興產業戰略布局。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生物與新醫藥產業、海洋高新產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加快區域產業協作共建發展。多模式探索園區共建共享,構建區域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打造海峽技術轉移合作平臺,推動都市圈各類創新要素流動。
5.共營綠色美麗、協同治理的生態環境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強生態保護與環境協同治理,營造“山海靚麗,碧水藍天凈土”的現代化都市圈。
強化生態系統和生態空間保護,共筑山海一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加強區域森林、濕地與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嚴格落實“三線一單”,推動跨界地區生態共建共治。
共同保護流域與海洋生態環境。推進“七河一帶”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河湖長制,完善流域綜合保護修復與管理制度;完善海岸線開發管控與污染治理制度。
推進環境污染協同治理。聯合推進“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升級版工程;加強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提高區域聲環境質量;積極對接福建省“生態云”平臺,完善區域環境監測網絡;加強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建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
創新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協同機制。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機制;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區域生態環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銜接落實區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區域(流域)聯合審查審批制度和信息通報制度。
6.共建同城共享、幸福健康的優質生活圈
實施都市圈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協同開展都市圈創新創業服務,加強都市圈政府公職人員考錄合作和交流掛職,加大高端人才和山區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化人力資源和創新創業服務協作。
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進都市圈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促進都市圈優質教育和文體資源共享。推動都市圈社會保障一體化,完善都市圈人口服務和管理制度,提升都市圈社會保障服務水平。
加強區域應急指揮聯動,統籌調配區域重要資源,建立區域公共衛生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平臺。健全都市圈社會治理體系,加強都市圈食品農產品藥品安全合作。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打造高品質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7.深化開放合作,建設共同家園
在經濟、社會層面強化對臺灣青年的吸引力,拓展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空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打造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經貿合作暢通、行業標準共通的對臺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加強社會民生合作,將閩臺社會民生合作推向深入,擴大民間基層交流的影響力。共建文化交流中心,保護利用涉臺文物和歷史建筑,展現兩地血脈親情。
充分借鑒臺灣鄉村建設的管理經驗,開展廣泛的基層合作、產業合作,共同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引進臺灣鄉村營造人才和經驗,引進臺灣農業科技,充分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
8.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高質量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共建國際貿易門戶;支持以福州為主陣地,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有關活動,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做好經貿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平臺服務保障工作,攜手做大做強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高水平共建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鼓勵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保稅增值業務和新經濟業態,爭取平潭國際旅游島的免簽、免稅政策,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福州新區一體化發展。
共建有福同享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圈。實施文化區域性整體保護,做好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中華文化的核心展示地,共建“有福同享”的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提升都市圈的國際知名度。
9.共建區域一體、合作協商的體制機制
引導都市圈協同推進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加快要素市場一體化。堅決打破地區間的利益藩籬和行政壁壘,加快完善組織體系、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促進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重要支撐和政策保障。
建立省市聯動、立體合作的政府引導機制,健全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完善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匯聚區域政策與平臺合力,加強規劃協調和社會參與。
福州都市圈范圍示意圖
福州都市圈空間結構圖
福州日報記者 馮雪珠 蔣雅琛 示意圖來源于福建省政府網站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治堵見效 帶來暢通幸福感2021-07-15
- 閩劇大觀園在福州上下杭開園2021-07-15
- 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視頻會議召開2021-07-15
- 福州:激蕩文明新風 迎接世遺大會2021-07-15
- 世遺大會,我們準備好了!2021-07-15
- 福州在全省首創涉訟困境未成年人救助機制2021-07-14
- “東盟+中日韓博物館云論壇”在福州舉辦2021-07-14
- 福州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鄉村振興專題現場會召開2021-07-14
- 福州中考成績分數段統計表公布 732分以上有望上一中2021-07-14
- 藍天碧水好福氣 有福之州迎世遺2021-07-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總導演揭秘創作背后2021-07-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