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泰,直播成為“新農活”,農民紛紛將直播間開進自家果園;在福清,知名電商競相入駐,助力一都枇杷遠銷四方;在閩清,數字鄉村服務平臺服務矩陣構建起農產品“產供銷”產業鏈……如今,隨著電商服務網點的村村覆蓋和電商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福州農產品正搭上“互聯網+”的高速列車,讓“出村進城”更便捷、更暢通、更高效,讓產銷對接更快速、更完好、更精準。
電商模式不斷創新
農產出村更加靈活
“過去李果只能在路邊賣,能賣出去就是運氣。現在,村頭就有快遞點,網上接單渠道多,價格還能翻幾倍。”永泰農戶鄢桂章見證了“互聯網+”為農產品“出村進城”帶來的巨大變化。
自從當上了家庭電商,鄢桂章不再為李果的銷路發愁,開網店、發朋友圈、直播帶貨、平臺寄賣……眾多渠道讓家中的土特產常常供不應求。他的這門“新手藝”要得益于永泰農特館的熱心幫扶。“我在那里不僅學到了家庭電商的技術,還可以把自家的果子、土雞、土鴨放在平臺上賣,有多少收多少,他們從不嫌麻煩。”鄢桂章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記者來到位于永泰縣城中心的永泰農特館,只見敞亮的空間被有序分為幾個區域,整齊碼放著琳瑯滿目的農特產品。該館占地1225平方米,是全省縣級農業部門管理的面積最大的農產品展示展銷館。
“建設農特館,就是希望讓農產品更好地出村進城,讓采購商有集中采購點,也讓市場需求更及時地傳導給農戶和企業。”永泰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何書鋒說。
特產館一角的直播間里,各種直播設備一應俱全,工作人員正在操作一臺外形酷似B超機的設備。“這是新引進的移動直播車,可以在場館內任何一個展臺前進行直播,還能帶到外地展會上直播我們永泰的農產品。”互聯網營銷師兼永泰農特館電商培訓老師王姝涵說,有了好硬件,電商培訓的課程更直觀了,農戶們的學習熱情也更高了。
為了讓農特館真正成為農產品“出村進城”的貿易樞紐和展示窗口,永泰縣農業農村局在館內定期開設農產品直播帶貨培訓公益課程,由專業講師教大家如何制作短視頻、如何講好產品故事、如何直播帶貨等。截至目前,培訓班已開辦4期。
一花獨秀不是春。在培育農產品“出村進城”產業鏈人才方面,閩清縣先后舉辦相關培訓65場,主題涉及新型職業農民、品牌農業、農產品產銷骨干創業人才、互聯網營銷師等,培訓近6000人次;建立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庫,共計200人。
電商站點覆蓋到村
門口服務方便快捷
電商孵化、人才培訓、營銷策劃、產品展銷……位于永泰商貿物流園的永泰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功能齊全,讓農產品“出村進城”有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標準化體系。目前,該中心已吸引三豐蜜餞、數源電子和吖喏等8家電商企業入駐。
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是電商服務站點的“大腦”。在該中心的大屏幕上,全縣50個電商服務站點的實時視頻和信息一目了然。這些站點具有統一門牌標識、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硬件配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服務管理和統一物流配送。
點開赤錫鄉雙桂村電商服務站點的視頻,只見站點內碼放著一排一人多高的葡萄禮盒。“這是村民剛剛寄放在這里的100多箱葡萄,快遞人員馬上就來取貨。”站點負責人說,這里由益農信息社升級而成,不僅是村里的“小賣部”,還可以提供繳費、訂票、快遞等一站式服務,尤其方便農產品出村進城。
“服務站點打通了農村電商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既方便了農民的生活,又帶動了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何書鋒說,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農村淘寶、益農信息社、京東惠民小站和郵政服務站點多點開花的局面,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已完成18個鄉鎮中轉站、42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的建設。
電商服務網點遍布全市。在閩清,當地依托三農服務超市——5000平方米的省級農業農村創新創業基地,建立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物流運營中心和農產品電商孵化中心,如今已有20家農業產銷一體化企業入駐。
優化農產品供應鏈
推動農業加快轉型
“互聯網+”推動了農產品“出村進城”的進程。與此同時,農產品網絡化流通加速,促進了優質農產品供應鏈向一體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
一都枇杷的旺銷,吸引眾多物流企業入駐福清,農產品供應鏈得到進一步優化,推動農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去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一都枇杷的銷售計劃。正當農戶一籌莫展時,福州市農業農村局多方聚力,使樸樸、永輝、抖音、果之道等渠道齊聚一都鎮,在線上平臺、直播帶貨、物流倉儲、家庭電商培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幫助農產品銷售化“危機”為“轉機”。
果之道供應鏈公司提供的鄉村智慧物流系統,實現了農產品包裝、倉儲和發貨“一條龍”,冷鏈服務貼心放心,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做電商。隨后,順豐、德邦、韻達等物流企業紛紛入駐,比價格、比服務、比速度……物流企業云集一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局面。“快遞價格便宜了,發貨時效提高了,枇杷出村進城更方便了。”“枇杷電商”陳小麗說,強有力的供應鏈讓大家對枇杷產業更有信心了。
在閩清,16支調研團隊走訪15個鄉鎮近200個村,匯集產業數據,搭建三農服務超市官網平臺。各鄉鎮產業現狀如何?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存在哪些問題?全面的調查摸底,不斷完善大數據平臺信息,為下一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閩清已整合閩清縣智慧農服、梅好閩清公共電商平臺、三農服務超市官網官微等矩陣號。結合益農信息服務網絡及線下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農民在地里就可以通過手機一站式務農,比如識別病蟲害、線上咨詢專家、線上學習農技知識、對接銷售渠道等。數字鄉村服務平臺服務矩陣的建立,構建起農產品“產供銷”的產業鏈閉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加快實施,在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的牽頭下,全市積極構建和完善農村電商孵化體系、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和電商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政策完善、資源集聚、生態優化的電商發展環境,逐步激活農村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尤冰冰 鄭泓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對網絡外賣餐飲展開百日專項整治行動2021-07-30
- 福州將推進生活垃圾誤時付費投放試點工作2021-07-30
- 福州兩項非遺保護傳承可獲財政扶持2021-07-30
- 福州市“八一”軍政座談會舉行2021-07-30
- 福州市、區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平臺操作培訓在福州農商銀行順利舉辦2021-07-30
- 福州開展世界肝炎日主題宣傳活動2021-07-29
- 出發!福州救援隊接力馳援河南2021-07-29
- 涉嫌標注虛假生產日期 福州一食品企業被調查2021-07-29
- 中國小兒神經外科論壇在福州舉行2021-07-29
- 福州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暨教育整頓“回頭看”工作推進會召開2021-07-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區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2021-07-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