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于7月底落下帷幕。在超過半個月的會期中,綠水青山、藍天白云作為生態“布景板”,映襯著有福之州大放異彩。尤其是“福州藍”頻頻搶得“頭條”,成為不少嘉賓點贊榕城的“關鍵詞”之一。
熱情贊美也得到了數據的印證。世遺大會期間福州環境空氣質量再攀新高,“世遺藍”堪稱“福州藍”升級版!大會舉辦的16天里,福州環境空氣質量“14優2良”,其中顆粒物濃度指標均為優級水平。開幕當天,福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首位。
功在平時 利在會期
多場專項治理早早“開戰”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世遺藍”也需要久久為功。天空湛藍是長期的時間投入、系統專項行動和善治意愿疊加在一起結出的“果”。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福州擁有‘好氣質’,福州市生態環境局從2019年起就大力開展鍋爐爐窯整治、顆粒物污染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等工作,全面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不斷提升。”
為迎接世界遺產大會,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福州市生態環境提升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嚴格施工揚塵污染控制,開展建筑涂料VOCs源頭治理,打好柴油車、船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強餐飲油煙治理,加強鍋爐爐窯綜合整治,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等具體舉措,為會期空氣質量管控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福州市還建成了集大氣超級站、方艙、走航監測車、空氣監測站點為一體的立體監測網絡,依托生態云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精準分析 分級管控
首次啟動三級聯合保障
7月,福州天氣晴熱,容易出現臭氧污染。同時,此屆世遺大會會期較長,既要保障不出現超標天氣,空氣質量還要優上加優,難度不小。
對此,市生態環境局委托科研團隊編制了會期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定下了分級分類分區域精細化管控的“總基調”。
會議期間,福州環境監測中心站聯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及福建、浙江、廣東等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市氣象局等部門每日開展集合預報,共同研判天氣形勢,為精準管控提供支撐。這也是福州市首次在大型活動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上得到國家、省、市三級科研隊伍與監測隊伍的聯合支持。
“在始終堅持‘不打擾、不影響、不擴大’的原則下,福州市沒有采取大面積停產停工等措施,保障世遺大會期間環境空氣質量成績優異,實屬‘奇跡’!”保障結束后,多名參與保障的專家表示要把福州的經驗運用到更多“大場合”上。
會商研討 聯防聯控
把污染遏制在萌芽狀態
世遺大會期間,福州組織了以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隊開展每日環境空氣質量會商,結合聯合預報結果,依托生態云平臺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市生態環境局與市建設局、市城管委、市交警支隊等部門,以及各縣(市)區政府加強協作,形成了快查、快轉、快辦的工作機制,對管控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落實整改。
“臺風不一定都是壞的,我們剛好在副高斷裂區,臺風‘煙花’前期可以帶走城市污染”“臺風外圍下沉氣流容易產生臭氧高值,再加上南部氣團的影響,要謹慎對待”……
大會期間,一場關于第6號臺風“煙花”與南部氣團會造成什么影響的爭辯,在專家間異常激烈。
“借鑒專家觀點,我們立即與多部門聯動,采取了一系列綜合措施。通過努力,二氧化氮和揮發性有機物接近歷史低值,氮氧化物降到個位數。后期,借助綜合研判,啟動強化管控措施。7月27日和28日,福州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均為55,僅略高于優級限值(50),顆粒物濃度穩定保持在優級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說。
一場成功的臺風“阻擊戰”讓多方匯集形成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合力的優勢展露無遺。
“世遺大會結束了,希望‘藍’能長久留下。為實現這個美好愿望,生態環境部門將以‘一微克一微克的治理’持續推動福州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以繡花功夫確保每一立方米空氣的干凈整潔,讓藍天常駐百姓身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領導表示。
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園林搶險有了智慧大腦2021-08-13
- 福州海峽奧體中心周邊27條道路新增558個停車泊位2021-08-13
- 福州鼓樓區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見效2021-08-13
- 福州“七條措施”加速落地 兩千余人已申報“萬元補貼”2021-08-13
- 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勝利召開2021-08-13
- 鼓樓城管及時處置一違建2021-08-12
- 法治福州丨民警當起反詐宣傳員2021-08-12
- 福州市區7月CPI同比持平 為今年首次持平2021-08-12
- 榕城海關助力全球單產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建設2021-08-12
- 2021年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復賽項目既“高大上”又接地氣2021-08-12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