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裝調一車間主任李昌洪,20多年間從一名學徒成長為公司特種鏡頭機械裝調“第一人”,為航空航天航海等國之重器打造“慧眼”。不久前,他被評為馬尾區“十大工匠”之一。
精益求精 練就“微米手”
1996年,李昌洪進入八四六一廠(福光股份的前身),從事望遠鏡裝配工作。2004年,八四六一廠改制,一批老師傅相繼離開。那時李昌洪剛開始接觸高精尖光學鏡頭裝調,沒有老師傅教授技藝,他就拿著設計圖紙自己動手琢磨、組裝。
“鏡頭裝調是件精細活,一兩微米的差距,就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尤其是在航空航天設備上,看似很小的問題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我們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昌洪說。
一些鏡頭裝調時要在裝配件和鏡片間留出微米級的間隙,精度要求極高,只能靠人工打磨。李昌洪花了三四年時間,練就一雙“微米手”,能將零部件裝調精度控制在2微米。1微米等于一千分之一毫米,相當于1根頭發絲直徑的六十分之一。
勇于創新 啃下硬骨頭
多年來,經李昌洪裝調的產品超過2萬臺,產品合格率達99%,產值超5億元,其中絕大多數是定制產品。
福光股份2008年開始生產透射式太空望遠鏡光電鏡頭。李昌洪牽頭組建攻關團隊,自己摸索、實踐,逐漸在大口徑鏡片公差配合、中心間隔控制、同心度保證等環節中,形成了一系列規范化技術工藝,掌握并完善了批量裝配工藝。
從150mm口徑開始,李昌洪帶領團隊陸續突破了300mm、500mm口徑系列透射式太空望遠鏡的裝調技術瓶頸,其中500mm口徑透射式太空望遠鏡裝調技術當時屬國內首創。
李昌洪總結歸納日常生產中的實踐經驗和創新理念,提出了“變焦鏡頭裝配的注意事項和改進措施”,讓產品精度提升到更高的數量級,工時則從原來的兩個工作日縮短為半個工作日,返修概率幾乎降至零。
今年45歲的李昌洪只有初中學歷,但這并不影響他寫論文、申請專利、做課題。目前,他擁有2項有效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順利完成了“大船”系列鏡頭和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系列鏡頭的裝配工作,并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所需的裝備交付作出重要貢獻。
“在創新的賽道上,我永不停歇!”李昌洪說。
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馬尾:夜間執法不間斷 “靜夜守護”進行時2021-08-17
- 馬尾全力打響船政文化品牌 世遺大會上船政史跡受矚目2021-08-16
- 馬尾“1+X”行動助企業跨越發展2021-08-13
- 兩岸社會福利組織開展線上交流2021-08-12
- 馬尾區檢察院獲評“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2021-08-11
- 優化信號燈配時方案 馬尾交警解堵情保通行2021-08-10
- 以“迅”應“汛” 馬尾這樣防臺風2021-08-09
- 馬尾法院自貿區法庭建立“守信聯合激勵”機制2021-08-06
- 馬尾:建設福州創新引領區2021-07-29
- 馬尾沿山社區老黨員新舞臺上放光彩2021-07-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僅市場租金的30%!福州喊你選房了!共1240套2021-08-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