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8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雅 陳麗 永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近日,永泰小山村的一支“農民樂團”火了,頻頻受邀參與縣城的大型文藝演出。村民變身樂手,用四胡、二胡、琵琶、揚琴等古樂器演奏“十音八樂”,讓這一古老的技藝重放異彩。
村民變身樂手
辦起鄉村“音樂會”
每周五、周六的晚上8點,在永泰梧桐鎮潼關村,一支由村民組成的“十音八樂”伬唱樂團,就會如期辦起鄉村“音樂會”。
四胡、二胡、琵琶、揚琴、笛子、鑼鼓等樂器完美碰撞,既有北方音樂的粗獷又有南方絲竹的文雅,再加上韻味悠遠的配唱,歌聲與絲竹聲久久回蕩在山間、田野間。
“十音八樂”伬唱樂團的團長溫玉峰介紹,潼關村與仙游縣石蒼鄉高陽村、游洋鄉五星村毗鄰,同為溫氏族人居住地,民風民俗同宗,且都屬莆仙語系,因此,深受莆仙“十音八樂”傳統文化的浸染。
莆仙“十音八樂”既是莆田地區傳統的民間說唱曲種,又是器樂演奏的樂種,在2014年經國務院批準被收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音”又稱“十番”,是一種器樂、聲樂和表演的綜合藝術,用十種樂器合奏而得名,分為“文十音”與“武十音”兩種。“八樂”是以“十音”為基礎,加進了嗩吶、鑼、鼓、鈸等打擊樂。
“我在娘胎中就開始聽‘十音八樂’了。”溫玉峰說,他原本在莆田經營家具廠,去年因為疫情回到家鄉,喜愛莆仙“十音八樂”的父親對他說,“如果老一輩的非遺傳承人都走了,又沒有年輕人接上,這項古老技藝也就失傳了。能不能組織一個比較正規的演唱隊?”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2020年3月,在潼關村村黨支部書記溫仁勵、鄉賢溫玉峰組織下,當地民間傳統技藝能人聚在了一起,組建“十音八樂”伬唱樂團。
團員多是潼關村及周邊村莊的村民以及上了年紀的民間老藝人,其中,年紀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40多歲。
從7人到29人
古老鄉音奏出幸福新生活
溫玉峰說,“十音八樂”樂團沒有固定場地,排練只能在寺廟、荒郊等地進行。雖然排練場地沒暖氣、沒空調,蚊蟲滿屋飛,但這絲毫不減樂團成員的熱情,大家依舊堅持排練。每周五、周六晚上8點是雷打不動的練習時間,有演出時,還會臨時加訓。
團員有音樂基礎只有3人,基本都是零基礎跟著老藝人學習。比如溫玉峰,如今經過練習,他已經慢慢上手二胡和四胡的演奏。
“樂團組建初期,團員只有7個人,現在已經29個人。”溫玉峰信心滿滿地說,以后還會再慢慢壯大,最近就有不少年輕人表達要加入的意愿。
正是這種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樂團才得以持續發展。如今,樂團不僅能完整演奏30多首曲目,而且還多次參加縣內大型文藝演出。
“泥腿子”搞文藝雖然業余,但也充滿著“鄉土味”,樂聲里更洋溢著“幸福感”。溫玉峰表示,“十音八樂”的歌詞也一改過去的悲戚哀怨,與時俱進了,他們用老曲新詞來歌頌改革開放四十年、慶祝建黨100周年等。同時,他們每周演奏排練時還會在抖音上進行同步現場直播,讓更多人領略“十音八樂”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趙睿
- 永泰一蛋雞養殖場實現智能化管理 年銷售額可達900萬元2021-08-23
- 永泰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2021-08-23
- 永泰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08-19
- 永泰嶺路至葉洋“出山路”春節前完工2021-08-19
- 永泰首家青梅主題文創園試運營2021-08-17
- 鼓樓區和永泰縣候選“全國示范”2021-08-16
- 永泰南城區便民綜合市場封頂2021-08-16
- 永泰莊寨:傳遞千年家文化2021-08-16
- 永泰兩座“民生橋”建設有了新進展2021-08-13
- 永泰推進“整村授信” 計劃2023年覆蓋所有行政村2021-08-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太平橋邊惜字爐 又現吳航老記憶2021-08-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