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倉山區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入手,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倉山區各單位堅持學習與實踐同步推進,結合區委中心工作,圍繞民生需求、生態環境建設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做到小事辦實、難事辦好,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群眾冷暖放心上
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大門改得科學又貼心,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擁堵問題,還讓大家的出行更加安全!”日前,家住三叉街街道金浦社區聯邦新城小區的陳女士為小區改移大門的舉措點贊。
聯邦新城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內部道路并不寬敞,近年來隨著私家車逐漸增多,小區變得更加擁堵。居民“治堵”呼聲強烈,積極回應,三叉街街道牽頭,區資源規劃局、區園林局等單位多方“會診”,經過多次實地走訪勘察,決定采取人車分流的方式,在小區西南側拐角處開辟“一進一出”的車輛進出口,徹底解決居民的“堵心事”。
沒想到,后續問題又出現了。由于小區周邊道路改造提升,新開的車輛進出口恰巧位于十字路口處,不僅危險,還會影響交通。“情況向上反映后,立即得到重視。”小區業委會主任蔡長淦說,經過多方再次“會診”,大門最終改至小區中段位置。
改路、破墻、移樹……如今,新大門筆直通向馬路,進出車輛視野開闊。“‘堵心路’變成了‘舒心路’。”蔡長淦說,下一步小區還計劃加裝出入識別和門禁系統,全面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
日前,在倉前街道麥園社區振興花園小區深處,一棟破舊的3層小樓已是人去樓空。“我們之前住在這里,一下雨就擔心漏雨,現在全部搬進了海峽奧體中心附近的電梯房,環境非常好。”老住戶陳雄說,這座老房子原屬國營漆筷廠,曾居住了9位退休獨居老職工。樓房被鑒定為D級危房后,老人們面臨著搬遷的難題。
過渡房不僅偏遠,而且沒有電梯,不適合老人們居住;想為他們爭取享受國家房改優惠政策,但工廠早已改制,不存在了……“老人們沒安置好,我們哪能安心?有困難也要想辦法!”麥園社區工作人員王曉介紹,他們又聯系原漆筷廠的上級單位,經過多次溝通協調,終于找到一個既合規又合理的解決方案。9位老人后來順利搬進位于海峽奧體中心附近的鷺領花園,過上了有電梯、有陽光的幸福生活。
讓群眾不僅安居,還要宜居。數據顯示,去年7月20日福州市公租房申請開始至今年1月,倉山區房管局共審批公共租賃保障家庭申請共26批,1926戶獲得保障資格。近年來,倉山區始終把舊改作為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各級干部用真心和真情,為群眾辦出飽含溫度的實事。
主動服務進企業
精準對接破解難題
工業園區的改造提升,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為破解城區老工業園區發展瓶頸,金山工業園區在橘園洲片區啟動6個地塊政府收儲提升項目,“點對點”為企業解決難題。
項目征遷伊始,園區便成立工作組,全程服務涉遷企業,每天開例會及時解決各類難點問題。工作組深入征遷一線,開展動員工作,提前梳理園區閑置廠房資源,為涉遷企業提供對接過渡廠房。
面對業主與租戶之間出現的矛盾,工作組及時介入化解,幫助涉遷藥企辦理搬遷后生產、庫房認證。新廠房建成后,工作組又精心組織涉遷企業進行回遷選房,多次深入與涉遷企業溝通協調,穩步推進選房工作,圓滿完成全市首例工業園區廠房征收回遷安置任務。
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優質高科技公司,由于之前的辦公場所較小,發展受到制約。了解情況后,園區主動靠前服務,將新建成的一整幢廠房對接租賃給該企。“園區的服務很貼心,公司入駐新大樓后,在研發、銷售、產學研、人才引進等方面都得到快速發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精準對接,倉山區還為企業量身定制建設廠房,盡量避免改造或拆除重建。目前,金山工業園區在打造標準化園區、拓展都市型工業發展空間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為全市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加快打造標準化園區提供樣板示范。
創新五大機制、堅持學思用貫通,倉山區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服務企業相結合,將學習成果轉化成“為群眾辦實事”的強大動力。
城鄉環境大整治
人人共建美麗家園
漫步蓋山鎮尚保村,房前屋后堆放的雜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花團錦簇的小花圃,曾經的衛生死角也“變身”為美觀的綠化帶。
“村子變漂亮了,很多年輕人也愿意搬回來住,大家都很愛惜現在的環境!”村民說,為了動員大家做好周邊環境衛生,村干部挨家挨戶宣傳動員,根據每家的實際情況具體指導,還幫助協調改造。干部的真心打動了群眾,村民自發配合清理長期無用的建筑廢料和廢棄家具等,把房前屋后整理得清清爽爽。
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是倉山區開展“我為群眾為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區開展集中整治和專項治理。截至目前,累計整治雜物亂堆4922起、私搭亂建5326起、車輛亂停9075起。為深化城鄉社區治理,倉山現已創建城市典型標桿社區3個、城市標桿社區1個、城市達標社區6個。
村子變美了,小區變靚了,城鄉環境面貌的改善為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升打下堅實基礎。為解決“停車難”,全區今年以來完成103個公共停車設施建設;16宗加裝電梯業務的辦理,大大提高了老舊小區居住品質;為實現群眾就近就健身,著力打造好“10分鐘健身圈”,倉山建設安裝35條健身路徑,豐富群眾體育文化生活;全區完成了30個街頭小公園建設,中洲島環島綠化景觀提升,為市民打造身邊的公園綠地網絡……
截至目前,倉山區共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388項,其中重點民生項目115項,其他惠民利民實事174項,處級領導干部掛鉤辦實事項目99項。據悉,這些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中,預計年底將全部完成。
堅持求真務實,傾注真情實意。倉山區將繼續穩妥、有序、高效辦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倉萱
責任編輯:趙睿
- 今年“三社聯動”試點項目開展中期評估2021-08-27
-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做好源頭減量 完善后端配套2021-08-27
- 福州高新區這場直播帶崗火了 超407萬人次觀看2021-08-27
- 福州12345平臺回應訴求:危墻換新墻 居民安心了2021-08-27
- 鼓樓區機關黨的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2021-08-27
- 福州自貿片區二手車出口首單順利“出海”2021-08-27
- 收集廢品攢錢獻愛心 小志愿者為社區工作者送清涼2021-08-27
- 福州成功出讓3幅地塊 為養老用地和幼兒園用地2021-08-27
- 福州市企業家聯合會企業服務中心成立2021-08-27
- 福州臺江:政企聯動聚合力 黨建共建促和諧2021-08-2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機場奔向“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2021-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