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您在家稍等一會兒,我們把米買好了,這就請社工送到您家里。”
近日,家住連江縣鳳城鎮東北街社區的吳洛坦老人因上下樓不便,通過“晚晴110”平臺,呼叫社工幫忙買米。過了不久,社工便扛著米送上了門。
“晚晴110”平臺,是連江縣在社區探索以科技手段破解居家養老難題的新嘗試。老年人家中接入這一平臺,不僅可以實現“一鍵呼叫,服務上門”,系統還可通過水電用量等監測老人健康狀況。
破解癥結,服務到家
東北街社區,是連江縣城區的老社區之一。說它“老”,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齡化,社區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有2261人,占31.3%;另一方面,老舊樓房占比大,32棟居民樓中,有20余棟是二三十年前所建,老年人上下樓、維修設備等很不方便。這些,都成了社區居家養老的“癥結”。
“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如果去養老院,每個月花費不少,他們更愿意留在家里。如何幫助社區老人更好地居家養老,多年來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東北街社區黨委書記劉必珍說,多年來,縣里和社區,都在努力探索解決這一難題。
背靠“數字福州”,能否用科技手段破解?今年1月開始,東北街社區開始尋求各方合作,整合居家養老相關資源。
4月,在連江縣各部門和街道支持下,“晚晴110”平臺推出。平臺由東北街社區、中國移動連江分公司、連江縣禾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三方聯合共建,包含“智慧眼系統”“SOS一鍵呼叫系統”“智能水電表檢測系統”3個模塊。
“接入系統的老人,只要輕輕按下‘SOS’按鈕,呼叫信息會第一時間反饋到老人子女的手機上。如果子女不方便,社區、社工人員就會接收到信號,并與老人視頻溝通,將溫暖送上門。”劉必珍介紹。
“小孩不在家,我年紀也大了。下雨天或大熱天,出門買東西都不方便,一按‘SOS一鍵呼叫系統’的紅色按鈕,就能聯系社工幫忙,特別方便。”家住東北街社區青年路的吳國崧老人說,除了買菜買米,馬桶壞了、水管爆了等瑣碎小事,都可以尋求幫助。
據介紹,目前東北街社區轄區內已安裝“智慧眼”20臺,“智能水電表檢測系統”35臺,“SOS一鍵呼叫系統”23臺,覆蓋35戶老年人家庭。
整合資源,多方受益
上月初的一天,東北街社區工作人員在“晚晴110” 平臺監測到,吳洛坦老人家的用水量,一整天都為0。
“我們很熟悉吳老師家的日常用水量,像這樣一整天沒用水,老人有可能不在家,也有可能身體不適躺在床上。”社區副主任張忍忍說。
于是,張忍忍馬上給老人打電話,了解到老人是出門走親戚去了,這才放下心來。
據介紹,“晚晴110平臺”搭建了日常監測與應急反應的系統,設備“前臺”對老年居民的各項指標和數據進行收集后,“后臺”社區人員通過分析和研判,提供針對性的服務。除了監測水表和電表,老人身體不適時,還能通過家里安裝的攝像頭,與醫護人員連線,第一時間得到幫助。
“晚晴110”探索的背后,是各方資源的整合,實現了多方受益。
社區事務多,人員有限,如何服務好老人們?“對于社區老年人養老,民政部門有購買社工的社會化服務。”劉必珍介紹,社區在與民政部門、社工商議后,把民政部門付費購買的服務整合進來,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員不足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日常代買、維修,老人在家有小病小痛,怎么服務?于是,平臺與周邊的婦幼保健院、衛生院等醫療單位開展共建,把醫療單位納入系統中來。
“通過社區的屬地服務,我們把組織部門的老干部退休服務,殘疾人、病人的關愛服務等等,都納入了進來,實現了一個平臺,多方共贏。”劉必珍說。
“晚晴‘110’平臺的試點,為全縣破解居家養老難題提供了良好的經驗。”連江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晚晴110”的探索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惠及更多老年人。此外,當地還將加強專業隊伍培訓,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品質,讓社區服務更智慧、更貼心。
(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葉建隆 于文影)
責任編輯:趙睿
- 連江:“ 小窗口”服務“大民生”2021-09-02
- 連江坑園開展流動人口宣傳2021-09-02
- 連江官坂做好外口清查工作2021-09-01
- 老人行動不便 ?連江法院送款到家2021-09-01
- 連江做“加減法” 守好“安全線”2021-08-27
- 連江縣琯頭鎮政府干部謝高凌:做事有干勁 更要有韌勁2021-08-26
- 連江縣檢察院在案件多發地開聽證會2021-08-26
- 連江透堡優秀學子獲頒獎學金2021-08-25
- “托舉哥”柳智燦獲慰問表彰 相關部門還將為其申報榮譽2021-08-25
- 連江:內外兼修 再創文明城2021-08-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愛摩輪中心軸裝好了 位于晉安湖畔2021-09-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