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讓梁瑋主任看看還能不能內鏡治療,要是他也說不行,那我們就認命,我們就信他。”這是今年1月份,莆田王老伯來找梁瑋主任所說的話。4年前,王老伯被診斷為早期食管癌,梁瑋為他做了近環周的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讓王老伯免去了外科手術之苦。今年他做胃鏡復查時,竟發現原治療疤痕邊緣出現一個新的病變,再次診斷為食管早癌。當地醫生說再做內鏡治療難度很大,疤痕上動刀無異于在紙上雕刻,可能要外科手術。而梁瑋在充分評估病灶臨床內鏡特點后,為他施行了自己獨創的“Q-ESD”法,完整剝離了病灶,目前王老伯已順利出院。
梁瑋,1988年畢業于福建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之后進入福建省立醫院消化內科工作,在30余年的臨床生涯里,秉持著“仁心、仁術”的理想信念,以病人為中心,辛苦耕耘,為病患撐起了一片晴天。作為福建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領軍人物,國內知名食管早癌診療專家,梁瑋目前任福建省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和福建省消化內鏡醫療質控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委員,中華消化內鏡學會早癌協作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內鏡培訓基地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癌癥早診早治專家委員會食管癌專家組成員、福建省食管癌早診早治促進聯盟主席等。
梁瑋在作胃鏡檢查
梁瑋在作胃鏡檢查
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踐行合一的管理者
“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這句話梁瑋時常掛在嘴邊告誡后輩。當醫生便是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不僅需要精湛的醫術,更需要尊重、理解患者,為患者著想,才能在從醫之路上越行越遠。他每周一次的特需門診需要提前一個月掛號,面對掛不上號的外地患者他最常說的是:“我給你加號,多晚都給你看”。對待患者家屬的咨詢,他總是不厭其煩的解答,更在問診過程中深入到日常飲食習慣、睡眠情況等全方位尋找病因。梁瑋常常說,民以食為天,消化道疾病患者吃排不舒服總會焦慮,我們需要去理解他們的需求與心情。
“在我印象中比較深的一位患者,家中父親、哥哥和姐姐都死于食管癌,這成為了他的心病,一直到60歲都不敢來醫院做消化道篩查,等到退休后更是緊張,怕檢查出跟已逝親人一樣的癌癥。后面通過朋友找到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我給他做了檢查,結果真被查出了早期食管癌,他曾經一度崩潰想自殺,不敢面對現實。”梁瑋回憶稱,當時自己給這位陳姓患者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讓他鼓起勇氣接受治療,親自為他做了內鏡手術,術后一周這位患者就康復出院能吃能喝了。“他后來見到我直接跪了下來,說我是他們家的救命恩人,是百姓的福音,說他從此心里的這個障礙沒了,還要動員家里的其他親戚來我這做篩查。”
存仁心,施仁術,獻仁愛,梁瑋時刻踐行這一職業精神,熱愛工作,尊重患者,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獲得患者們的一致好評。
梁瑋對患者的關愛還體現在工作管理上。作為福建省立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他建立了科室管理24項制度,集思廣益完善內鏡治療圍手術期管理制度,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在設立分時段預約、一站式服務臺、自助報告打印等舉措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梁瑋更親身歷行到科室各個崗位,發現弊病,及時改正,關心員工工作生活,聽取員工意見。作為黨支部書記,他創立“黨員先鋒崗”,努力提高優質服務,踐行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的根本宗旨。
梁瑋在內鏡中心大廳導診
首創消化道早癌治療法 成立醫聯體讓百姓少跑腿
福建是我國食管癌、胃癌的高發省份,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梁瑋的祖父祖母在他年輕時候均病逝于消化道腫瘤,每當看到病患死于晚期消化道腫瘤而自己無能為力時,梁瑋便堅定決心要做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消化道早癌的排雷者。隨著近年來內鏡技術的蓬勃發展,消化道早癌患者可以僅在內鏡下剝離薄薄一層“粘膜”(ESD),便可以治愈癌癥。梁瑋帶領的科室早癌年診療量達1000余例,居福建省首位。他結合自身經驗,勇于創新,于2017年全國首創“Q-ESD”法治療食管早癌,以手術視野清晰,最大程度保護肌層,降低術后狹窄、穿孔、出血的發生率,大大縮短操作時間而著稱,多次受邀在國內外各大會議做手術演示及專場報告,被稱為“梁氏ESD法”。
梁瑋在2018中華消化內鏡學年會上發言
梁瑋在2019中華消化內鏡學年會上發言
梁瑋團隊在2021北京協和國際消化疾病論壇操作間
在省內食管癌高發的莆田、泉州、德化、福清等地,早期食管癌的發現率僅占總發現數的6%左右,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2016年,秉持著“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的行醫理念,梁瑋結合福建省食管癌高發的實際情況,牽頭在省內成立了福建省食管癌早診早治??坡撁?,為國內首次嘗試。聯盟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讀片會,手把手教學來傳經送寶,前來學習的醫生絡繹不絕,聯盟內的省級專家更定期到下級縣級、區級醫院坐診及進行內鏡治療,將醫療資源下沉到患者“身邊”。以往消化道早癌患者需轉入上級醫院治療,患者及家屬避免不了舟車勞頓,進一步加重身體和精神負擔,醫聯體建設完成后,“讓專家跑代替患者跑”使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上級專家的診療服務。如今聯盟運行5年,發現了將近1500多例食管早癌,不少病例在基層醫院就獲得診治,使得福建省食管癌死亡率明顯下降。
推動防癌戰線前移 帶隊深入南日島普查隨訪義診
對于莆田南日島,梁瑋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梁瑋出生時,他的父親響應 “將醫療衛生重點放到農村”的號召,深入到南日島上調查防病治病工作,寫出了“海島上的白衣戰士”等報導。30年后,由梁瑋教授、葉為民教授牽頭的首個針對食管癌普查篩查項目在莆田南日島開展,為國內首次將一級預防(病因學研究)和二級預防(內鏡篩查)相結合。200多名醫護人員,走遍15個村落,為5000多名40歲以上人群進行流調,對其中1200多名高危人群進行內鏡篩查,最終發現50名食管癌疑似患者。梁瑋說:“福建是食管癌、胃癌高發地區,但是一直沒有人去弄明白為什么,這次,我們就想做這件事”。只有明白“為什么” ,才能更好的預防食管癌。
連續三年,梁瑋帶隊返回南日島進行隨訪、義診、篩查活動。今年“七一”前夕,他組織百名醫務人員,攜帶最先進的胃腸設備,到南日島進行為期三天的早癌高危人員隨訪普查。南日島項目引起了政府對消化道早癌防控的高度重視,大大增強了當地居民的消化道癌防控意識,更為海島培養了帶不走的人才。
梁瑋團隊在南日島義診
科教相成齊頭并進 大醫風范當之無愧
醫學是世界上最難的學科,因為它面對的是最神秘的人體。多年來,梁瑋扎根臨床,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不斷學習,勇攀高峰。作為研究生導師,他對學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工作上在學習上毫無保留的指導、鼓勵學生;作為醫學研究者,他參與了多項指南或共識的制定,在全國各地進行授課及相關操作演示,為福建站臺,還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及國內權威期刊數十篇,多次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廳級創新獎等。
大醫精誠,梁瑋不僅是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一名精益求精的學者,更是一名愛崗敬業的共產黨員,大醫風范,當之無愧。(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為民辦實事推進老舊小區配電2021-09-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