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羅源縣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過去,畬族群眾主要居住在偏遠的大山里。為了改善畬族群眾的居住和生活狀況,近年來,羅源縣大力實施“造福工程”,幫助90多個畬族自然村、近8400名畬族群眾搬出大山,在縣城和周邊地區就業、安居。為解決進城務工畬民子女、霍口水庫移民子女等就學問題,充分發揮教育造血式扶貧功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羅源縣成立民生“急盼”項目工作專班,積極實施教育項目攻堅行動,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上好學。
進城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9月1日,位于羅源縣的福州民族小學迎來第一批新生,包括進城務工畬民子女、霍口水庫移民子女等500多名進城娃,在高標準建設的校園里,高高興興開啟了求學生涯。
福州民族小學的投入使用,是羅源縣積極實施教育項目攻堅行動、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縮影。
為解決畬族群眾進城務工后子女就學問題,羅源縣投資8000余萬元,在羅源灣濱海新城創辦了福州市唯一以民族冠名的小學。該學校占地面積達37.6畝,規劃設置36個教學班,共1620個學位。
高質量辦學,是這所學校在創立之初就定下的目標。學校按省級標準化要求建設,融合“花園式”“學府式”設計風格,配備大面積圖書館、室內運動場地等,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功能一流。此外,學校還開設畬族服飾、銀飾、八井拳等體驗課程,傳承優秀少數民族文化。
“縣里加大設備采購等資金支持,加快校外道路硬化拓寬,保證如期開學。學校積極作為,8月18日成功加入福州市屬小學首個教育集團——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育集團,將與省級優質學校緊密合作,引進先進辦學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福州民族小學校長黃海景表示,學校還引入省市語文、數學學科帶頭人余向陽、游寶兵等名師,努力打造成為一所優質強校。
更大的優勢,是這所學校的輻射能力。“學校今年招收546名學生,主要是進城務工畬民子女、霍口水庫移民子女、福州臺商投資區企業職工子女以及附近部分樓盤業主子女等,不僅緩解了周邊學位緊張情況,而且為產業園區提供教育配套,讓進城娃也能上好學。”黃海景介紹。
羅源縣松山鎮小獲村的畬民雷新婷送孩子走進嶄新的校園后,難抑喜悅之情。“我的女兒今年讀一年級,能到這么好的學校上學,我感到非常高興。”雷新婷說。
用攻堅成效造福人民群眾
今年7月份以來,羅源縣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作為努力方向,結合開展“大干150天,建功絲路海港城”攻堅行動,把教育項目建設作為重點加快推進,積極破解發展難題。
因歷史原因,羅源縣第二實驗小學一直未能移交開辦。8月初,羅源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攻堅、深入調研,制定學校移交方案,得到承建單位的積極配合。雙方經過多次溝通協調,達成學校移交協議,于9月1日順利開學。
“今年秋季,有3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共增加學位4050個,將極大緩解城區小學學位緊張問題。”羅源縣教育局副局長黃秀建介紹,縣教育局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主動協調解決現場施工問題,確保各教育項目順利推進。目前,羅源一中田徑場館與教學樓建設項目、附屬小學教學綜合樓擴建工程等教育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將按原計劃投入使用。
“我們專門成立項目工作專班,推動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急盼項目,用攻堅成效充分造福人民群眾。”羅源縣民生“急盼”項目攻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羅源已建成7個教育項目,接下來將繼續推進教育提質擴容、均衡發展,實現老百姓在家門口、務工地上好學的愿望。
(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黃益輝)
責任編輯:趙睿
- 進一步加強文藝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設2021-08-31
- 四個嚴格!新學期教育教學要嚴守這些紀律2021-08-30
- 羅源深化河長制工作:守護一泓清水 帶來生態福利2021-08-27
- 羅源首個鄉村“長者食堂”開餐 每餐收費不高于10元2021-08-27
- 羅源城關派出所:案子雖小 也要辦好2021-08-26
- 福建部署教育質量監測工作2021-08-24
- 臺江區屬4所新校(園)揭牌 打響“省會教育強區”品牌2021-08-23
- 教育部:中高風險地區學校暫緩開學2021-08-21
- “劇本殺”解鎖沉浸式新體驗 羅源禁毒教育出新招2021-08-20
- 羅源舉辦青少年禁毒夏令營2021-08-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僑商投資(福建)大會在榕舉行 尹力萬立2021-09-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