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閩劇保護規定》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規定》有何亮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從閩劇的保護、傳承、發展與傳播等方面對法規進行權威解讀。
閩劇又稱福州戲,居福建省五大地方劇種之首,迄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戲曲劇種,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傳統藝術風格,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我市針對閩劇保護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隨著城鎮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轉變和文化多樣性的沖擊,閩劇藝術發展面臨藝術人才缺失、院團創造力不足、市場萎縮等問題。
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大對閩劇的保護力度,《規定》在經費保障、扶持閩劇藝術創作、將閩劇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支持民營閩劇演出團體、加強閩劇演出市場監管、保障閩劇藝術創作表演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等方面作了規定。其中明確,閩劇保護資金實行財政撥款和社會籌集相結合,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與閩劇保護傳承工作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將通過項目補貼等方式支持民營閩劇演出團體創作、演出,并將民營閩劇演出團體從業人員納入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范圍等。
針對閩劇行業存在的人才流失問題,《規定》對專業人才扶持、后繼人才培養、支持名家帶動行業發展等方面作了要求。如明確人社部門要做好閩劇專業人才專項招考的指導和服務保障,在閩劇藝術專業技術中高級職數比例設置上實施激勵政策,提高閩劇從業人員待遇水平;明確教育部門培養閩劇后繼人才的五項措施;鼓勵和支持閩劇代表性傳承人、閩劇名家設立閩劇傳習所、工作室,開展帶徒授藝、參與閩劇藝術教學、演出等活動,通過名家名角帶動閩劇行業傳承發展。
在閩劇傳播方面,《規定》指出要合理布局閩劇演出空間,支持設置閩劇文化展示區以及閩劇排練、演出、展示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節慶文化活動、當地民俗活動等,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古厝、公園、商貿中心、集市等集中展示、展演閩劇藝術;鼓勵和支持閩劇演出團體在海外華人華僑聚居地進行展演,依法開展閩劇對外文化合作和交流活動,提高閩劇藝術的影響力。
市文旅局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扶持閩劇藝術創作、支持民營閩劇演出團體、加強閩劇演出市場監管等方面,認真研究制定閩劇保護傳承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辦法,確保《規定》得以貫徹、落地、落實。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責任編輯:趙睿
- 臺青潘啓誠:是學霸“拳王”也是融合力量2021-09-10
- 2021福州(長樂青山)龍眼文化節等你來2021-09-10
- 福州六社區入選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021-09-10
- 識別危化氣體 福州產“車危儀”將護航北京冬奧會2021-09-10
- 福州慈善康愛行動啟動2021-09-10
- 市民在12345平臺反映問題迅速獲解決 學校門前路不堵了2021-09-10
- 福州市首家駐縣林長辦公室檢察聯絡室掛牌2021-09-10
- 臺江洋中派出所“接電即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021-09-10
- 以投資物流為名騙取近5萬元 男子獲刑7個月并處罰金2021-09-10
- 再簽三項目!福州現代物流城賦能新征程2021-09-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召開慶祝第37個教師節暨教育強市推進大2021-09-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