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榕城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上鄉村振興的東風,福州大膽實踐: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吹響特色農業發展集結號;從環境整治入手,扎實推進鄉村生態宜居建設;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探索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一股蓬勃奮發的生機和活力,正在福州廣袤大地上勃發。
筑夢于鄉野間,奮斗于山海間。福州正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繪就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畫卷。
富足鄉村:
產業更興旺
鋪就穩穩致富路
眼下,在永泰縣梧桐鎮春光村,正是農戶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村里種植的180畝茉莉花迎來了采收期。一望無垠的花田中,茉莉花開滿枝頭,花農們正忙著采摘,將采下的茉莉花送往附近工廠,制作成遠近聞名的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從2010年的16.85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35.63億元。春光村通過土地流轉,讓茉莉花田連接成片,與茶企合作,打造180余畝茉莉花種植基地和茉莉花體驗旅游配套設施,吸納了150多戶富余勞動力就業,每戶年均增收1.6萬元,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現在大家借著茉莉花產業和旅游業的東風吃上了‘富裕飯’。”春光村村民提及村莊的發展,露出滿足的笑容。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
放眼榕城山野田間,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和氣候條件培育壯大富民產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的故事接連上演:作為我國最大的秀珍菇生產縣,羅源縣將食用菌產業連點成線,連線成片,該縣秀珍菇全年產值約4.3億元,占全國總產量的60%;在福清市,一都鎮立足特色產業優勢,引進枇杷新品種,打造枇杷節,帶火了一都枇杷品牌,去年銷售總額達5.16億元,全鎮農民增收約4300萬元;在長樂區古槐鎮青山村,一場盛大的龍眼文化節剛剛落幕……
產業興旺的“好路子”越來越多,農產品出村進城搭上“互聯網”快車,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去年,我市水產、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竹木花卉等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
美麗鄉村:
村貌換新顏
營造宜居環境
鄉鎮靚、村莊清、人居美……如今,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福州鄉野大地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走進長樂營前街道長安村,只見公園草木蔥蘢,碧水流淌,生機盎然,民房墻體上的水墨畫與周遭景致相互映襯,風景如畫。
據介紹,長安村此前是典型的“后進村”,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
近年來,該村黨員率先垂范,積極發動村民建設美麗鄉村。道路變得干凈整潔、民房立面粉刷一新、違章搭蓋被拆除、公園建成景觀得到提升、垃圾分類工作順利展開……干群一心,合力起打造幸福家園,一系列民生工程有序推進,村莊人居環境迎來蝶變,如今,長安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村容面貌大改善,村民生活更幸福!”老黨員林依伯的一句話道出了改變后的十足獲得感。
長安村的變化,是福州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以“一革命五行動”為主要抓手,突出生態宜居,憑借強大的決心與毅力,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在農村垃圾治理方面,我市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全覆蓋,基本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生活污水治理上,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91.42%,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建成并投用;農村“廁所革命”方面,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9.32%,實現鄉鎮每萬人有3~4座公廁,每個行政村擁有1座以上水沖式公廁……
美麗鄉村建設在榕城大地全面鋪開,各地成績驕人。永泰縣入選2019年度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縣,閩清縣被評為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善治鄉村:
治理更有效
村民獲得感十足
“再來兩盤?”“那必須的!”在倉山區倉山鎮先鋒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棋牌室里,處處是老人們的歡聲笑語。
不遠處的村委會里,村干部們正忙前忙后,耐心解答村民的疑問。一樓的村政治生活中心內,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來村里視察時留下的囑托“建設新先鋒,更上一層樓”字樣格外引人注目。
在這條鄉村振興的“先鋒”路徑上,是滿滿的爭先“密碼”與為民情懷。先鋒村黨委通過黨建帶村建,樹立“先鋒”黨建情懷,在村里凝聚起一股振興發展的向心力。2015年以來,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連續多年在1000萬元以上,2020年達1732萬元,成為我市城中村發展振興的樣板。
村莊有變化,群眾有感受。“只要黨員帶頭真干實干,以身示范,用行動影響群眾,老百信的信任也就有了。”倉山鎮相關負責人說,黨建引領在基層落地,靠理論學習,更靠治理溫度和火熱實踐。
近年來,福州堅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創新鄉村治理方式,不斷激活發展動能,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治理“福州樣板”。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推動黨組織落實“紅色領航工程”10項標準,完成149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推動法治鄉村建設,完成“一自然村一探頭”工程建設,完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防控網,整合各類巡防力量2.94萬人;建立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化平安鄉村創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現“信訪評理室”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福州日報記者 藍瑜萍 林瑞琪 通訊員 鄭泓
責任編輯:趙睿
- 林寶金:從嚴從緊落實防控措施 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2021-09-14
- 取消單元考孩子能“躺平”嗎?2021-09-13
- 福州中天金海岸等小區手機信號弱 本可建基站解決 居民卻擔心有輻射2021-09-13
- 福州:“一照多址”改革為企業減負2021-09-13
- 福州快遞外賣行業踐行文明交通2021-09-13
- 福州市城管委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2021-09-13
- 150多場科普盛宴等你來 15日至21日集中“開席”2021-09-13
- 就近采樣 福州在四城區設置核酸檢測采樣點 2021-09-13
- 福州農村少數民族小學生助學補助實現全覆蓋2021-09-13
- “春蕾計劃”助福州44名女生圓大學夢2021-09-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應對臺風“燦都” 福州(南)站停運一批列車2021-09-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