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內穿著全套防護服的 工作人員。記者 陳暖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見習記者 林榕昇 通訊員 陳文璇
眼下,一些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得多備一份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從采樣到一紙報告出爐,核酸檢測要經歷怎樣的過程?龐大的檢測基數下,檢驗人員又是如何保證檢測精度和速度?
17日,記者按要求做好防護后,來到位于福州市第一醫院瑯岐東院的福州市城市核酸檢測基地一探究竟。厚重的防護門、一臺臺不間斷運行的實驗儀器、全套防護的工作人員……這個因外觀為白色而被大家稱為“大白”的基地,24小時不停歇,日檢測能力達3萬份。
坐上集裝箱車
可在全市移動作戰
福州市城市核酸檢測基地于今年初啟用。來到基地,一座座藍白相間的方艙實驗室呈現在眼前,走近一看,“移動實驗室”字樣頗為醒目。
透過一扇扇厚重且設有密碼的防護門,記者看到,一臺臺實驗儀器不間斷運行,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簽收、錄入、試劑準備、提取、加樣、擴增到結果出爐,各環節有序進行。
據了解,基地占地800平方米,采用移動單艙與雙艙相結合的建設模式,配有標本接收室、標本處理間、標本保存間、高壓滅菌間等一系列輔助艙室,并設立專門的辦公室、休息室、耗材室、試劑室、更衣間等。
“主要承擔全市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任務,樣本由全市各采樣點送過來。不少人說它是靈活的‘大白’。”福州市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實驗室負責人陳勇介紹,基地是個可移動的方艙實驗室,若有需要,“大白”可以坐上集裝箱車,在全市移動作戰。
“大白”有多硬核?據介紹,24小時全速運轉下,日核酸檢測能力達3萬份,若按10:1混檢,日最大檢測量達30萬份。
驚人的戰斗力源自高科技加持——基地配有全自動標本分杯系統、高通量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全自動核酸提取系統、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等儀器設備。
據悉,方艙按生物安全防護二級實驗室(P2+)的標準建造。記者看到,醫護人員全套防護。每名檢測人員在艙內工作時間為4小時至6小時,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房間均配有一個不到半平方米的觀察小窗,以便外部能看到室內情況。
福州市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擁有一個單艙和一個雙艙實驗室。記者 陳暖 攝
流水線作業
五步“鎖死”病毒
采訪期間,一輛輛核酸樣本運輸車陸續駛來,基地又迎來一波新任務。
只見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將樣本信息錄入系統,再經專用通道送達樣本接收室消殺后,樣本通過傳遞窗送進實驗室內部。檢測人員在生物安全柜內打開樣本管,向樣本液中加入提取劑,再通過全自動核酸提取儀進行核酸提取。
“每管手工加樣到擴增管內,再傳遞到擴增區進行核酸擴增和審核報告。”陳勇介紹,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就像是經歷一次車間流水線作業,需要經過5個步驟——試劑準備、樣本處理、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結果分析報告,整個流程采取流水線生產作業,人工協助。
實驗室里,“緝毒捕手”們穿著三級防護服,用強大的意志力抵抗著悶熱,爭分奪秒又小心翼翼。
檢測后的樣本去了哪里?走進標本保存間(檢測后),寒意襲來的同時,記者找到了答案——8臺超低溫醫用冰箱整齊排列。“我們將檢測后的樣本按編號放置在-80°C的低溫環境下保存,確保不出紕漏。”戴著防護手套的檢測人員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大白”不僅匯聚核酸檢測“硬核”力量,并在短時間內完成人員調度、分工部署、物資準備、人員培訓等大規模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確保核酸檢測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雖然現在處于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但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陳勇看來,核酸檢驗員們每分每秒都要以專業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份樣本,對每一步操作負責。眼下,該基地24小時不停歇,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我們會繼續堅守在崗,守護榕城群眾安全”陳勇說。
責任編輯:趙睿
- 鼓樓近兩百志愿者參與夜間防疫2021-09-18
- 福州打造“出門上車”公交體系 營造綠色出行“大氣候”2021-09-18
- 福州開通疫情心理援助熱線2021-09-18
- 福州中醫專家連夜組方趕制防疫中藥和香囊助陣莆田抗疫2021-09-18
- 福州首家駐縣林長辦檢察聯絡室成立2021-09-18
- 福州加強景區和非景區景點安全管理2021-09-18
- 福州臺江新增5個停車場 提供328個泊位2021-09-18
- 師生員工新一輪核酸檢測完成 全市已采集210余萬人份2021-09-18
- 核酸檢測采樣人員突然暈倒 醒來的話讓人心疼2021-09-18
- 記者探訪病毒檢驗實驗室 他們是和病毒賽跑的獵毒者2021-09-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謎底揭開!昭忠祠內缺失半個多世紀的那塊碑刻2021-09-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