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或下游水質下降,誰來承擔責任?該不該為水質變差“買單”?深化“創新引領 生態立區”工作理念,打造河湖治理長樂樣板,今年8月,長樂區按照“誰超標誰付費,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建立并實施流域上下游水質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市率先出臺《流域水質生態補償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明確上下游鄉鎮(街道)在流域水質變化的情況下實施雙向生態補償,強化各鄉鎮(街道)流域水環境保護的屬地責任。《實施辦法》已施行了2個多月,成效如何?記者近日走進長樂區多個鄉鎮一探究竟。
厘清責任 上下游“雙向補償”
據了解,《實施辦法》涵蓋了長樂域內主要水網,包括閩江流域長樂段、上下洞江流域、蓮柄港流域、南洋流域、陳塘港流域以及三溪、大溪、臘溪、二劉溪、首祉溪等源頭水系,覆蓋全區范圍內有水環境保護責任的鄉鎮(街道)。
陳塘港流經金峰鎮、文嶺鎮和潭頭鎮。潭頭鎮河長辦主任林為云走在陳塘港潭頭鎮克鳳村和文嶺鎮阜山村交界處,一個河道分界碑立于眼前,分界碑前是流淌的碧波,白鷺飛翔在水面上。
分界碑是踐行《實施辦法》的最好見證。“《實施辦法》施行后,上下游鄉鎮之間的責任更加明晰了。”林為云告訴記者,潭頭鎮位于陳塘港下游,《實施辦法》施行前,一是河道之間的界線不明,遇到水質下降的情況,鄉鎮之間有時對污染源存在爭議,不利問題解決;二是只處理污染源頭,卻不用為水質變差“買單”。如今依據《實施辦法》,長樂區河長辦確定了鄉鎮(街道)河流交接斷面,明確了上下游具體分界,鄉鎮各負其責,各自對河段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如果上游的文嶺鎮河道水質下降,文嶺鎮在修復自身水體的同時,還要對下游的潭頭鎮作出生態補償。
為全面加強交界河湖聯保共治,9月10日,潭頭鎮與上游金峰鎮、文嶺鎮經過多次協商,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通過實施巡河監管,嚴防水污染問題死灰復燃,實現河湖治理管護無盲區、無死角、無縫隙。同時,三個鄉鎮河長辦開展河長制上下游聯動會商,持續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
“我們探索新機制,將Ⅲ類水質設定為全流域生態補償基準,開展上下游鄉鎮(街道)間的‘雙向補償’,不只上游要補償下游,下游也要對上游進行補償。”長樂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游的水質穩定或持續向好,下游的水質卻下降,下游鄉鎮(街道)要給予上游鄉鎮(街道)經濟補償,上游水質越好相應的補償金額越大;反之,上游水質出現下降,影響到下游,上游鄉鎮(街道)給予下游鄉鎮(街道)經濟補償,水質越差補償金額越大。
促成合作 避免推諉扯皮
“最近水的流速快了不少,河水明顯更加干凈。”在蓮柄港渡橋泵站段,鶴上鎮河長辦主任陳魁指著眼前的清澈流水,高興地對記者說。
這源自于鎮街攜手合作。陳魁介紹,隨著閩江補水量的變化,鶴上鎮和漳港街道、古槐鎮的蓮柄港河水是雙向流動的,上下游難以界定。“原來,河水水質出問題,彼此之間容易互相推諉,最后不了了之。《實施辦法》出臺后,一旦有河段水質下降,雙方都要‘付費’,共同補償下游或其他相關聯流域水質較好的鄉鎮(街道)。”
基于生態補償機制,鶴上鎮、漳港街道、古槐鎮要共擔責任。為共護蓮柄港河清水暢,三方聯手成立巡河隊定期巡河,建立河長制長效聯動工作機制,構建交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格局。9月初,鶴上鎮和漳港街道聯合隊在交界的蓮柄港泵站段巡河時,發現泵站功率低,抽水量少,導致水流流速緩慢,影響水質,鎮街隨即聯合向水利部門打報告,增加了泵站功率,加快水流流速,進一步提升了水質。
“上個月,我們聯合在渡橋河段巡查時發現有企業排污,立即采取措施堵住三個排污口,杜絕污染,并要求排污企業整改,重新鋪設新排污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網。”陳魁告訴記者。
強化考核 激發責任擔當
營前街道地處洞江上游,營前港閘是閩江補充洞江水的第一道端口,城區主要河道日常水位多是通過營前港閘對洞江湖水位進行控制,用于洞江沿線支流灌溉、沖淤、補水。
《實施辦法》施行后,營前街道河長辦主任曹立偉巡河更勤了。每天一早到單位上班之前,他都要沿著洞江營前社區河道走走看看,看看有沒有漂浮物、排污口。
“落實‘河長’責任制,辦法配套了考核方案,對流域水質生態補償工作實施責任考核,有了壓力傳導,大家時刻緊繃神經,有壓力更有動力。”曹立偉告訴記者,為確保水質達標,營前街道專門聘請第三方公司不定期對河道水質進行監測,在出現水質變化的河道上中下游分別取樣,研判溯源,以便對癥下藥,做好河道整改工作。
除監測外,每天、每月、每季大小密集不斷的巡河活動,更是讓任何破壞水質的蛛絲馬跡都無所遁形。每天,所有河長專員在洞江沿線不定時巡河;每月14日,街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河長日”巡河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村民志愿者參與巡河、護河;每季度,街道聯合首占鎮不定期共同組織開展河湖長制區域聯動行動。
“那里有一處水體渾濁。”“取樣檢查下是不是附近企業排污。”8月中旬的一次日常巡河,曹立偉和巡河隊員在洞江河支流金列浦河段發現有黑臭水體流入河中,經取樣檢測和現場分析判斷來自養殖尾水,巡河隊員往河道上游巡查,果然在一田間見到有村民搭棚飼養雞鴨,家禽糞水直排入河。街道勸說村民規范飼養家禽,并當即拆除雞棚鴨舍避免了河水再受污染。
加強監管之下,一江碧水得到守護。目前,洞江營前段的水質始終位于全區前列。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責任編輯:趙睿
- 法在身邊丨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 長樂4村民獲刑2021-10-27
- 長樂“辦不成事”服務專窗解民憂2021-10-26
- 從三個村的變化看長樂文武砂街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2021-10-26
- 首批22名寧夏原州籍務工人員抵達長樂2021-10-26
- 45份清廷檔案解開長樂“長福營”謎團2021-10-26
- 長樂新覽村: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鄉風2021-10-25
- 長樂“三館三中心”擬年底封頂2021-10-25
- 長樂一餐館賣鱟 店主被提起公訴2021-10-25
- 長樂鰲頭溪流域治理工程預計年底完工2021-10-22
- 長樂推出福建省首個縣級線上公證服務平臺2021-10-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線路帶電消缺 確保供電安2021-10-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