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富足,村民增收,村莊變美。在閩清,鄉村振興圖景中總是少不了“一抹紅”:在梅溪鎮梅埔村,黨員種植大戶示范引領,培植的橄欖全國聞名;在金沙鎮上演村,黨員干部挖掘紅色歷史,打造紅色景點聚集人氣;在白中鎮攸太村,村黨支部多措并舉,積極推進民生改善……
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典型示范,閩清縣深入學習貫徹市黨代會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林寶金赴閩清調研時的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與黨員干部引領作用,全力帶動“五個振興”,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讓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紅色+農業”
示范引領帶動 產業富民富村
時下,眺望閩江閩清段山坡,成片橄欖林蒼翠挺拔。在梅溪鎮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種植大戶張世錦開始根據訂單進行小面積采摘。“不少老客戶一早打電話來預訂,橄欖還在樹上,錢已經進口袋了。”去年,張世錦的錦龍橄欖專業合作社800多畝橄欖產量超30萬公斤,賣了1200多萬元。
在張世錦等人帶領下,當地村民主動學習新技術,試水標準化種植,家家戶戶以種植橄欖為業,人均年收入可達13萬元。
這樣的號召力不僅是因為張世錦致富帶頭人的身份,也離不開他的另一身份——中共黨員。
在梅溪鎮的甜橄欖基地,20個種植大戶里有18個是黨員,80多戶種植戶中,黨員占了半數。“對當地村民來說,黨員身份更是一種‘致富認證’。”梅溪鎮副鎮長周麗金介紹,黨員種植戶不僅自己是種植能手,還組建起先鋒服務隊,對種植戶尤其是部分缺乏勞動力的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
有了“車頭”帶,橄欖種植技術得到不斷優化。曾經多數農戶的目光只聚焦土地,品牌意識薄弱一度阻礙了產業進一步發展。如今,基層黨組織擔起責任,取得了巨大突破。
2015年,在梅溪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孟興牽頭下,福建白河江實業有限公司成立,給村里注冊了多個橄欖品牌,并借助互聯網等新渠道,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這幾天,張孟興還在為鎮里新辦的橄欖深加工公司奔忙。“前期手續都妥當了,等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批下來就能生產了。”張孟興說,這將進一步延伸當地橄欖產業鏈。
“紅色+文旅”
挖掘革命歷史 老區煥發新彩
沿著開闊的村道,駕車駛進閩清省級革命老區基點村金沙鎮上演村,看到這條戰爭年代閩清人民游擊隊走過的路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為迎接建黨百年,今年6月,上演村革命歷史陳列館提升改造后再度開館。“七一”前后,每周有約千名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到此參觀。
“這是興增厝,閩清人民游擊隊當時就在這里成立”“這棟是明珂洋樓,當年20多位青年在這里飲血酒盟誓,保護國家”……跟隨著該村黨支部副書記謝本建一路走來,可見村莊處處留下了保存頗為完好的紅色印記——1949年3月,閩清人民游擊隊在上演村成立,在中共閩清縣黨組織的領導下,村民踴躍加入游擊隊,投身革命。如今,這片紅色舊址群已成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實際上,這些紅色遺跡也曾遇過“危機”——為蓋新房,部分村民想把老屋推倒。謝本建和當地村干部站出來勸解:“老屋是根,承載著歷史。如果推倒了,消失的不僅是史跡,根也沒有了。”不僅如此,在修繕興增厝時,他發揮自己的土木建筑專長,指導匠人修舊如舊。
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當地村民越發愛護舊屋、舊物,還自覺參與到紅色記憶的保護中:聽說村里要建革命歷史陳列館,游擊隊后代自發拿出家中珍藏的紅色文物以供展陳;聽說興增厝要提升改造,村民自動讓出厝門口的田地,騰出房間,為改造場地提供保障……
“要讓游客進來,更要讓游客留下來。”金沙鎮人大主席陳朝欽說。今年,革命歷史陳列館提升改造后再度開放,帶來了人氣,極大地提振當地發展紅色旅游的信心。
目前,上演村引進了一家運營公司,計劃依托當地紅色遺址打造紅色游擊路、革命教育點等實景體驗項目,串聯各紅色景點,努力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帶動村莊發展的“紅色財富”。
“紅色+治理”
營造宜居環境 村莊內外兼修
鄉村振興,不僅是產業富足壯大,更代表著高品質的生活。
在白中鎮攸太村,鄉間道路整潔平坦,菜園竹籬清新別致;村民辦事更方便了,老人就醫、孩子上學都在“家門口”。一幅和樂圖景,為村名“悠悠萬事,泰平世界”的意蘊做了生動注解。
借著“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近年來,攸太村建設了公園、完成了道路“三化”。在人居環境專項整治“六清六美”行動中,設立15個黨員先鋒崗,由他們帶頭清理自家周圍的雜物垃圾,村貌煥然一新。
走進村內“紅色領航”公園,只見村民在假山下、噴泉旁、小橋上休閑游玩,孩子們歡快嬉戲。“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村民老陳滿臉幸福地說。
“以前,村子臟亂差、配套不齊全,村民不愛回來,即使回來了也住不久。”該村原黨支部書記高德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村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如果不順應群眾需求,就留不住村民,鄉村振興也難以落到實處。
為此,近年來攸太村黨支部聚焦民生項目,不斷改善村民生活——
看病更方便了。衛生所從一個小房間擴展至80多平方米,治療室、觀察室、藥房、注射室一應俱全。村民的看病需求,大多數不出村就能滿足;
辦事更快捷了。依托黨員志愿服務驛站,通過“駐點+流動”的方式,選派黨員志愿者分時段“輪值”,為村民充值話費、維修水電、出借工具、調解鄰里糾紛等1546次;
活動更豐富了。在村黨支部的積極倡導下,一些熱心企業在春節、重陽、國慶等節假期間,出資請來文藝團體演出,贊助舉辦相關文體活動;
……
以“黨建紅”為底色,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梅邑大地徐徐展開。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責任編輯:趙睿
- 閩清梅城社區實行“積分制”推動移風易俗2021-11-03
- 福建:讓高質量黨建推動高教高質量發展2021-11-01
- “閩清制造”邁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2021-10-26
- 從三個村的變化看長樂文武砂街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2021-10-26
- 首次應用多波束掃測技術 閩清公路中心排查橋梁隱患2021-10-26
- 抓黨建帶誠建促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2021-10-23
- “閩清橄欖”亮相全國“雙創周”主會場2021-10-22
- 閩清縣上演村:用活紅色資源 讓黨史學習教育出新出彩2021-10-22
- 公園+長廊 閩侯洋里鄉黨建陣地接地氣2021-10-18
- 閩清林洞村的致富經:柑橘大又圓 生活甜又美2021-10-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雙減”之后 周末趣味多2021-11-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