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1月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雅 通訊員 吳成園)“獲稻畢工隨曬谷,直須晴到入倉時。”眼下,在永泰丹云鄉的原丹云中心小學操場上,村民們正把新收割的稻谷倒在拼墊上晾曬,傳統的“曬秋”成了鄉村一道豐收好風景。
這一批稻谷種植在丹云村天臺山下,它們有個特別的名稱叫作鴨稻米。
那么,什么是鴨稻米?據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建生介紹,這是立體循環農業種植出的綠色生態大米,采用現代稻、鴨共生種養模式,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里,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鴨子在稻田里為水稻除蟲施肥,刺激秧苗生長;同時,稻田也為鴨子提供棲息場所和食物。這樣不僅能養出肥美的稻花鴨,還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可謂一舉兩得。
據悉,經過多次勘探,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最終選擇了丹云鄉天臺山桃灣谷里一塊撂荒了近20年的土地,作為合作社種養循環示范基地。今年4月開始開荒,5月育秧,6月插秧,7月初引進300多只活動性強的莆田黑鴨,形成了一個自我完善的食物鏈模式。
今年他們試種了甬優15、白沙428和當地黑糯米三個水稻品種。依托良好的生態種植模式,合作社26畝稻鴨共生養殖田迎來了豐收,年收益約20萬元。
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在示范成功后,他們要從規模化到產業化再到品牌化,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未來,合作社將繼續以“生態養殖、種養循環、三產融合、綜合合作”為理念,依托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采用“一村一社區”的城鄉對接方式,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產業,幫助農民實現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趙睿
- 永泰入選全國美麗鄉村重點縣建設試點2021-11-04
- 未登記租戶信息 永泰一房東被罰200元2021-11-03
- 永泰旅游集散中心項目有序推進 預計明年年底完工2021-10-28
- 永泰嵩口:城里教授山里授課 留守兒童“唱得響亮”2021-10-25
- “一閘三線”控制性樞紐工程莒口攔河閘正式啟動蓄水2021-10-15
- 百年莊寨上的閃閃紅星2021-10-13
- 永泰:建設現代化綠色發展先行區,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縣2021-10-12
- 青云山“紅軍洞” :見證那段艱苦的游擊斗爭2021-10-06
- 永泰建立“1+7+8”疫情防控應急工作機制2021-09-24
- 出租屋未登記報備 永泰一房東被行政處罰2021-09-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海上風電場沖刺全容量并網發電2021-11-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