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公布實施后,中小學校如何做好“加減法”?發生了哪些變化?日前,記者走訪了福州民族中學和福州民族小學,實地探訪學校里的新變化。
這兩所學校位于羅源縣,是福州地區唯一以民族命名的中學和小學。
民俗文化放光彩
課后服務實施以后,豐富多樣的民俗課程在福州民族中學“遍地開花”,民俗文化也進一步浸潤了校園。
“哇,竹竿舞太精彩了,好想試一試!”在福州民族中學的操場上,一場精彩的竹竿舞表演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贏得現場同學陣陣掌聲。
在福州民族中學,學校利用畬族傳統文化項目來豐富孩子們的課后服務內容,組織學生開展“高腳馬”“竹竿舞”“三人板鞋競速”“蹴球”等畬族傳統體育活動,不僅提高師生們的身體素質,讓民族運動在學生當中得到比較好的傳播,還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后活動。
學校還在課后服務中開設了畬族歌舞培訓。學校從不同年級報名學生中挑選出20多人,由音樂老師王燕在每周二和每周四下午課后服務時間帶著學習畬族歌舞。
課后服務趣味多
在福州民族小學,除了開展課后“普惠托管”服務,還立足學校特色課程建設,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每當下午放學鈴聲響起,校園內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開心地奔向操場、室內運動場等不同場所,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
“同學們,這個動作手部跨度要大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力。”在學校的籃球場,體育老師黃易丹正在給選報趣味籃球課的孩子們上課。田徑場上,跳繩、跑步等課程也火熱開展著,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年級的雷雨宸說,自己一直很喜歡籃球,但是沒機會學習,現在學校的課后服務有了專門的社團活動,幾堂課下來,她對籃球有了初步的體驗。
“我們始終以‘減負提質’為總體要求,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辦有溫度的教育。一方面,我們減少重復、無效的作業,減輕學生壓力;另一方面,我們改變原有教學模式,作業審核后統一布置,并集中公示,減負不減質。”福州民族小學校長黃海景介紹,“‘雙減’后,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明顯變多,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
福州晚報記者 李錦清 通訊員 黃佳文 劉其燚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全省首張“升級版”產業幫扶保險單在羅源開出2021-11-04
- 羅源海上村:龍須菜豐收 養殖戶增收2021-11-03
- 教育部: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超過40%2021-11-01
- 福州:“雙減”之后 周末趣味多2021-11-01
- 福州羅源:民族學校讓進城畬娃上好學2021-10-29
- 羅源“五個一批”項目建設獲正向激勵綜合考評全省第二名2021-10-29
- 羅源縣洪洋鄉財政收入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2021-10-28
- 最高獎勵達300萬元 羅源教育引才政策全面升級2021-10-28
- 這項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落實咋樣?2021-10-28
- 福建省教育廳:全省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擴面提質見實效2021-10-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打造理享人居生活新范本2021年COLMO人居美學2021-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