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旭為村里作了不少貢獻!”“在他的號召下,鄉賢們更加關注家鄉發展,熱心村里的公益事業。”
近日,在羅源縣西蘭鄉磹石村開展的道德評議會上,經村兩委和村民代表一致推選,擔任鄉賢促進會秘書長的楊書旭被評為本季度磹石村的“熱心鄉賢”。
“道德評議會給大家樹立了孝老愛親、勤奮自強、甘于奉獻的學習榜樣,潛移默化中促進鄉風文明。”磹石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流河介紹,道德評議會不僅改變了村民的舊思想、舊觀念,還匯聚了鄉賢力量,村里成立了全縣首個村級鄉賢促進會,在鄉賢帶領下,磹石村掀起了弘揚文明新風的新熱潮,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鄉風和睦煥發新面貌
走進磹石村,迎面便可感受得到一片祥和與安寧:和煦的陽光籠罩著大地,清澈見底的小溪流水潺潺,以及隨處可見的家風家訓宣傳牌。
磹石村民風淳樸,村民恪守清白傳家、愛國愛鄉的祖訓。村里的“四知堂”,介紹了東漢楊震暮夜卻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如今,“四知”祖訓逐漸演變成“知書達理、知行合一、知難而進、知恩圖報”的豐富內涵。
近年來,在祖訓影響下,磹石村村民形成互幫互助、不吝付出的鄉風文化。2019年,48歲的村民楊孝樂不幸在工地摔傷,脊椎斷裂,全村人為其捐款8萬元,幫助他渡過難關。
每年正月十四,磹石村都會舉辦村民聚會,為村里7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發放300元慰問金,并給當年考上大學的孩子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學金,鼓勵孩子好好學習。“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聚會,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感情,而今聚會的主題也有了進一步擴大。”鄉賢促進會顧問楊書英說。
道德評議“評”出好榜樣
為破除陳規陋習,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培育鄉風文明,今年磹石村成立了道德評議會。道德評議會委員會定期把村里的好人好事收集起來,通過開展每季度道德評議會,評選出和睦鄰里家庭、最美退役軍人、模范夫妻、熱心鄉賢等,同時,村內還每天定時播放“十大孝老愛親人物”“身邊好人好事”等典型事跡,培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道德評議會加強了村民的道德建設,涵養文明鄉風,梳理尊老愛幼、鄰里團結、愛護公物等良好風尚,村風民風有了明顯提升。”磹石村黨支部書記甘玉釵說。道德評議會開展以來,磹石村評選出和睦鄰里家庭5戶、最美退役軍人1位、模范夫妻3對、熱心鄉賢15位。
獲得榮譽的家庭、個人不僅做好自己的事,也積極推動村里工作的開展。今年64歲的楊孝瓊是磹石村鄉賢促進會會長。作為鄉賢的“領頭雁”,他總在村里遇到困難時帶頭捐款,向村民宣傳移風易俗,杜絕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過去誰家有小孩升學,要擺幾十桌請全村人吃飯,如今這種情況已經不存在了。”楊孝瓊說,希望廣大鄉賢能積極支持家鄉建設和發展,熱愛家鄉、情系家鄉、奉獻家鄉,共同把磹石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鄉賢參與激活“一池春水”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近幾年,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磹石人回到家鄉,為促進家鄉發展貢獻力量。截至目前,磹石村已籌集資金1300多萬元,用于村內的生態建設、禮堂翻新、愛心助學、慰問老人等。
“一燕不能成春”,2018年,磹石村成立全縣首家村級鄉賢促進會,匯聚83名有影響力的鄉賢,大家積極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鄉村振興過程中,鄉賢正日益成為鄉村建設的有生力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鄉村社會的發展進步。”吳流河說,下一步,磹石村將規劃試種50畝天麻和山楂,建設職工療休養基地、康養休閑村、中醫藥研學基地等,在鄉賢號召下,村民也積極支持村里的發展。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劉舒婷 林倩 肖丹
責任編輯:趙睿
- 羅源一名環衛工交通事故身亡獲雙份賠償2021-11-12
- 羅源縣鳳美社區:社區“微智理”專治“疑難雜癥”2021-11-10
- 羅源開出全省首單過渡期脫貧人口產業幫扶保險單2021-11-08
- 羅源:“民族風”+趣味課 孩子們笑容多了2021-11-08
- 全省首張“升級版”產業幫扶保險單在羅源開出2021-11-04
- 羅源海上村:龍須菜豐收 養殖戶增收2021-11-03
- 福州羅源:民族學校讓進城畬娃上好學2021-10-29
- 羅源“五個一批”項目建設獲正向激勵綜合考評全省第二名2021-10-29
- 羅源縣洪洋鄉財政收入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2021-10-28
- 最高獎勵達300萬元 羅源教育引才政策全面升級2021-10-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線路帶電消缺除隱患保供電2021-11-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