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失業證、查詢社保繳納情況、為企業退休人員辦理認證……在倉山區上渡街道便民服務中心,43歲的勞動保障協理員鄭巧面帶微笑接待辦事群眾,耐心解答每個問題,不少居民豎起大拇指。
鄭巧很珍惜這個就業機會,“這份工作不僅可以給我穩定的收入,還能讓我有時間照顧家庭”。
以前,鄭巧在臺江百貨上班。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她放棄工作,當起全職主婦。
去年,眼看孩子長大了,加上疫情導致丈夫收入減少,鄭巧想找一份工作貼補家用。但是,技能缺乏、學歷不高,想找一份滿意的工作談何容易。屢次碰壁后,她時常想,“接下來的日子,難道只能圍著鍋碗瓢盆轉了嗎?”
鄭巧很快等來轉機。去年,她在辦手續領失業金時,勞動保障協理員推薦她申請公益性崗位。經過筆試和面試,去年5月,她也成為勞動保障協理員,月收入近3000元。
初到上渡街道工作,鄭巧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街道安排工作人員一對一傳幫帶,我很快就上手了”。
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讓鄭巧找回自信。“丈夫的經濟壓力減輕了,我也可以幫助更多人。”鄭巧說,作為公益性崗位的受益者,她在服務就業困難群體時也更有感情了。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了安置就業困難人員,解決他們的再就業難題,市人社局探索開發了公益性崗位,幫助更多人“端穩飯碗”。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福州市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012個,共為1560名就業困難人員和脫貧人口提供托底安置就業幫扶,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3117萬元。
按照規定,公益性崗位一般聘期3年。為了讓兜底保障網更結實,去年5月,市人社局和市財政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公益性崗位補貼的期限,對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以延長至退休。“我們還準備出臺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針對在基層表現比較好的公益性崗位人員,委托第三方把他們的勞動關系固定下來,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從公益性崗位中受益的,不只是城里的居民。前幾年,福州市人社部門在全省率先將公益性崗位拓展到閩清、羅源等5個縣的城關,在縣城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公益性崗位。其中,羅源縣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案例還入選“全國人社扶貧典型事例”。
福州日報記者 林晗
責任編輯:趙睿
- 趙龍在福州檢查燃氣安全2021-12-06
- 病床搬進家 服務暖在心 福州在全省率先推進家庭病床服務2021-12-06
- 首屆福州市巾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揭曉2021-12-05
- 福州創新打造“多網融合”平臺2021-12-04
- 省、市多家單位聯合開展“依法護電 點亮榕城”憲法宣傳活動2021-12-03
- 一席主城芯墅 繁華歸來是繁花2021-12-03
- 2021最后30天,如何讓資產翻倍?2021-12-03
- 鰲峰派出所指導開展防暴恐演練2021-12-03
- 安泰派出所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2021-12-03
- 福州:旅客夜宿廣場行李被盜 民警6小時追回2021-12-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演繹經典樂章 禮贊青春之歌 中外名曲音樂會在2021-1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