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點工業項目——連江超白太陽能光伏優質浮法玻璃生產項目,已進入邊建設、邊投產的快速成長期。這座崛起于可門港的“玻璃王國”,將填補我省高端電子玻璃、特種玻璃的產業空白。
省內最大的污水灣外排放項目——連江縣可門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海工程正加緊施工,力爭年底完成安裝,實現尾水灣外排放,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做到保護與發展“兩條腿走路”。
省首家開設“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的縣級政務服務大廳——連江縣行政(市民)服務中心,深入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政效能上展現更大作為。
時下的連江,各類要素加速集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政策紅利穩步釋放、政府企業同頻共振……活力涌動的背后,是新一屆領導班子“一天當三天用”的拼勁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韌勁,帶動廣大干部群眾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攻堅120天”“千名干部進千企”等行動為載體,接力傳承“海上福州”建設,緊抓強省會戰略機遇,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
連江超白太陽能光伏優質浮法玻璃生產項目
——省重點工業項目,填補我省高端電子玻璃、特種玻璃的產業空白
現場直擊
走進位于可門經濟開發區的福建瑞玻玻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偌大的廠房內,機器低鳴運轉,24小時不停歇,僅數名工人在旁輔助;工廠外,企業主忙著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訂單。
這個建設三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和九條玻璃深加工生產線的省重點工業項目,分三期推進,首期已投入資金10.5億元,完成了第一條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并于去年4月投產,年產值達7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填補我省高端電子玻璃、特種玻璃的產業空白,提供千個就業崗位,年產值可達30億元。
小小玻璃勇闖四方,靠什么?“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節能降耗,是瑞玻快速發展的法寶。”公司副董事長謝湘介紹,項目采用世界先進的浮法工藝,在玻璃生產的三大關鍵熱工設備上引入前沿技術,同時采用了微缺陷數據庫及智能診斷、玻璃制造執行(MES)等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智慧生產。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高端化、智能化兼具的瑞玻在實現綠色化上亦有所作為:用余熱發電及環保設施,將熔窯中的高溫煙氣轉化為電能,既實現了節能降耗,又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實踐路徑
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連江需要更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今年7月,連江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建好可門經濟開發區等產業發展平臺,推動臨港工業等重點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朝著大港口、大產業的方向奮勇前進。
當前,連江圍繞絲路海港城建設部署,以園區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加快完善可門經濟開發區和連江經濟開發區的水電路、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和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配套,提升園區承載大項目、大企業的能力。同時,圍繞紡織、軟件信息、海工裝備、食品加工、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主導產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招商,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可門,澎湃動能不斷涌現。目前,開發區已吸引央企、國企、大型民企等42家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以申遠新材料為龍頭的紡織新材料產業集群,以華電可門火電和國能港電為支柱的能源電力產業集群,以華電儲運、可門港物流為龍頭的現代港口物流產業集群,以瑞玻玻璃為龍頭的高端玻璃產業集群。
全力服務企業發展,開發區不僅制定“一企一策”和“一企業一經辦”制度,還創新實行“園區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效地提高園區的建設和管理水平,形成項目滾動生成、產業拓展接續、有效投資不斷擴大的良好格局。
預計“十四五”末,可門園區產值將突破千億元大關,港區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億噸級別,實現千億港城、億噸大港的目標。
可門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海工程
——省內最大的污水灣外排放項目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現場直擊
驅車從下宮鎮的廈松隧道西面洞口進入車行隧道,大約3分鐘后到達隧道東面,一望無際的“松蘆灣”海上牧場和松皋村進入視線。
這里是省內最大的污水灣外排放項目——可門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海工程的陸上終端。經過可門園區凈化處理達標后的廢水,由陸域集排污管網、廈松隧道、海底管道排入深海,利用海洋的自潔功能實現二次凈化。
“污水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若把污水處理廠看作具有排毒能力的‘腎臟’,地下污水管網就是‘血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打通延伸向海域的‘地下血管’。”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排污管道總長28.87公里,其中陸域段管道長15.8公里,海域段管道長13.07公里。
海域段施工過程中,海上風力高達7級、涌浪高達4米、作業區水最深達51米,條件惡劣,施工方通過采用大型海底管道鋪設作業平臺中油管道601起重鋪管船(全國僅有兩艘),24小時不間斷施工,來克服施工過程中的惡劣自然環境。同時,尾水管道橫穿鮑魚養殖區,作業涉及養殖區域約1800畝,拆遷難度大,經縣、鎮、村合力推進,拆除網箱約2300個,補償資金達1.1億元,項目按序時進度推進。目前,海域段和陸域A至D段已完工,正緊鑼密鼓地推進最后800米崖壁爆破、鋪管,力爭年底前實現管道貫通。
該工程將改變工業區污水排放現狀,實現羅源灣海域治理,改善海域水環境和園區生活環境。廈松隧道貫通后,下宮鎮區到松皋村的車程由50分鐘縮短至數分鐘,至宏東海產品交易中心的時間也再壓縮,極大地促進當地鮑魚產業發展。項目將進一步完善黃岐半島交通路網,充分釋放濱海旅游資源活力,為鄉村振興添薪續力。
實踐路徑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連江牢記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一手抓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一手抓綠色發展,以標志性項目打造生態新優勢,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到生態保護、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
如今,生態化養殖漸入佳境,環保型塑料浮球逐漸取代泡沫浮球,塑膠漁排代替木頭漁排,漁村越變越美,人氣越來越旺,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勇于創新的連江還通過探索海域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闖出了一條“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全鏈條式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新路,實現了海洋生態資源“明碼標價”,促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黃岐半島人工海藻場項目每畝海域估價約7000元,獲得了農業發展銀行提供的6年期授信貸款1100萬元,為海洋強縣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何走出兼顧經濟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發展新路徑?通江達海的連江繼續主打“海洋牌”,瞄準串起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黃岐國家中心漁港、安凱奇達攝影基地等濱海風光的238公里海岸線,讓濱海生態游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當前,連江正規劃打通奇達到松皋的道路,實現黃岐半島環路閉合,已邀請省鄉村振興促進會專家團隊,策劃生成黃岐半島“最美海岸線”,全力打造全省最有海洋特色、最具海洋體驗、最浪漫的黃金海岸線。
連江縣“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
——全省首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成功探索
現場直擊
走進連江縣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大廳,“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八個大字熠熠生輝。大廳右側的“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尤為顯眼。這是我省首家于今年6月10日開設的縣級政務服務大廳“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
翻開放在窗口上的“辦不成事”登記簿,訴求登記、原因分析、協同服務、解決限期,一條條群眾訴求的解決路徑清晰明了。
“根據不同的問題制作臺賬、分類處理,協調相關科室與窗口單位進行解決,最快現場就能解決問題,慢的話7天內也有反饋。”連江縣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林書賢介紹,窗口緊盯企業、群眾各類“辦不成事”問題,解決各類疑難雜癥。
“這個‘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真辦事,辦實事,太給力了!”窗口自開設起,辦事群眾前來咨詢的事情各異,但對窗口的評價卻高度統一。
實踐路徑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連江干部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其中蘊含的重大機遇,也更明確在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正是連江干部大力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創建讓市場主體向往、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營商環境的縮影。
為了充分調動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連江縣委、縣政府授予中心錢、物、人、權,促進政務服務提速增效,推動入駐單位不折不扣地執行行政審批工作“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形成縣委、縣政府授權行政服務中心,各入駐單位授權審批窗口的良好工作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辦不成事”受理事項辦結后,連江對事項的辦理情況進行跟蹤、回訪、核查,將各窗口對“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工作的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評及效能問責體系,形成倒逼機制,有效提高辦事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創新“135”工作法,“1”即“一線工作法”,推出大廳“值班主任”制度,中心管委會干部職工從辦公室走到前臺,做到“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問題”;“3”即“三包”,建立窗口聯絡員、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聯絡員、開發區聯絡員等“三包”工作機制,促進政務服務再提升;“5”即解決一些問題、安排一批人員入駐、研發一套系統、強化一套考核機制、征求一些意見,倒逼窗口優化服務,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
中心還自主研發項目攻堅“121”作戰平臺,“1”即“一單”,制訂項目問題清單;“2”即“兩制”,建立問題交辦制和項目進展預警制;“1”即“一通報”,對項目建設情況每月督查通報一次,下發整改督辦通知書,確保問題得以解決。
連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敢于創新的干事魄力,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多次獲評“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推進項目建設 連江有高招】
良策系民心,灼見謀發展。連江印發《“攻堅120天”專項行動方案》,確保責任到人,每月及時收集匯總項目進展情況及需協調解決的問題,跟蹤問題解決情況。該行動開展情況被列入縣委、縣政府重點督查范圍,納入“三比三看”一線量化考評范圍,督促干部以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等不起的緊迫感,推動項目落地見成效。
在推進項目建設上,連江頻出高招、實招、準招。
1.圍繞產業“引”項目。強化縣招商專班與市招商集團的聯動合作,積極對接省屬企業,盯緊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聚焦紡織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深遠海智能養殖、物流與供應鏈平臺經濟等產業鏈,落地各類招商項目266個。
2.一線服務“推”項目。全力落實“千名干部進千企”部署,協調解決企業用水、道路配套、員工子女就學等各類問題。實行園區扁平化管理,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要求,充分授權園區、指揮部處理日常事務。
3.優化環境“建”項目。圍繞標準化建設,促進園區提質增效。扎實推進14個方面基礎配套建設,清理園區閑置用地1150畝,累計建成高標準廠房20余萬平方米。加快連江縣可門港醫院、連江實驗小學、連江實驗幼兒園可門校區、可門港中學等園區配套建設。
4.加強融資“保”項目。強化“政銀園”融合,引導園區與建行等商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連江經濟開發區、可門經濟開發區及遠洋漁業基地共爭取專項債券34.4億元。物流城與市屬國有公司合作,創新性采用“ABO+股權合作+EPC”開發模式;設立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探索與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成立產業基金,多渠道保障項目建設資金。
5.吸納人才“帶”項目。針對連江產業優勢、園區特點,和知名大學等開展合作,進一步完善物流城、遠洋漁業基地等建設規劃。實施“鳳引人才”工程,連江開發區建成投用1022套人才公寓,可門開發區1523戶青年公寓擬明年7月投用。還將加快建設一批產權型人才住房。依托“榕博匯”等平臺,引入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人才數十人,現有院士、專家工作站23家。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見習記者 萬哲華 通訊員 葉建隆 吳其法
責任編輯:趙睿
- 出發!來連江這里觀鳥!每一幀都是絕美大片2021-12-08
- 連江兩漁民勇救11名落水者 當地擬為他們申報見義勇為稱號2021-12-08
- 連江開展憲法宣傳活動2021-12-06
- 又到觀鳥季 連江再現“千鳥島”2021-12-06
- 連江供電公司:推廣“電e金服” 力促經濟發展“加速度”2021-12-03
- 連江召開城市管理工作法律交流會2021-12-03
- 福建連江:冬季“海上牧場”漁耕圖2021-12-02
- 連江拆除一處危房2021-12-02
- 連江官塢:老產業“鮑”發新活力2021-12-01
- 大型海魚養殖平臺在連江動建 養殖水體可達2萬立方米2021-11-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金雞講堂2021年第15期 福建地質環保暨巖石標2021-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