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風習習迎絲路,星光熠熠照閩都。12日,第八屆絲路國際電影節在福州落下帷幕。
過去5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人跨越山海,齊聚有福之州,共赴一場光影之約。在這里,多元文化交流互鑒,全球影人展望合作新路;在這里,合作熱潮處處涌動,電影市場發展迎來新機遇;在這里,世界各地佳片薈萃,市民樂享光影盛宴。
讓我們用三個鏡頭回顧這場馬鞍墻上升起的光影盛會,帶著永不落幕的期許,繼續踏夢前行。
【鏡頭一】
頒獎晚會的“戲”與“影”
“絲路通天下,光影耀福州,妙啊……”12日晚,盛大的頒獎晚會上,嘹亮的閩劇唱腔劃破夜空。在光影交錯與水幕氤氳中,俄羅斯女高音歌唱家同閩劇演員一唱一和,高昂清亮的花腔與溫婉細膩的閩音唱出“戲”與“影”的淵源,更唱響中西方文化的交相輝映。
交流,是“一帶一路”恒久不變的話題。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為各國文化提供了一個交流互鑒的平臺,讓全球影人的心在榕城融匯貫通。
本屆電影首設“金絲路獎”,吸引涵蓋“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部影片參評。伊拉克、敘利亞合拍的《無地可依》表達對愛與和平的呼喚,智利紀錄片《名偵探賽大爺》透視全球普遍存在的老齡化現象,法國影片《兩個阿爾弗雷德》引起人們對“數字困境”下人類交流的反思……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視創作者從“各美其美”邁向“美美與共”,這讓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黃建新感嘆:“這就是電影節的意義,讓不同國家文化之間不斷交流與碰撞,最終達成超越國家的共識,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享受電影的無限魅力。”
在這股文化交流熱中,福州充分利用承辦地機遇,讓閩都文化光彩奪目,散發魅力:
看馬鞍墻上升起璀璨光影夢。本屆電影節選址閩越水鎮,首次打造水上舞臺,馬鞍墻造型的主屏幕點亮夜空,“福榕”“福塔”點綴湖畔,凸顯福文化與海絲底蘊。
看一本畫冊盡顯榕城風土人情。本屆電影節發布《影享福州》畫冊,將悠悠古厝、山海風光、人文民俗與福州美食串聯成美麗的畫卷,向全球展示福州這一理想的拍攝取景地。
“福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電影節為世界提供了從更廣的維度了解福州、了解中國的機會。”來過福州兩次的法國導演菲利普·彌勒在今年“云端”參會時說。
【鏡頭二】
產業聯盟的“新”與“熱”
11日下午,9個絲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影視基地代表在大屏幕上按下手掌,絲路產業聯盟中外影視基地合作計劃正式啟動。現場,這場簽約成了熱情洋溢的推介會——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影視基地代表石默然表示愿做中西電影合作的“媒人”,期待更多中國電影團隊走進這個“高性價比”的拍攝地;中國橫店影視城代表何曉健全程作英文推介演講,向各國影人講述橫店的“造夢”魅力……
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催生開放合作新篇章。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處處洋溢合作的熱情與機遇——
打造品牌,壯大跨國合作“朋友圈”。絲路產業聯盟是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合作交流的重要品牌。從發起成立至今,不斷整合絲路沿線及相關國家聯盟成員電影產業資源,進行電影推介、交流與合作。今年的絲路產業聯盟中外影視合作簽約會上,貝寧、孟加拉國、朝鮮、萊索托等國家代表加入,進一步壯大了聯盟的“朋友圈”。
創造契機,為項目和資本“牽線搭橋”。懷揣夢想的電影人介紹劇本亮點,暢談創作思路;資深評委從賣點、邏輯、預算等多方面給出建議,讓項目更成熟……作為電影節重要的IP及人才孵化器,本屆創投會通過“終極路演+網絡平臺直播+資方云洽談”,推動電影項目轉化。最終共征集到982部創投項目,21部經評選入圍,獲得實力投資方、資深電影人及經驗豐富的制片團隊的支持,為優質電影項目護航。
搭建平臺,青年電影人擁抱圓夢機會。本屆電影節設置的“一帶一路”青年電影盛典,通過短片、短視頻競賽單元和青年電影人訓練營等活動,發現與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青年電影人。大賽征集以來,收到了來自韓國、日本、亞美尼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導演作品共1172部。
【鏡頭三】
電影展映的“情”與“暖”
10日晚6時許,觀眾陸陸續續走進大眾電影院,在這里,所有的展映影片的票價均為一元。特來重溫老片的林依伯在電影中找回了青春記憶;一連買了好幾張電影票的影迷盧大姐,在電影中釋放自己的熱愛,也有首次接觸戰爭題材影片的洪小姐。“因為電影節,不同背景、題材的電影都能夠在福州展映,像是為我們打開了看世界的一扇窗。”洪小姐說。
以電影之名,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更是一個與民同樂的節日。
本屆電影節設置了“百年華光”“絲路電影風采”“環球精選”“4K經典修復”等單元,篩選出約100部優秀電影,既有小眾影片《尋找法里德》,也有經典影片《胭脂扣》,還有首映影片《共和國的黎明》,帶領觀眾跨越時空,走入光影交織的多彩世界。
紀錄片《聽見光》為電影展映溫情開場,將目光聚焦福州的盲人合唱團,跟隨他們的歌聲追尋光的方向。“這是我第一次觀看盲人題材的電影,令我深受觸動。他們雖是殘障人士,但他們的聲音卻能打動人心,他們的生活態度令人敬佩。”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謝陽濤說。
走出影院,電影節讓光影文化惠及更多人群。
在高校,電影人對話、主創人員分享會等交流平臺的設置,讓福州大學、福建師大、福建工程學院等高校的青年學子得以深度“咀嚼”電影的文化內涵;
在廣場,露天的電影放映讓不少市民找回了昔日的美好體驗。福州“天堂電影院”創辦者、超級影迷羅忠在《羅馬假日》映后主持了一場影迷之間的分享會,影迷李先生激動地表示:“沒有想到在福州有這樣的影迷聚集地,讓我們的熱愛不再孤單。”
萬里絲路、萬象更新,由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聯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正持續延伸,推動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推動“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行穩致遠。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林奕婷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導演王洪講述《聽見光》的背后故事2021-12-14
- 全省率先!福州首批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公布2021-12-14
- 福建將建千公里最美濱海風景道 福州段全線215公里2021-12-14
- 福州首臺百萬千瓦火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2021-12-14
- 福州大學城打造“共建共享”大平臺2021-12-14
- 福州工業路提升改造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 “西2.5環”明年6月建成2021-12-14
- 福州入圍“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城市2021-12-13
- 福州公安系統配備紀檢專干 增強基層監督力量2021-12-13
-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1-12-13
- “八閩巾幗紅十百千萬大宣講”活動在福州啟動2021-12-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榕臺深度“牽手” 共繪美麗圖景 第十三屆海峽2021-1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