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3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加強碳中和人才培養、強化碳中和理論研究、推進碳中和全民教育、提升碳中和創新能力……在2021年中國地理學大會上,中國地理學界聯合簽署發布《中國地理學界碳中和科技行動福州宣言》,向中國地理學界鄭重發出“福州聲音”。
《中國地理學界碳中和科技行動福州宣言》發布。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攝
加強碳中和人才培養,支持地理人才為碳中和做出歷史性貢獻。引導若干地理學機構加快建設碳中和學院和碳中和創新創業平臺,推動碳中和相關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加快制定碳中和領域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一批碳中和相關一流本科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各類平臺、課題、項目等載體,培養專業化、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和交叉學科人才。
強化碳中和理論研究,支持地理研究不斷豐富碳中和科學內涵。將碳中和作為地理科學研究的重點方向,充分發揮地理科學的區域性、綜合性和人文-自然跨學科優勢,加強碳排放監測、核算與減排評估,加強氣候變化下的生態系統安全、重大風險識別與人類活動適應機制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減緩、經濟增長轉型、社會運行體系優化等的多學科研究,系統揭示海洋和陸地碳匯格局、增匯機制及其與氣候系統的互饋機理,在部分碳中和重要研究方向上建立地理學分支學科體系。
提升碳中和創新能力,支持跨領域合作以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打破學科藩籬,推動地理學與大氣科學、地質學、地球化學、海洋科學,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生物學、農學、林學、能源科學技術、核科學技術、信息科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交流與協同攻關,著力推進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與氣候變化關系研究,碳中和工作與環境、社會、經濟等的系統理論研究等新型交叉科學、融合科學研究范式,共同發展碳中和科學/工程理論基礎,共同探索碳中和的社會經濟基礎及其科學理論和關鍵科技問題,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加快碳中和成果產出,支持碳中和目標導向下的成果轉化工作。系統布局一批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科技企業建立產教研融合創新平臺,聯合地方建設碳中和領域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現代產業學院,構建碳中和技術發展產學研全鏈條創新網絡,促進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碳中和關鍵技術集成優化,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實現碳中和相關創新成果的高效率轉化應用,支撐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轉型。
加強碳中和戰略研究,支持面向2060年的系統性戰略規劃布局。鼓勵有基礎、有優勢的地理學研究機構加強碳中和戰略研究,建設碳中和戰略研究基地,打造碳中和高端智庫,為我國做好碳中和工作提供決策支撐。
推進碳中和全民教育,支持建立全社會參與的碳中和行動體系。在加快豐富地理學專業碳中和學科體系與科學內容的同時,將地理課堂作為重要的教育宣傳窗口,提高中小學生的碳中和科學認知和參與能力。
《中國地理學界碳中和科技行動福州宣言》起草單位為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地理科學學院教授王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福建師范大學為服務碳中和目標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福建師范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開展碳中和基礎理論、減排增匯技術、清潔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法規、碳核算、碳交易和碳金融體系構建等綜合研究,為國家、省和各級地方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咨詢,為企業提供綠色轉型解決方案,同時擁有與碳中和研究相關的國家野外站、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發改委和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條件,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方面都形成了特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希望借此中國地理學大會召開之際,向中國地理學界共同發出倡議。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張國友表示,《中國地理學界碳中和科技行動福州宣言》由福建師范大學起草發起,這與福建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師范大學在地理學界率先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等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福建有著生態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我們相信福建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一定是走得更順、更快、更順暢,而地理學界不僅要在實現雙碳目標研究方面做出應用貢獻,同樣需要在社會引領方面發出聲音,因此此次向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發出《中國地理學界碳中和科技行動福州宣言》,一方面希望學習、推介福建在碳中和科技行動方面所探索出的一些成功經驗、做法,另一方聯合全國地理學界為實現碳中和提供智力、技術支撐,充分彰顯地理學的戰略支撐作用。”他說。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臺一家親,少年共筑夢!“筑夢?海峽”兩岸2021-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