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培訓收獲可以概括為8個字:耳目一新、受益匪淺。”20日晚,在福州一場雕塑技藝業務探討沙龍活動中,壽山石薄意雕刻師雨翼興奮地告訴記者。
不久前,雨翼和來自福建、廣西、河南、上海、廣東等五省(區、市)的20多名雕刻家一起,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雕刻與泥塑高級研修班”。這些學員多為在業界已小有名氣的省、市級非遺傳承人或非遺項目企業負責人。在研習中,3D建模實踐類課程讓雨翼和同行們茅塞頓開。
“學習以電腦軟件為媒介實現3D作品的設計和打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通過近期的實踐,我感覺3D建模數字雕塑課程的實用性很強,能幫助我們拓展視野和創作空間。”學員張純連說。
3D建模課程的推動者是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劉大志教授。“隨著數字科技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黑科技等都會深刻改變未來。我們的學員多以非物質文化的傳承為己任,我希望能找到3D技術等前沿科技與傳統技藝的交叉點,啟發他們重新認識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和文化遺產,并嘗試運用現代技術助力非遺的傳承與創新。”劉大志說。
課程中,學員被引導從傳統手工世界轉向數字化世界。通過3D掃描初始作品,再在電腦軟件中進一步完善與豐富,運用數字軟件渲染作品,制成動畫效果,豐富了傳統雕塑的語言與呈現形式,并使最終呈現的作品更加精細、傳神。
“前期理論課,我們了解了3D雕塑的概念、分類、技術、所用材料以及3D打印在建筑、生物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后期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的線下實踐課程,讓我們直觀體驗了數字雕塑的各個環節。”學員池滄海說,大家都對這門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雨翼告訴記者,壽山石的原材料價格不菲且多薄透、體積小,此前他在雕刻過程中需格外小心,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帶來經濟損失,因此雕刻師常需要花很多時間揣摩方案,大大影響了效率。而3D掃描、建模、打印可以讓作者在電腦上反復試驗、修改方案,對成果的可視化消除了創作中的許多不確定性,為創意提供了更多空間和載體。
激發工藝師和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期“雕刻與泥塑高級研修班”由省文旅廳主辦、福州大學承辦。
劉大志認為,3D數字技術對雕塑行業是一次新機遇,它提高了創作者的創意轉化建模能力,顛覆了傳統雕塑的創作方式,可以促使從業人員轉型、創新,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不過,參加本期高研班的學員大多還未能熟練掌握3D數字技術,就像他們當年剛拿起刻刀時一樣,在電腦面前大家也都要“從零開始”練習基本功。
增學養、拓眼界,新的創作還需假以時日。對此,學員們都有很高的期待:“這是前沿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有機結合,相信會幫助我們打開一扇叫‘數字雕塑’的新大門。”(記者 郭斌)
責任編輯:趙睿
- 助力閩侯全域旅游大發展 打造閩越風情生態旅游目的地2021-12-19
- 福建七所高校雕塑作品展開展 展現建黨百年光輝歷程2021-05-10
- 住建部:嚴禁盲目建設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2020-10-10
- 牛!長樂博士的城雕作品上海拿獎2020-07-15
- 武警漳州支隊組織黨員干部參觀谷文昌紀念館2019-07-02
- 武漢非遺“父子兵” 潛心雕塑致力弘揚華夏文化2019-02-14
- 連江首座紅色豐碑雕塑亮相 位于連江縣爐峰山頂2019-02-14
- 西藏對藏族傳統雕塑非遺傳承人進行培訓 提升美學素養2018-09-26
- 陳一帆雕塑藝術館發展研討會舉行 為合力共建獻計獻策2018-07-21
- 捏泥巴 捏出大名堂——長壽雙胞胎兄弟的藝術人生2018-04-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時刻表來了!這幾天福州地鐵延時運營!2021-1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