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團代表林韶軍:
今年,福州要做大做強做優“四大經濟”,數字經濟位居首位。建議一方面爭取更多高能級的優質項目落地福州,帶動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另一方面強化對本土數字企業的關注與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龍頭。
鼓樓團代表陳勇: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公共衛生重點問題之一,建議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形式,搭建權威的健康科普互聯網平臺,打造健康科普專家體系,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助推全民健康素養的提升,讓每個人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臺江團代表蔡隆: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建議實行小學多校聯合劃片,在小升初時實行“按小片區100%搖號就近入學”的政策,以保障各初中學校生源的均衡和穩定,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到實處。
臺江團代表唐赟: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存在“小而散”的問題,建議加強科學整合和統一謀劃,吸納“融智+融資”金融服務,充分運用“三統籌”一體化的方式建設項目,提升國有企業“造血”功能,更好推動項目實施,撬動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福州建設。
倉山團代表蔣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生物醫藥產業在中藥研發及產業鏈等多領域呈爆發式增長。福州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良好,應搶抓機遇,實現彎道超車。建議政府大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吸引國內外醫藥研發、檢驗、檢測等機構入駐,形成創新發展合力。
倉山團代表林燕:
“雙減”是百姓關注的熱點民生話題之一,作為來自義務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我要結合代表履職落實“雙減”工作,為福州打造教育強市貢獻力量。建議吸納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和家長不同層次需求,使學生潛力得到多層次挖掘。
晉安團代表陳斯杰:
完善園區的公共交通配套,除大容量的軌道交通外,也要加快推動常規公交、通勤巴士、共享單車進園區,構建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廣泛覆蓋園區及周邊的工作、學習、娛樂場所,從而服務園區職工的綠色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
晉安團代表楊萍: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市場監督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食堂膳食及營養餐的全程監管,加強對校園周邊“四小”食品的巡查力度,守衛“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安全教育上,政府和媒體要切實發揮宣傳引導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科普工作。
馬尾團代表黃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議政府出臺更多鼓勵企業創新、招引人才的扶持政策,激發企業和人才創新熱情,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促使企業從被動走向主動,立足自身處境和定位,主動出擊、全力拼搏,對接市場需求,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馬尾團代表鄭美:
數字時代給大家帶來許多便利,但不能落下那些年邁的身影。建議政府將“刷敬老卡就能亮健康碼”這樣的便利,推廣到更多領域。同時,加強軟硬件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在公共場所的應用,讓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數字福州建設成果。
長樂團代表陳文:
紡織產業是福州的重要產業之一。產業持續興旺,關鍵在于人才。建議加快紡織產業職業教育發展,加大本土人才特別是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做好人才儲備,避免出現人才斷檔,確保福州紡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長樂團代表金曉敏:
好環境、好配套吸引好人才。濱海新城的醫院、學校、文化場所、路網建設等民生配套近年來持續提升,引才成效顯著。建議未來從高速收費、生活及娛樂配套設施等環節入手,提升濱海新城生活圈的便利度、舒適度,進一步引才、聚才、留才。
福清團代表薛金云:
推動重點產業鏈式發展,工業(產業)園區綜合承載力是關鍵。當前,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鏈項目用地緊張。建議加大對園區閑置、低效土地的盤活力度,適時研究“騰籠換鳥”舉措,高質量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為重大優質產業鏈項目發展留足空間。
福清團代表林海燕:
推動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必須“融合發展”。建議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學變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閩侯團代表雷秀花:
不少民族村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建議將少數民族村列入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項目,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發掘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發展文旅產業,打造農業觀光游、民俗特色游、研學游等特色旅游項目,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連江團代表陳曉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建議政府遴選重點鄉村特色產品和鄉村能工巧匠,打造地域特色鮮明、功能屬性獨特、開發潛力巨大的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差異化、多元化的鄉村旅游。強化“人、地、錢”要素供給,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閩清團代表毛旭櫻: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備受關注。建議有關部門制定不同學齡段相應的心理健康教材,并將課程列入日常教學課表。同時,引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動,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深入、落到實處。
羅源團代表劉用鴻:
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港口建設是重要一環。建議充分發揮羅源灣深水良港優勢,不斷提升港口集疏運及通航能力,完善航道導助航設施,實現夜航通航;推進二期航道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持續做大做強絲路海港城。
永泰團代表田靜:
無論“旅”還是“游”,都離不開交通。希望政府加快構建“快進慢游”交通網絡,加強公路交通與城市道路、景區道路的順暢連接,開通4A級及以上景區旅游專線、客運班車,切實解決市區至各重點景區的公交直達問題,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解放軍團代表李翔:
福州已連續9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軍地一家親、軍民魚水情”早已厚植在這座城市的根脈之中。希望福州市一如既往支持部隊全面建設,千方百計解決軍屬實際問題,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互促共進,推進軍地良性互動、同頻共振、再結碩果。
福州日報記者組
責任編輯:趙睿
- 今年福州靈活就業人員職工醫保續保繳費優化2022-01-10
-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10
- “福州第一城”新春文化馬拉松讓市民喜笑顏開2022-01-10
- 國家發改委公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福州2地入選2022-01-10
- 臺江:便民健康服務送基層 打造“家門口”的中醫館2022-01-10
- 福州:讓更多市民愛上冰雪運動2022-01-10
- 福州東街派出所:從“后端調解”延伸到“前端預防”,矛盾不上交2022-01-10
- 福州:花樣滑冰、冰球等冰上運動受喜愛2022-01-10
- 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 陳瓚繪畫藝術展在榕開展2022-01-10
- 福州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大會2022-01-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花樣滑冰、冰球等冰上運動受喜愛2022-01-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