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品質,幸福新起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溫暖榕城行動,聚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出席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們,心懷熱誠,為創造高品質生活貢獻真知灼見。
醫:
提升兒科服務能力
醫療衛生,事關民生福祉。
“完善我市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福州兒童醫院為主,市級綜合醫院兒科和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為輔的兒童醫療服務體系。”鄭伯祿、鄭書鴻兩位代表關注的是我市的兒科建設。
兩位代表建議,為了更好提升我市兒科服務能力,應做好省會城市衛生區域規劃,整合兒科資源,在學科發展、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大力支持兒科醫聯體和閩東北兒科聯盟建設,合理引導我市兒科患者就診,設立兒科專項引智資金,用于“高精尖”兒科人才的引進,促進兒科高質量發展。
姜玉鳳代表關注的是基層鄉鎮衛生院的功能完善。姜玉鳳介紹,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醫療網點的重要環節,是分級診療的首站,在控制傳染病、提高農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保障農民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鄉鎮衛生院技術人才不足的情況,逐年配齊衛生技術人員,爭取農民群眾‘中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姜玉鳳建議,適當延長縣級、市級、省級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醫院管理者下鄉輪崗時間,二級以上醫院的醫護人員下鄉,有助于鄉鎮衛生院強化科室團隊的建設,促進鄉鎮衛生系統醫療知識的更新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服務鄉鎮患者。
教:
縮小義務教育學校差距
教育事業,萬千家庭關心。
“‘雙減’政策,減的是負,增的是能,讓教育回歸育人初心。”市人大代表姚曉敏表示,“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市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有效保障教育用地供給,通過新建、改建方式,使全市中小學校規劃布局更加合理,教師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精心備課,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在樂趣中引導孩子探索學習,為“雙減”筑牢根基。
圍繞中小學提升校內課后服務質量,市人大代表黎忠和建議,統一建設福州市課后服務平臺并不斷優化,將學校、課程、師資、費用統一納入平臺管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同時方便家長通過平臺在線選課、繳費。在課后服務的人才隊伍建設上,黎忠和表示,可鼓勵和吸引退休教師、家長、社區、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三方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豐富服務的形式與內容,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就縮小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距,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話題,市人大代表吳根茂建議,根據教師年齡、職稱、教育教學水平等因素,有效利用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激勵機制,每所學校每年按一定比例,引導教師在校際間合理流動,并逐步實現制度化和常態化。
吳根茂說,可加大市、區各校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平臺整合力度,推進全科數字化名師同步課程,依托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老:
加快建設長者食堂
老年人口比重加大,老有所養、健康養老成為人大代表關注的話題。
“長者食堂在未來不僅是老人的用餐場所,更是老人社區生活的‘第二空間’,我市可加快建設。”市人大代表曾孔池說,在提供足夠多的空間和場地的基礎上,政府可通過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稅收減免、費用減免等,吸引更多的優秀餐飲企業參與長者食堂的共建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社區群眾的力量,形成一條“社區長者食堂、社區基層治理組織、社區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服務鏈條,讓長者食堂的服務更貼近社區。
我市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愜意地實現健康養老。市人大代表柴剛麗介紹,近年來,我市著力建設、打造和提升一批森林康養基地、森林步道、森林公園,“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迅速,永泰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閩清留云心谷等5家單位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初步形成大健康產業鏈的新業態。我市應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專業服務”的原則,通過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不斷落地,不斷增加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做優“銀發經濟”。
食:
做大魚丸等特色產業
民以食為天,一粒魚丸、一杯茉莉花茶、一顆橄欖,這些特產是無數福州人“舌尖上的鄉愁”。
當前,我市正大力推進福州魚丸產業的發展。圍繞擴大福州魚丸品牌的影響力,市人大代表陳能華建議,在大力宣傳福州魚丸的同時,我市的魚丸產業應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標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同時,相關部門可加快建立品牌魚丸產品激勵保護機制,建立名優品牌獎勵辦法,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加快培育“名、優、新、特”的魚丸產品。
市人大代表傅天龍長期關注我市茉莉花產業的發展。他建議,對茉莉花產業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強化政策協調配合,讓各項扶持政策“握指成拳”,發揮政策扶持最大效力。同時,產業發展要立足科技支撐,可通過建設茉莉花模擬生態種植園的方式,為茉莉花茶提供原材料保障,助力茉莉花產業做大做強。
福州是中國橄欖之鄉。市人大代表裴錦澤建議,可通過充分開發橄欖的藥用價值、扶持一批橄欖加工型企業、打響橄欖系列品牌等方式,重振橄欖產業昔日輝煌。同時,可借鑒魚丸等多個特色產業,出臺橄欖產業相關扶持政策。
?。?/strong>
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增加小區周邊停車位數量,緩解老舊小區車主無處停車尷尬。”市人大代表陳京香建議,相關部門可在停車困難的老舊居民區周邊增設社會停車場、路面停車位,合理設置臨時停車位,并根據道路情況適當延長臨時停車位的使用時長,探索運動場所、公園綠地的多層使用功能,進而釋放更多的道路面積,緩解停車難和車輛占位導致的道路擁堵問題。
智慧停車為破解停車難提供了新思路。市人大代表陳瓊建議,可通過引進有資質和能力的企業,將公共停車場劃入統一管理,搭建城市智慧停車平臺,對停車場、車位信息、車輛進出狀態實時監測采集,進行智慧管理,并推出“無感支付”的收費停車場等,讓車輛進出速度提升,緩解停車難現象。
行:
優化充電樁布局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成為越來越多市民出行的新選擇。但在目前,充電樁數量偏少,充電耗時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能源車主的出行效率。圍繞改變這一現狀,人大代表帶來了他們的金點子。
市人大代表陳師光建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布局,鼓勵充電運營企業通過新建、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樁占比。在建設中,可實行“眾籌模式”,由政府和電力部門給予政策引導和支持,機關、商業大廈等提供車位資源,充電設備方提供供電設備,運營管理方提供后期服務,四方共建共享。
針對推進居民小區充電設施的安裝,市人大代表徐福聰建議,統籌開展居民區充電設施改造建設。對有個人產權車位的老舊小區,結合小區改造開展充電設施建設,由政府出資開展配電箱和電纜走廊改造,充電設施建成后移交物業統一管理;對無個人產權車位的小區,由街道及社區牽頭劃定充電車位,督促小區管理方引入建設方統一建設公共充電設施;對新建住宅,可由相關部門加強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驗收環節監督管理,保證管溝和充電設施建設按規范要求落實到位。
福州晚報記者組
責任編輯:趙睿
- 政協委員建言:打造教育強市 落實“雙減”政策2022-01-10
- 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助推東南科學城建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2-01-10
- 福州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摘登:共謀發展良策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2022-01-10
- 福州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初審立案提案307件2022-01-10
- 市政協委員李瑞琨:推進樓宇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2022-01-10
- 全國網上年貨節暨電商主播大賽啟動2022-01-10
- 福州“元旦杯”足球賽開賽2022-01-10
- 福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分組審議發言摘登:履職建言共謀發展 做大做優做強省會2022-01-10
- 今年福州靈活就業人員職工醫保續保繳費優化2022-01-10
- 福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東街派出所:從“后端調解”延伸到“前端2022-01-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