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元旦假期,福州新增東西河、流花溪等內河旅游航線,加上原有的晉安河、白馬河等線路,為市民游客帶來了更豐富的選擇。浮舟碧水之上,盡賞生態美景,內河游“上新”得益于福州水生態環境持續提升改善向好。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來閩考察時,殷切囑托福州“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福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去年以來,以“推動河湖水系綜合治理,建設美好山水城市”為切入口,創新完善水生態環境治理新機制,通過“河長日”等創新舉措集聚治水合力,重拳出擊“散亂污”凈化源頭,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增添綠色動力。
記者從福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1年,福州河湖水系水質改善明顯,全市主要流域、小流域國省考斷面首次全面消除V類及以下水質,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近岸海域國控點位優良比例為93.8%,這些主要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探索新機制,為治水聚合力
象嶼河、張村河……走進長樂區猴嶼鄉,一條條河流碧波蕩漾。“猴嶼片區內有7條河,均連通閩江。”長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7條河流共有57個入河排放口,每一個排放口都安上了“身份證”——入河排放口公示牌,注明了編號、類型、監督電話等信息。在公示牌的帶動下,目前,全鄉污水收集處理率達90%以上。
福州緊緊抓住入河這一牛鼻子,在全省率先試點出臺《入河排放口整治技術導則》,建立入河排放口“查、測、溯、治、管”技術體系,開展全流域入河排放口排查整治,精準治理污染。目前,該模式已被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推廣。
登上鼓山眺望福州城,大江奔流,內河蜿蜒,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去年以來,以“建設美好山水城市”為目標,福州將城區內河水系治理經驗應用到閩江—烏龍江“兩江四岸”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提升中,積極探索水生態環境治理新機制。
福州市委市政府與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簽訂治水“責任狀”,各級黨政“一把手”在每月的“河長日”帶頭巡河,一線研究部署推動水系治理工作。同時,制定“一縣一清單”,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倒逼縣(市)區屬地責任落實。
基層創新,迸發治水新活力。在永泰縣,整合縣特色小鎮、生態建設中心、生態環境保護協調中心等單位職責,試點成立全市首個縣級生態環境中心,先后開展了大樟溪流域清涼溪、溫泉溪水質不穩定問題專項督查,重點摸排、整治水產養殖場37家,有效提升了流域水質。
“氨氮是水體中最主要的耗氧污染物,該水域現在氨氮數值為0.187mg/L,處于正常范圍。”近日,記者在位于閩江干流閩侯段的原厝水質自動監測站看到,21項指標處于自動化監測狀態,每4個小時更新一次,同步上傳到福州市生態云平臺。
“這是數字賦能、智慧監管的新探索。”福州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特色環境監測站建設,全市已建成24個,依托監測數據全面掌控流域水質動態變化,實現全鏈條防治水污染。”
整治“散亂污”,讓源頭更澄凈
水中有污染,源頭在岸上。福州從源頭入手,圍繞大江大河、城區內河、小流域、飲用水源地等重點流域敏感區域,大力開展散亂污企業(場所)整治。
近年來,位于閩江之畔的倉山區花海公園,成為市民游客賞花觀景的好去處。前段時間,花海公園里卻冒出了游泳基地、龍舟房等違法建筑,亂排亂倒現象對花海公園和閩江生態都造成了傷害。“快速行動,堅決拆除!”日前,倉山區蓋山鎮會同區城管局現場執法,拆除了違法建筑,杜絕了污染隱患,并將拆除后的地塊交由閩江公園管理處進行整治提升,更好地守護閩江環境。
動真碰硬,重拳出擊——2021年,在為期半年的散亂污企業(場所)專項整治中,福州全市共排查發現3266家散亂污企業(場所),經過分類整治,關停取締1674家、整合搬遷105家、升級改造1487家,整治完成率100%,促進了水環境指標全面提升,群眾對此類事件的信訪數量大幅下降。
為進一步探索散亂污企業(場所)長效管理機制,福州開展“斬亂去污”攻堅行動。“這是散亂污企業(場所)專項整治的2.0升級版。”福州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通過120天攻堅,全市第二輪排查發現1407家散亂污企業(場所),其中關停取締1001家、整合搬遷9家、升級改造397家。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門將和電力部門探索建立“電力+云平臺”的長效監管模式,通過對用電行為等建模分析,準確研判疑似“散亂污”企業(場所),實現動態監測、常態治理。
以整治“散亂污”為代表,福州組織開展“清流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全市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對城區內河、大江大河、小流域、飲用水源地等開展日常巡查,嚴厲打擊涉水環境違法行為,向水環境問題全面“亮劍”。
從去年5月至今,出動2801人次,檢查全市水系周邊1461家次生產經營性企業(場所),督促屬地針對280個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整改,下達整改通知書34份,立案31起,查封扣押3起,限產停產2起,行政拘留2起,配合政府取締19家,處罰金額達320.5萬元。截至目前,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2544件信訪件全部實現辦結銷號,其中涉及水環境問題均得到全面整改,水生態功能不斷恢復。
提升水環境,向群眾送福利
越來越美的閩江干流福州段,2021年入圍全國“美麗河湖”優秀候選案例。在位于閩江西岸的閩侯縣侯官村,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還新建了五水公園和江邊休閑步道等設施,讓群眾能近距離感受閩江之美。
侯官村的美麗探索,是福州以水生態環境治理為抓手,實現“讓山水城市更好造福于民”目標的縮影。“我們依托清澈的河湖、內河等水資源,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彰顯山水特色,做好精品景觀帶提升,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向群眾送來更多生態福利。”福州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
百川東到海——福州啟動“碧海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治理實現從江河到海灣的延伸。去年5月,福州在全省率先實施灣(灘)長制,全面建立市、縣、鄉三級灣(灘)長體系,推動組建“海上環衛”專業隊伍,大力開展海漂垃圾治理和入海排口整治,實現工業企業類排口、重點污染源企業排口、規模化以上水產養殖主體尾水100%達標排放,打造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福州樣板”。福州濱海新城岸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經過治理,海漂垃圾減少了,海更藍、水更清,錢賺得更多了!”連江縣黃岐鎮大建村黨支部書記鄭尚杰感慨地說,“以前這里是海漂垃圾重災區,連漁船都難行,更別說吸引游客了?,F在打響了‘休閑漁村’的名頭,吃上了‘旅游飯’,漁民人均年收入達30余萬元!”
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綠盈鄉村”1846個,其中中高級版“綠盈鄉村”519個,高級版“綠盈鄉村”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同時,永泰縣、鼓樓區分別入選第一批、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永泰縣列入省生態環境廳向生態環境部推薦評選的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隨著一城碧水流淌,有福之州的生態福利源源而來。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地鐵進入春運模式:縮短行車間隔 推出預約服務2022-01-18
- 春運首日福州火車站發送旅客6萬人次 西南方向客流最多2022-01-18
- 福州內澇風險區縮減至6.69平方公里2022-01-18
- 福州:多項首創助力稅收營商環境再優化2022-01-18
- 福州古厝集團有限公司17日揭牌2022-01-18
- 福州熱門餐館年夜飯預訂火爆 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2022-01-18
- 3.25萬!福州超額完成便民停車泊位建設目標2022-01-18
- 福州:市群眾藝術館、市少兒圖書館新館主體結構封頂2022-01-17
- 福州市領導檢查指導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實戰演練2022-01-17
- 市婦聯“榕城巾幗紅”宣講隊開講2022-01-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冬奧“雪游龍” 用上“福州肺”2022-0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