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在全國76個大城市垃圾分類跑道上,市城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終聚焦難點、鉚足干勁,全域覆蓋高質量提升垃圾分類工作,福州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在住建部2021年第三季度考評中被列入大城市第一檔第六名。
垃圾分類,日本用了30年,德國用了40年,瑞典用了整整一代人,而我們又將用上多長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只是共同時間線上無數重合的點,每個瞬間都決定我們何去何從?;仨?021,展望2022,福州在每一個“點”里找智慧,凝結出垃圾分類“三”字秘訣,以精細善治的智慧、不厭其煩的“繡花功夫”,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打贏這場全民參與的攻堅戰。
回眸2021
“三全”勇沖刺
2021年,福州市聚焦全力打造“2.0版”垃圾分類模式,不斷鞏固提升“三端四定”工作法,抓重點、補短板、提質量,在全流程管理、全面動員、全民參與方面加壓奮進,朝著目標一路沖刺。
在晉安區安亭路融信后海小區,收運企業將分類垃圾桶定時送到小區門口處,由專用運輸車運走垃圾,保潔人員即刻沖洗路面,垃圾桶停留路面時間不超15分鐘。
這是福州市垃圾分類“全流程”細致把關的一幕。去年,五城區所有小區撤桶并點,5119座垃圾分類屋(亭)成為小區“有機體”。噴有統一標識的運輸車奔走在259條“公交站牌式”收運線路上,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快馬加鞭,中端分類收運有了質的提升。后端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分類處置項目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餐廚、廚余等項目運營熱火朝天。
“全面動員、創新形式”是垃圾分類提質增效的法寶。如今一到周末,市城管委領導就帶隊,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直奔各區現場一線進行“飛行檢查”,發現問題立整立改,整改不到位則全市通報,時刻繃緊垃圾分類這根弦。
全市累計“飛行檢查”500余個小區,整改約1500個問題;創新開展千名城管志愿者進社區推進垃圾分類活動,累計7500人次深入1378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導,讓執法力量和志愿力量延伸到社區每條“毛細血管”。
行百里者半九十,居民意識不提高,垃圾分類只會是“沙上建城堡”。去年,各式垃圾分類“全民參與”行動火遍全市各地,新穎的宣傳形式將垃圾分類“種子”種進大眾心田。
線上線下同步選出“三十佳分類小區”“三十佳分類屋”“十佳分類工作企業”“百名優秀分類管理員”;垃圾分類教育走進全市722所中小學、幼兒園,114萬余冊分類知識讀本送至學生書桌;垃圾分類抖音節目、垃圾分類動漫、垃圾分類2.0創意微課堂……垃圾分類展現了福州城市管理的智慧和力量。
為了激發區縣等地的垃圾分類力量,縣(市)區城區參照五城區做法,推進“三端四定”工作法,8個鄉鎮創建全域分類示范鄉鎮。全市1896個公共機構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時刻聚焦短板,打了一場場硬仗。365天的點滴付出,換來了亮眼的“垃圾分類成績單”。
各地特寫
“三多”攻難題
碩果初結,精益求精之路上仍需不懈努力。面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需提高、垃圾分類“火焰”有待升高、科技力量如何助力垃圾分類等問題,高手可謂在“民間”。福州市各地亮出七十二般絕技,多多益善攻難題,讓垃圾分類成為新習慣、新風尚、新規矩。
【多種熏陶】
晉安:深入社區“戲”說垃圾分類
飛檐翹角的古戲臺,《垃圾房風波》等新編閩劇讓晉安百姓拍手叫好。晉安在全市首創閩劇進社區,結合垃圾分類等熱點問題,邀請區閩劇團以垃圾分類的真實事件為藍本創作現代戲,走進10個村和社區,讓更多居民更好地習慣于垃圾分類新時尚。
倉山:乘坐直通車感受環保理念
伴隨著“出發”的一聲令響,倉山首趟紅廟嶺直通車載著30多名市民代表向著目的地進發。倉山拓寬垃圾分類宣傳渠道,分批組織13個鎮街近千名群眾代表參觀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見證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培養綠色環保生活理念。
【多點結伴】
鼓樓:“雙百雙千雙萬”匯聚力量
一抹抹“志愿紅”“執法藍”成為社會治理的不竭力量。鼓樓開展“雙百雙千雙萬”專項行動,發動百名企業(市民)街長、百名城市管理監督員,千名市民垃圾分類監督員、千名機關單位志愿者,萬家“門前三包”示范店、萬戶垃圾分類示范家庭,形成“共謀、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類治理格局。
臺江:成立聯盟解決“疑難雜癥”
臺江區洋中街道建立全市首個“垃圾分類聯盟”,共建企業單位發揮各自優勢,為垃圾分類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幫助街道解決政策支持、教育培訓、資金籌措等資源缺口,合力解決垃圾分類“疑難雜癥”。
【多樣科技】
馬尾:可視化垃圾分類屋投入使用
垃圾分類屋上一張標注著紅、黃、綠三個區間的刻度條清晰顯示垃圾分類準確率。馬尾打造可視化垃圾分類屋(亭),借助大數據分析垃圾分類屋(亭)每月的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將“分數”展示在垃圾分類屋(亭)外的責任牌上,形成垃圾分類管理重難點清單,做到監督有的放矢。
福清:一戶一碼收集垃圾分類數據
掃一掃、稱一稱、拍一拍,每家每戶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上傳到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福清通過一戶一碼實名制,收集垃圾分類實時數據,做到生活垃圾可溯源、精準查到戶,實現“一對一”引導,前端智能設備搜集垃圾分類“小數字”,后端云平臺計算“大數據”。
展望2022
“三再”助升級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2日上午,在市城管委組織召開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現場會上,來自全市各區、各部門、18家分類企業的負責人圍繞如何更好地推動2022年垃圾分類工作各抒己見。市城管委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對新一年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再提升進行全面部署并定下目標,為福州市垃圾分類鞏固提升年提供了全新“圖譜”。瞄準靶心,福州垃圾分類將迎來新一次“升級換代”。
紅廟嶺建設再完善——
樹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標桿
2022年,持續完善垃圾后端處置“主戰場”,破解大城市“垃圾圍城”;完成紅廟嶺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項目;二期填埋場篩分治理、園區滲濾液處置技改提升和紅廟嶺精細化監管平臺等項目啟動;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教基地,為市民帶來一座多功能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三端四定”再深化——
打造一座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2022年,補齊垃圾分類短板,前端、中端、后端提檔升級;宣傳觸角延伸至前端各處,密織“家、校、社”聯動宣傳網,實現垃圾分類準確率90%以上;中端推進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年底再完成兩處主體工程;后端分類處置科學運營,實現達標排放和安全生產,力爭垃圾分類“福州模式”再創新成績。
精細化管理再提升——
管理屬于人民的精致之城
2022年,對標對表《福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方案和工作細則(試行)》,開展生活垃圾誤時投放等專項整治行動;垃圾分類“三端四定”工作延伸至各縣(市)區的城區,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范圍;探索垃圾處理費按分類質效差異化征收制度,用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平臺,強化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大數據采集分析;在部分小區試點使用無人值守智慧化分類屋,增加垃圾分類科技含量。
福州2021年垃圾分類成績單
福州日報記者 沐方婷 通訊員 許流欽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城管委提供
責任編輯:趙睿
- 提案摘登:取消福州都市圈部分地區高速通行費2022-01-24
- 趙龍參加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福州代表團審議2022-01-24
- 福州代表團召開全團會議 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等2022-01-23
- 投資1.88億元!福州鼓山大橋南線地塊將新建四條道路2022-01-21
- 2022年福州市“我們的節日·春節”臺江主場活動舉辦2022-01-21
- 福州332路公交明起改道增設站點2022-01-21
- 福州市推出“美好家園 新春福見”系列活動 讓在榕臺胞歡度幸福年2022-01-21
- 福州首家商貿服務業商標品牌指導站成立2022-01-21
- 福州倉山螺洲拆除920平方米違建2022-01-21
- 福州鼓樓區開元路拆除現行違建2022-01-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金雞講堂2021年第21期 智能機器人重塑未來2022-0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