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水光針”“玻尿酸”……各類美容產品日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但這也讓一些不法份子動起了歪腦筋。日前,鼓樓區檢察院就一起非法經營藥品案件提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并獲得法院支持。
“貝拉”“紐拉”“粉肉”“綠肉”,這些看起來怪異的名字,在鄭某眼中都是一個個“生財密碼”。“都是國外醫療美容產品的代號,分別對應著‘肉毒素’‘玻尿酸’等微整形醫療產品。”鄭某稱,她通過上家將這些醫療美容產品運至國內,并分銷給多個買家,還注冊了4個微信號拓展銷售渠道,自己的丈夫和妹妹也參與銷售。
“一支‘肉毒素’‘玻尿酸’大約可以賺100元,我還提供微整形注射服務,一針收費三四百元。”鄭某的妹妹鄭某麗說。雖然明知這些醫美產品來源非法,自己更沒有醫療資質,但抱著僥幸心理,短短7個月,鄭某等人非法經營藥品的總案值達25萬余元。
“涉案的‘肉毒素’‘玻尿酸’大多來自韓國,并且都沒有合法的進口及醫療注冊手續。”辦理此案的鼓樓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這些產品的禁忌癥、成分、副作用均不明晰,又被沒有相關醫療資質的人拿來注射進消費者體內,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案件辦理過程中,鼓樓區檢察院檢察官克服醫療美容產品來源復雜、種類繁多、專業性強、數量龐大的難點,通過認真比對,并請教醫療領域專業人士,確保事實準確,證據扎實,鄭某等人均表示認罪認罰。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不少消費者過于關注美容產品的價格,而忽略了來源、適應癥等關鍵信息,導致不法分子有了操作空間。對此,檢察官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鄭某等人在承擔刑事責任之余,還要在國家級媒體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并發布風險警示公告,相關內容得到法院支持。
檢察官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服務或購買醫美產品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選擇符合標準的產品和機構,以免“微整形”成“危整形”。(記者 黃芳賓 通訊員 陳則鐘)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鼓樓區中山社區:“黨建+”加出創新型共治社區2022-03-15
- 福州臺江區為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創造條件2022-03-15
- 音樂劇《富春璧合》在福州首次線上直播2022-03-15
- 福州軟件園舉辦IT青年交友聯誼活動2022-03-15
- 福州市總工會為貨運司機送防疫禮包2022-03-15
- 福州舉辦民族團結進步林植樹活動2022-03-15
- 福州市交通執法支隊:全面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2022-03-15
- 出行注意!福州316路公交線路3月16日起變更2022-03-15
- 福州:為消費公平筑起“安全墻”2022-03-15
- 福州發布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2022-03-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新冠病毒核酸采樣點調整2022-03-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