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育苗種樹好時節。靠著在培訓中學到的直播技巧和互聯網銷售知識,我種植的苗木產品銷路大開,越賣越好!”近日,閩清縣苗木種植大戶江河清又一次在他的抖音號開始直播帶貨。對這位種植了20多年苗木的農民而言,直播已經成為助他增收的“新農活”。
和江河清一樣接受培訓學會“新農活”的農民,在福州越來越多。去年5月,福州在全省率先開展互聯網營銷師公益培訓,計劃培養1萬名推廣特色農副產品的直播網紅和電商達人。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培訓9234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約占七成。
舉辦直播培訓,是為了適應“互聯網+農業”新業態發展的需求。當前,直播帶貨日漸成為農副產品電商銷售的重要模式,但常年與田地打交道的農民,在面對鏡頭時缺乏直播技能和溝通技巧,難以激發直播用戶的購買熱情,不利于將流量轉化為銷量。
針對這一痛點,福州市人社局牽頭組織商務局、工信局、供銷社、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共同啟動互聯網營銷師培訓,遴選出29家有資質的正規培訓機構,結合各縣區農業發展特色,打造“定制培訓班”。比如,福清市重點培訓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村合作社的銷售人員,羅源縣圍繞畬鄉風情開展關于鄉村旅游推介的特色培訓,永泰縣著力提升民宿經濟從業者的營銷能力。
由于課程精準化、實戰化,農民參加培訓的熱情高漲。53歲的閩清縣省璜鎮農民張玉妃“入學”時,班里有50多名“同學”,有搞養殖業的,有開小賣部的,還有待業在家的婦女。“大家都是第一次嘗試,想借著直播闖出點新名堂。”張玉妃介紹,她不僅跟隨專業主播學了短視頻剪輯、吸引力法則等知識,還直接坐在手機鏡頭前為當地特產省璜糟鴨直播帶貨,收獲滿滿。
“以前賣果樹苗木,都是附近認識的人上門來買,或者我擔著苗木去農貿市場,能賣多少全看運氣。”學有所成的江河清感慨地說,如今,借著直播和短視頻展示苗木產品,客戶在網上下單,自己按要求挖苗木寄送就行,苗木賣到了浙江、廣東、四川,年收入也從幾萬元增加到十幾萬元。
拿起手機“新農具”,干好直播“新農活”——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培訓,這在福州已蔚然成風,為農副產品銷售增添了一支“直播大軍”。今年初,福州市舉辦農特產品年貨節,本土主播“直播帶貨”銷售額達1643萬元。(記者 卞軍凱)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鼓樓升級55家愛心驛站2022-04-25
- “好年華 聚福州”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啟動2022-04-25
- 福州大學城基礎設施品質提升超序時推進2022-04-25
- 兩岸青年化身“護河使者” 共護福州內河2022-04-25
- 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結果公布 福州連續三年居榜首2022-04-25
- 福州2個集體和2名個人獲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2022-04-25
- 拿下福州首張“一考兩證”資格證 T3出行持續強化合規合法運營2022-04-24
- 定了!福州將建成100個教育集團!推進福建職教城建設2022-04-24
- 閩江河口濕地公園恢復開放 濕地博物館30日起恢復開館2022-04-24
- 福州:自導自演交通事故騙保 4人被晉安警方抓獲2022-04-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南街街道創建無疫小區按下“快進鍵”2022-04-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