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閩江河口濕地博物館內的智慧監測大屏上,可見一只黑臉琵鷺正在濕地覓食。
閩江河口濕地吸引大量水鳥棲息。 濕地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閩江河口濕地野生動植物有1089種,共發現鳥類266種,每年在此遷徙停歇的水鳥總數超過5萬只,其中包括“閩江三寶”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物種。
閩江河口濕地管委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這里共發現水鳥152種,占福建水鳥種群規模的80.4%;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多種珍稀水鳥個體數量超過種群的1%,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卷羽鵜鶘、遺鷗等全球極危和瀕危鳥類也是這里的常客。
中華鳳頭燕鷗頭部羽毛酷似古代神話中的鳳凰,頭頂上的冠羽為黑色,因嘴部尖端有一截黑色,也叫“黑嘴端鳳頭燕鷗”。中華鳳頭燕鷗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全球種群數量僅100多只。由于極為罕見、蹤跡神秘,它被譽為“神話之鳥”,曾一度被認定為已經滅絕。2004年,“神話之鳥”現身閩江河口濕地,此后每年的4月至9月,它們都會在這里棲息、繁衍,最多時一次發現了16只。
閩江河口濕地的水雉。 王乃珠 攝
勺嘴鷸嘴的形狀很像湯匙,覓食時喜歡用嘴在水中或爛泥中掃來掃去。鳥類學家認定,目前世界上處于繁殖期的勺嘴鷸“情侶”約有210對至228對,現在閩江河口濕地每年冬季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黑臉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琵琶相似而得名,在閩江河口濕地常年可見。它的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屬全球瀕危物種。
20年間,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在尊重原有自然形態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退養還濕工作,構建水鳥棲息調節區,治理互花米草,恢復鄉土植被,提升了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成為鳥類樂園。(記者 徐文宇)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閩江河口濕地29日舉辦系列活動 展示20年保護實踐重要成果2022-04-27
-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最后一批小天鵝北遷2022-03-09
- 閩江河口濕地迎來“院士團” 謀建東南沿海濕地生態研究機構2022-01-17
- 福州:守護多樣之美 共建美麗海灣2021-12-07
- 大批雁鴨類水鳥陸續抵達 快來閩江河口濕地“數鴨子”2021-11-01
- “琵堅強”現身閩江河口濕地 是一只斷肢黑臉琵鷺2021-10-18
- 閩江河口濕地來了“長雞嘴的鴨子”2021-08-25
- 中華鳳頭燕鷗“馬妞”又來閩江河口濕地2021-08-19
- 閩江河口濕地榮獲“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稱號2021-08-16
- 閩江河口濕地榮獲“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稱號2021-08-1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南街街道:為了讓家門口的河清起來……2022-04-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