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生孫巧真等“紅傳航道”團隊成員正忙著對全省“紅色鄉村”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肩負起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孫巧真說。
“紅傳航道”成立于2017年,這是由一群大學生依托福建師范大學的學術和資源優勢組成的紅色文化傳播團隊。5年來,該團隊立足“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借助新技術、新媒介創新傳播方式,致力于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宣傳,成為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中一支充滿活力的年輕力量。
點燃紅色火花
“‘紅傳航道’團隊的組建,源于學校和學生思想碰撞出的‘紅色火花’。”福建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團隊指導老師張兆文說。
2017年,古田會議紀念館負責人來到福建師大數學與信息學院,希望借助學院力量對紀念館進行技術升級。為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時任數信學院黨委副書記的張兆文以此為契機,在學生中尋找有共同志向的參與者。
當時,孫巧真等同學正在自發探索、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三年級學生,她在支教過程中發現,一些中小學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單調、流于形式,孩子們興趣不高、認知有限。做好思政教育的使命感,讓她萌生創新紅色文化課堂的想法。
“而且,我們福建是紅色資源大省,但不少地方的紅色資源保護不力、研究不足、宣傳不夠。”為了不讓紅色故事僅停留在上一輩的記憶中、不讓英雄名字消失在時光的長河里,孫巧真決定集合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行動。
基于共同志向,在張兆文的引導下,“紅傳航道”團隊應運而生。首任隊長孫巧真帶領團隊成員以青春激情、專業所長投身紅色文化傳播,通過實地探訪深入挖掘紅色資源,以更貼近時代的方式傳播紅色文化,以更走進心靈的方式開展紅色教育。
據介紹,“紅傳航道”核心成員保持在13人,5年來共有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數信學院、文學院以及傳播、教育、美術、旅游、心理等學院的58名學生先后自發加入團隊。“隊員逐年畢業,現在‘紅傳航道’的接力棒已傳到第5代。雖然隊員在更新,但大家始終堅信——只要信仰之火生生不息,紅色血脈定能代代相傳。”孫巧真說。
活化紅色資源
“培養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親近感,創新傳播方式十分重要。針對紅色文化認知中存在的抽象化、碎片化等問題,通過創新表達方式,力求見人見物見精神。”張兆文說,“紅傳航道”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提升傳播效能、運用前沿科技開發傳播產品、創新表達方式適應傳播趨勢,助力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據介紹,“紅傳航道”聚焦紅色文化內容的深加工,以打造網站、微信公眾號,依托全國易班、今日頭條、騰訊視頻、抖音等平臺,進行全方位傳播,拓展了傳播維度;通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內涵,攜手紅色資源所在地有關部門共同編制旅游、研學、文創等方案,探索紅色鄉村振興新路;(下轉第七版)(上接第一版)充分運用AR、VR、MG、VLOG、彈幕、動漫等技術,對紅色素材進行內容轉化,構建鮮活靈動、可知可感的紅色文化。
5年來,“紅傳航道”團隊堅持深入我省老區蘇區進行調研,整理了5381份近40萬字的紅色素材,繪制了62套原創紅色漫畫,開發了37個紅色遺址VR視頻和43個MG動畫,拍攝了152個紅色景點推介短片,制作了27款紅色文創產品。在微信公眾號和易班等平臺發布紅色推文4621期,累計瀏覽量超過1.37億人次。此外,團隊主編的《跟著紅旗走八閩》一書也已正式出版。
2020年7月,“紅傳航道”團隊到永泰縣嶺路鄉鳳落村調研,建立紅色文化教育“三創”基地。團隊對鳳落村紅色文化資料進行可視化升級,創設小紅軍形象IP及相關表情包,同時以當地革命遺跡為素材設計系列文創產品,使鳳落村的紅色文化在動態、活態傳承中增強吸引力。“紅色文化資料的升級,助推了當地紅色旅游發展,實現傳播紅色文化與振興紅色鄉村同頻共振。現在,鳳落村還成為多家企事業單位黨日活動的重要陣地。”團隊成員、博士生鄒晨鑫說。
傳承紅色基因
張兆文說,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深度傳播紅色文化,目的是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5年來,“紅傳航道”積極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創新紅色課程設計,根據不同階段的學情,設計制作“紅色金課”,通過網站、公眾號對外發布。組織紅色文化宣講團,深入福建、甘肅、寧夏等地中小學開展公益課堂152次、紅色文化宣講268場,覆蓋學生人數超過10萬人次。團隊還先后與76所中小學校簽訂共建協議,協助開發紅色課堂,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模式。
2021年5月,“紅傳航道”團隊受邀到福州格致中學開展紅色文化宣講。現任隊長、福建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三年級學生郭晶瑩當時剛加入團隊,她向高二年級同學宣講紅色故事《家書萬金報國情》,結合文創產品展示的新穎宣講方式深深吸引了現場同學。“宣講結束,我留下QQ聯系方式,許多同學添加進來,紛紛表示希望了解更多的紅色故事。同學們的熱切期盼,更讓我感到做好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郭晶瑩說。
“紅傳航道”的初心和堅守,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團隊成員魏倩怡被選為唯一青年學生代表,在全國紀念古田會議90周年大會上發言;“紅傳航道”公眾號被評為“福建省優秀理論宣講公眾號”,受到省委宣傳部表彰;團隊還受邀參加首屆中國(福州)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展示“紅傳航道”數字檔案館和“紅色金課”等建設成果。
“在紅色精神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紅傳人’繼承紅色傳統,躬耕力行、永不懈怠。”張兆文說,下一步,“紅傳航道”將著力擴展福建高校紅色文化聯盟,形成紅色文化傳播的規模效應;深化“紅傳航道”數字檔案館建設,融匯紅色文化傳播與育人功能,幫助更多的青少年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本報記者 黃楓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師大校友范迪安:從歷史跑向未來,用藝術致敬冬奧2022-02-08
- 羅源與福建師范大學進行校地合作2021-01-21
- 福建師大海峽社會研究中心揭牌2020-12-10
- 《民法典》的理解與適用研討會在福建師范大學召開2020-11-09
- 黃以孟:社區里的“黑板報總編”2020-10-28
- 福建師范大學發布通知:5月17日起學生分批返校!2020-05-09
- 牛!福師大課題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登上《Nature》2019-07-24
- 魯豫現身福師大與學子近距離交流2019-05-27
- 福建高校現高顏值24小時書房 設有睡眠艙和防占座系統2019-02-28
- 福建師范大學現“星空”主題食堂2018-09-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科學用電宣傳2022-05-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