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再抬高一點……”頭戴VR眼鏡,腳踩智能鞋墊,連日來,75歲的李奶奶在家中,根據VR眼鏡發出的語音提示,進行康復訓練。
“前些天,我做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考慮到術后康復的重要性,我租了一套智能康復設備,在家就能訓練。”李奶奶告訴記者,每天3次、每次半小時的鍛煉,讓她的步態有了明顯改善。“它還會提醒我動作要做到位呢!”對于足不出戶的居家康復,李奶奶贊不絕口。
李奶奶口中的智能康復設備,便是福州市第二醫院骨科團隊研發的“基于VR背景下聯合AI智能步態分析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康復云平臺”。據項目負責人、市二醫院骨科醫生林緒超介紹,平臺主要用于骨關節炎病人的術前記錄和術后康復指導。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康復的重要性,不亞于手術。”林緒超告訴記者,早在2020年,他和同事發現,由于疫情,病人術后常無法按時到院獲得規范的康復治療,導致病人無法恢復到正常走路狀態。“沒有系統的步態訓練,還會影響假體的生存率,容易出現術后不良反應,比如跌傷、摔傷等。”林緒超說。
于是,林緒超帶領團隊找來與醫院合作的技術公司,“醫工結合”了一把:技術公司研發AI算法平臺、可穿戴智能設備,醫生們則提供專業的步態分析等技術支持。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已經運行一年多。“通過術前、術后的步態比對分析及大數據比對,后臺可以明確患者出現的問題是由于哪些肌肉訓練不當所造成的,然后選擇針對性的康復鍛煉,并予以實時指導。”林緒超團隊發現,采用AI步態云平臺的患者康復效果要比完全不使用的患者好很多。
在2022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醫療賽道的初賽中,該項目晉級創業賽全國20強。“很多骨關節疾病都可以反映在步態上,我們認為,將來,平臺還可用于骨關節疾病的預防上。”林緒超表示,開發后的平臺是一個不斷迭代更新的過程。下一階段,將繼續增加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步態數據,持續創新。
“基于VR背景下聯合AI智能步態分析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康復云平臺”只是福州醫療“數字花海”中的一朵。記者從福州市衛健委獲悉,當前,福州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試點工程持續推進,已完成市屬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數據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并完成了重點數據的標注,制定數據規范、元數據和數據集數量全國領先,打造了多個基于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亮點應用,福州因此榮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工作示范城市(福州)卓越獎。(記者 林文婧 嚴鑫 通訊員 朱玉)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海關出臺措施促外貿保穩提質2022-05-18
- 福州臺江:專業人才服務創業人才2022-05-18
- 18日起,到福州三坊七巷賞沉浸式演藝2022-05-18
- 福州市區18日最高溫達25℃ 19日迎新一輪降雨2022-05-18
- 福州市發布《2022年福州市地方標準立項指南》2022-05-18
- 福州自貿片區:預警平臺消除風險 信用監測激勵企業2022-05-18
- 福州多措并舉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05-18
- 福州最大安商房項目提前交付 首批交付3156套2022-05-18
- 福州推行新機制 “林長+警長”共護生態綠2022-05-18
- 調整!福州提高這類人員養老保障標準!2022-05-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科學用電宣傳2022-05-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