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魚丸看福州,福州魚丸看連江”。17日,2022年福州市魚丸產業技能競賽在連江縣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舉行,吸引全市25支魚丸企業隊伍參賽。
“魚丸產業是綠色食品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海上福州’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活動,希望能挖掘培育更多本土魚丸鄉土人才,共同講好福州魚丸故事,推進魚丸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中國魚丸之都’影響力,助推‘海上福州’建設。”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
本次活動由市總工會指導,福州市工業工會、連江縣總工會主辦,連江縣魚丸協會承辦,福州市魚丸協會、福州金山投資區工會聯合會、連江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縣船政文化保護發展中心協辦。
魚丸產業技能競賽現場。(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老中青”同臺競技
不比資歷比“三度”
活動現場,參賽選手們有條不紊地將手工剁成的肉餡進行獨家調味后,取出部分魚漿攤在手掌心上,另一只手用勺子舀起一團肉餡,飛快地將其置入魚漿中。握緊五指,稍一用力,虎口處隨即冒出一個潔白如玉的小球。“圓球”們剛一露臉便迫不及待地“躍”入鍋中。稍等片刻,鮮香四散,引人垂涎。
記者了解到,25支參賽隊伍均來自福州市魚丸行業協會,既有百年老店,也有新生力量。“既要保量,還要保質,具體而言看‘三度’,即速度、均勻度、美觀度。”福州市魚丸協會會長滕用莊告訴記者。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魚丸品鑒區、魚丸非遺技藝表演區、魚丸展銷區等,讓游客在觀戰的同時亦能感受福州魚丸的魅力。
福州市級非遺項目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林禹,向游客展示了傳統地道的手工魚丸。林禹介紹,“連江黃岐魚丸”的制作工藝傳承了傳統技藝的精髓,無論從魚材的選用、配合,還有番薯粉、餡料的選擇加工等都有一套嚴格而又科學的工藝流程標準,“做魚丸跟做人一樣,要從細微處做起,選料、加工都有講究,要把質量放心中”。
“從‘一條魚’變成‘一粒丸’,要經過6個環節的‘錘煉’,一個都不能少。”連江縣魚丸協會會長、本次活動評委陳宜乾介紹,6個環節分別是選魚、解魚、剁魚泥、打魚漿、舀魚丸、煮魚丸。他說,為了展示傳統制作技藝,此次參賽選手都是采用傳統手工制作,但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魚丸的工具也在不斷革新,從最初的木制工具到攪拌機,再到如今一分鐘可生產350粒魚丸的魚丸機。
“隨著《關于加快福州魚丸產業發展六條措施》《福州魚丸品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落地,我市鼓勵魚丸加工企業加強研發,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不久后,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有望實現‘手機點一點,輕松打魚丸’。”陳宜乾說。
再添“國字號”名片
連江冠名“中國魚丸之鄉”
滕用莊介紹,福州魚丸是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福建十大漁業品牌,也是福州的一張小吃名片。福州是全國唯一獲得“中國魚丸之都”稱號的城市,魚丸產量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0%,相當于全國每兩顆魚丸就有一顆來自福州。截至2021年,福州魚丸已遠銷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何選擇在連江舉辦此次活動?記者了解到,連江是全國第二、全省第一水產大縣,連江魚丸久負盛名,具有歷史悠久、風味極佳、制作工藝精湛等特點,是福州魚丸的主要發源地和主要生產地,在業界有著“福州魚丸看連江”的說法。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連江擁有14家魚丸生產企業、188家魚丸小作坊及門店,其中7家企業是“中國魚丸之都核心企業”(福州市共14家)。2021年,全縣魚丸產量6.23萬噸,產值34.58億元,占全市的50.79%。
“前不久,連江申報‘中國魚丸之鄉’順利通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的專家組評審,是連江繼‘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之后又爭創的一個榮譽稱號。”連江縣有關負責人透露。此外,為進一步助力魚丸產業發展,連江縣還通過啟動“揭榜掛帥”,鼓勵百洋、奇新、秋官郎等魚丸企業積極引進產業人才;以“金鳳引領”系列技能大賽和活動為抓手,培育本土魚丸產業人才,不斷推動連江魚丸產業做大做強,助力打響“海上福州”國際品牌。(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原路遙)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數字健康醫療發展“多點開花”2022-05-18
- 福州海關出臺措施促外貿保穩提質2022-05-18
- 福州臺江:專業人才服務創業人才2022-05-18
- 18日起,到福州三坊七巷賞沉浸式演藝2022-05-18
- 福州市區18日最高溫達25℃ 19日迎新一輪降雨2022-05-18
- 福州市發布《2022年福州市地方標準立項指南》2022-05-18
- 福州自貿片區:預警平臺消除風險 信用監測激勵企業2022-05-18
- 福州多措并舉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05-18
- 福州最大安商房項目提前交付 首批交付3156套2022-05-18
- 福州推行新機制 “林長+警長”共護生態綠2022-05-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際航空城:“十大專項行動”吹響奮進號角2022-05-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