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八閩首邑這片熱土上,處處都能讓你感受到昂揚向上的生機與活力:工業園區的工廠車間里機器轟鳴,一片忙而有序的生產景象;各大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快馬加鞭建設這座美麗的濱江新城;東南科學城創新策源地,科創企業在這里安家落戶,一個個充滿創意的金點子在這里誕生……
奮力爭先開門紅,敢為人先促跨越。閩侯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進一步發揮“東南汽車城、福州大學城、區位近主城”三大優勢,加快建設“科教名城、產業強城、宜居新城”,全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濱江新城。
今年,閩侯縣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推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一季度12項主要考核指標中,11項實現正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固投、財政兩項(縣本級)等6項指標位列全市前三。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長43.7%,排名全市第一。
提質擴容 從“草根作坊”到“工藝品之鄉”
【項目點擊】
竹編外殼的鏡子、蒲草制成的掛鐘……走進福州常春騰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琳瑯滿目、充滿巧思和創意的各類家居裝飾品立刻映入眼簾。干凈整潔的廠區、頗具規模的標準化廠房,曾經“合作社+農戶”模式的草根小作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閩侯工藝品產業的龍頭企業。
產品遠銷歐美、澳洲、中東地區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十年被評為閩侯縣“出口大戶”“納稅大戶”。2021年創匯5000萬美元,年納稅1800余萬元。常春騰的成長歷程,是閩侯工藝品行業發展的縮影。
“原來廠房較小,2018年享受到工業產業園區提質擴容優惠政策后,進行了擴建和優化,增加建筑面積3.38萬平方米,年新增產值達1億元。”回顧企業的發展歷程,政府的鼎力支持讓常春騰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經理魏智模記憶猶新,“閩侯縣對園區路網建設投資不遺余力,廠區前有一條鐵路,貨車進出很是不便,后來政府在岔口修建地下通道,打通了物流運輸的血脈。”
面對疫情期間物流成本提高、貿易政策變化等挑戰,探索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成為常春騰的一道必選題。“我們積極開發國內市場,企業已經在阿里巴巴、天貓開設了線上店,同時謀劃在國內各大城市開設實景體驗店。”魏智模說,外貿+內銷兩條腿走路,深挖國內市場“富礦”,常春騰已邁出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之路的第一步。
【閩侯實踐】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閩侯工藝品行業從家庭小作坊穩步發展,從最初的年出口額僅有300萬元,發展到現在擁有1200多家企業、產值超200億元的大型產業集群,成為縣域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閩侯工藝品有三個“最”。產品創新種類最多,從原來單一的竹編,拓展到竹、木、草、藤、鐵、皮和漆器、雕刻八大類、近百萬件規格品;行業出口創匯最大,以閩侯為中心,輻射全世界,出口歐美和中東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藝品出口的國家數和出口總量,在全國家居裝飾工藝品細分市場中排名第一;提供就業崗位最穩,閩侯縣工藝品產業2021年產值超過200億元,從業人員將近16.7萬人。
經過市場的考驗,閩侯工藝品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發展之路。這是一條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路,從單一出口轉為出口內銷并行。多家企業積極創新求變,入駐抖音、天貓等電商平臺,嘗試開展直播帶貨,國內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2021年線上內銷產值突破5億元。
這是一條提質擴容之路,以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契機,閩侯縣率先推進優質工藝品企業提質擴容,提高園區土地利用效率。
“未來,閩侯縣將努力打造‘閩侯工藝品’這張金名片,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全行業產值突破500億元。”閩侯縣相關負責人說。
教育為先 建宜居新城補民生短板
【項目點擊】
在五月明媚的春光里,走進位于荊溪鎮荊溪大道旁的閩侯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用感恩心做人,用責任心做事”的校訓映入眼簾。
“這個片區人口較為密集,而附近只有關源中學、荊溪中學、曇石山中學三所學校,學位緊張。”閩侯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葉世農介紹,為了緩解縣城學位緊張,補民生短板,閩侯縣投資8億元建設這所學校。“先行投用的初中部目前設有11個班,在校生533人。學校也將納入閩侯縣教師進修學校教育集團統一管理。”葉世農說。
記者看到,學校北側一塊約80畝的土地已經被圈起,用于新建閩侯縣教師進修學校及其附屬學校(二期)。二期項目建成后將設幼兒園15個班、小學部36個班、初中60個班、高中30個班,共6570個學位,成為閩侯縣第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學校。
【閩侯實踐】
今年3月,閩侯縣統計局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截至2021年末,閩侯常住人口突破百萬,達101.5萬人。閩侯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是什么?真誠包容的人文環境、海納百川的首邑胸襟、溫暖人心的營商環境、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宜居舒適的城市建設、應收盡收的義務教育,讓人們愛上這座城。
在建設“宜居新城”道路上,閩侯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提升人居環境,讓群眾更有幸福感、縣域更有吸引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目前,閩侯全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94所、學位13.85萬個,可基本滿足群眾就學需求。“為了保證每個孩子的九年義務教育,‘提質’和‘擴容’一個都不能少。”閩侯縣教育局副局長陳艷曉表示,在提質方面,閩侯縣全面推進學校管理標準化建設,發揮優質學校資源輻射功能,構建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各校持續協調發展。近3年來投入9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學校信息化硬件建設,投入3300萬元建設學校操場人工草坪等設施。在擴容方面,共實施65個重點項目,增加義務教育學位32960個,增加幼兒園學位10410個。
創新加持 多向發力打造產業強城
【項目點擊】
走進位于青口汽車工業園區的福建麥特新鋁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特新),生產車間內引擎轟鳴,仿佛奏響高質量發展進行曲。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鋁合金制備過程的技術工藝、特殊裝備及其專業材料研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麥特新致力于綠色冶金、節能減排的鋁合金熔煉技術研究,并承擔著汽車輕量化的高性能鋁材研究。如今,歷經18年發展,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鋁合金熔煉精煉技術領域的風向標。
“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4%,實現逆勢增長。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技術創新迸發的強大動能。”福建麥特新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柯昱成介紹。
在閩侯,奔跑在創新路上的,不只麥特新。位于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建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精密光學元件、精密光學鏡頭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閩侯實踐】
閩侯產業的優勢在工業,發展潛力也在工業。閩侯縣以青口汽車工業園區和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雙核,組團發展工業。目前已形成汽車、機電、工藝品、建材、食品、服裝等六大百億集群,共有規上工業企業602家,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閩侯規上工業產值137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縣”。
怎樣做大做優產業強城?閩侯主要從五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著力培育市場主體。落實“榕升計劃”和“榕騰計劃”,強化企業梯度培育。二是著力完善產業鏈條。持續發揮41名產業鏈招商專員作用,針對產業鏈缺失環節,開展精準招商,延鏈補鏈強鏈,2021年以來共推動50個產業鏈項目,總投84億元。三是著力推動園區升級。緊抓省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機遇,推動園區提質增容。2021年以來,僅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已生成擴容項目18項,新增工業廠房約51萬平方米。四是著力扶引壯大龍頭。深入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發揮151名企業服務專員作用,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五是著力強化科技賦能。發揮大學城優勢,組建21個駐地高校專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89家(含高新區),“專精特新”企業35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高企和“專精特新”數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下一步,閩侯將深化企業服務,強化主體培育,力爭‘十四五’中期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閩侯縣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蘇楓 張存金 范志鳳)
責任編輯:趙睿
- 閩侯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助力高質量發展2022-05-23
- 閩侯廷坪帶來的山區鄉鎮振興啟示:尋路山水間 農旅融合美2022-05-19
- 露營經濟綻放鄉村魅力 閩侯侯官村探索新式旅游項目2022-05-07
- 閩侯福特科動建二期項目 總投資5.5億元2022-05-07
- 東南汽車城加速駛向“千億小鎮”2022-05-07
- 江灘變花海 閩侯竹岐千畝波斯菊綻放2022-05-06
- 堅決做到“新違建、零容忍” 閩侯南通鎮拆除一座違建2022-05-06
- 殘疾人送貨摔傷向單位索賠 閩侯法院幫忙要回賠償金9萬元2022-05-06
- 閩侯縣檢察院:對“向未成年人售酒”行為說不2022-05-06
- 這么近,那么美!“五一”假期,來閩侯游山玩水2022-04-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激光槍射擊賽 馬尾這群少年全市第一2022-05-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