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求變,迎難圖新。
繼2020年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21年GDP位居全省首位后,福州經濟穩中有進,今年1月~5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平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同比增長8.7%、13.4%、5.4%……一組組亮眼數據,是福州經濟強大韌性的生動注解。
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建設加快推進,SM、寶龍、嘉里等龍頭商業綜合體相繼落地,中景石化120萬噸多元共聚聚丙烯項目沖刺投產……一個個重大項目,是福州強勁發展勢頭的有力見證。
“菜籃子”不愁、“米袋子”管夠、“果盤子”夠穩,長者食堂熱騰騰的飯菜,四點鐘學校的朗朗讀書聲……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是溫暖榕城打造高品質生活的深刻詮釋。
一年來,福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著力抓好“兩穩一保一防”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社會大局安定穩定。
重點建設六個城、打響五大國際品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當下的有福之州,正以排頭兵的角色追風逐浪,在勇立潮頭、勇毅前行、敢拼會贏的奮斗中,一座繁榮興旺、宜居宜業、和諧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正向我們闊步走來。
慎終如始 織密筑牢疫情防控網
疫情防控成果是經濟建設的有力保障,防控到位能為經濟建設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整個核酸采樣屋不足4平方米,雖然體積小,但方寸之間藏著大天地。”前不久,連江縣在全市率先推出核酸采樣小屋。小屋不僅配備充足醫療物資和空調,如房車般可整體移動,更因設置在街頭、小區、公園等人群聚集區,便于群眾就近進行核酸采樣,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便民小藍”。這一創新之舉,讓核酸檢測變得更高效、更暖心。
核酸檢測是疫情早發現的最科學、最有效手段。福州通過普通人群日常檢測、重點人群動態監測、重點區域多輪篩查,提高監測靈敏度。今年3月起,福州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在全市范圍布設305個采樣點,構筑15分鐘核酸采樣圈,制作“防疫一張圖”,推出核酸檢測點擁堵熱力圖、流量分布查詢小程序,入榕人員步行15鐘即可方便采樣。核酸篩查的監測預警作用越來越明顯。
社區是抗擊疫情的重要防線,小區每幢樓、每個人都是命運共同體。福州在全市開展黨建引領“無疫小區”創建專項行動,從1022個單位中選派2.3萬名干部下沉到網格等基層一線,發動全市所有小區開展“無疫小區”創建,夯實基層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構筑群防群控的社會防線。
在織密“內防反彈”防線的同時,必須守牢“外防輸入”關口。福州國際健康驛站作為承接境外人員的大型集中醫學觀察場所,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配置和提供服務。不僅如此,它在布局設計、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繡花式”探索,全面提高驛站防疫安全系數,切實滿足入境人員“一站式”健康管理需求。
……
這些創新舉措的背后,是福州各級各部門時刻繃緊疫情防控之弦,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所作的努力。無論是加密風險職業人群核酸檢測頻次,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深化“無疫小區”創建,還是構建平急一體化的“1+6+N”工作機制,持續發揮“三公(工)一大”融合協同機制作用,最終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能勝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州始終堅持“一盤棋”謀劃,做好“防”的工作,提升“控”的能力,力爭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果:遍布全市的24家發熱門診、45家發熱哨點診室,成為沖鋒在前的“監測哨”;擁有55家核酸檢測機構(不含省屬),建成3個城市核酸檢測基地,形成片區機動支援機制;建設福州市重大疫情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核酸檢測采、送、檢、報信息的全流程管理;成立福州市中醫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庫,選派中醫藥專家入駐定點醫院參與醫療救治;高峰時期全市設置239個接種點,為市民就近接種新冠疫苗提供便利。這些措施,織密筑牢了福州疫情防控網。
踔厲奮發 鋪展高質量發展瑰麗畫卷
只有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穩定,才能為抗疫情、穩民生、保安全等各項工作提供堅實基礎。只有千方百計扭住項目這個“牛鼻子”,才能穩住經濟,進而激發發展活力。
走進連江可門港區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綠色紡織產業園建設一片繁忙。年底,綠色紡織產業園首批4家企業將集中投產,進一步拓展世界級企業恒申集團的化纖全產業鏈布局。
一家龍頭企業,帶旺一個產業,激活一個片區。恒申產業版圖高速擴張,政府發揮了關鍵作用。連江縣政府在全省首創“政府+企業”管理模式,與恒申集團合資成立福建申遠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場化、專業化模式,吸引上下游多家織染龍頭企業落地,成就了可門港全球化纖紡織重鎮的地位。恒申集團在福州磅礴壯麗的現代化產業圖景上寫下了生動一筆。
走進烏龍江畔的金山工業園區橘園洲片區,一棟棟標準化廠房巍然矗立。針對過去業態亂、效益差、容積率低等問題,橘園洲片區推進標準化建設,規劃平均容積率從1.0提高到2.89,擬新增高標準廠房67萬平方米,吸引了10余家大型企業落地。
抓龍頭、建集群、強園區、壯產業,福州大力推行園區標準化建設,落實產業鏈鏈長制,優化生產要素配置,重點培育新興產業,經濟密度大幅提升;以園聚鏈、以鏈集群,園區、鏈條、集群同向發力,推動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等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和16條產業鏈集聚發展,優化升級,制造業煥發蓬勃生機。江陰港城千億級新材料集群、閩侯青口東南汽車城、羅源灣千億鋼鐵產業基地等,一條條產業鏈強筋壯骨,一個個集群日益壯大。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近日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閩商大會上,福州9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額430.3億元,項目數和投資額均列全省第一。今年以來,聚焦16條產業鏈和重點項目,福州全力實施“項目攻堅落實年”招商攻堅行動,亮點頻現:京東福州智能供應鏈運營中心項目在連江注冊落地,中交集團將海上風電產業板塊向福州市集中布局,興業銀行產業園項目落地長樂,小米實驗室項目落戶晉安……市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福州通過線上線下招商相結合,共落地1000多個項目,投資額超3000億元。
促消費、擴內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福州持續打造“惠聚榕城”促消費活動品牌,促進消費市場繁榮、消費方式創新提質,今年以來,通過發放消費券、開展節假日促消費活動,直接拉動消費近60億元。全市10余個商圈近50個商業綜合體,構建多層級特色商圈體系,助力福州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穩住經濟,穩定發展。福州打出穩增長組合拳——出臺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防風險行動方案4方面52項措施,制定實施推進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推動形成產業多元共興發展格局。數字經濟高歌猛進,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規模超5400億元、占GDP比重超48%;海洋經濟做大做強,2021年生產總值預計超3000億元、占全省1/4以上;綠色經濟成績亮眼,全國首個碳中和工業園區(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建成投用;文旅經濟可圈可點,精心打造“閩江之心”,推出“逛坊巷·游內河·泡溫泉”文旅活動,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近9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19億元。
當下的福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基礎越來越厚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支撐越來越堅強。2021年福州地區生產總值達11324.48億元、增長8.4%,總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達2474.79億元、增長7.5%,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人民至上 打造高品質生活幸福樣本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越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越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一年來,福州深入實施“溫暖榕城”行動,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書寫有福之州的精彩民生答卷。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民生答卷更有溫度。
位于晉安區保利香檳國際小區的城投福粥長者食堂,每到飯點,就迎來一撥又一撥老人。在這個全市最大的單體小區,它的開業解決了眾多老人“就餐難”問題。“一葷一半葷一素只要9.9元,下樓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居民陳秀珊豎起大拇指。聚焦解決“一老一小”問題,福州試點推進示范社區建設,推廣長者食堂、四點鐘學校等,年內將推動五城區及長樂部分街道社區實現長者食堂全覆蓋,力爭新增家庭養老床位4000張、普惠性養老床位1000張。
對弱勢群體的關愛,體現了社會文明程度。福州持續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標準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實施“福蕾計劃”等行動,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關愛力度。
穩崗擴崗促就業,讓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感謝政府送來‘及時雨’,為企業減輕了負擔。”近日,盛輝物流集團領到11.1萬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集團黨委書記魏小健連連稱贊。為企業減負,福州用好社保減免、財政獎補、穩崗返還等政策,用真金白銀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
加大穩崗穩就業支持力度。福州將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返還比例從60%提至90%,大型企業返還比例從30%提至50%,為全市5.7萬余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84億元,涉及員工76.83萬人;聚焦援企穩崗,深入實施職業技能三年行動、中西部農民工入榕行動等。在穩住現有崗位的同時,福州加快落實鼓勵高校畢業生來榕留榕就業創業七條措施,加大崗位開發供給力度,累計征集發布就業崗位11萬個。持續發力舉措帶來累累碩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07萬人,城鎮失業率3.12%,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
保供應穩物價,讓民生答卷更有質感。
“菜籃子”里裝著大民生。“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確保‘菜籃子’不空、肉蛋奶價可以接受,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福州市級副食品基地已出欄蛋品約1700萬公斤、肉禽16萬頭、羊800頭,完成600畝“春淡”葉類菜生產任務,有序推進蔬菜基地田頭市場低溫處理設施建設,建立豬肉、短期葉類菜儲備制度,增強市場應急調控能力。
在兜住民生底線的同時,福州還聚焦創造高品質生活,探索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目前已成立76個教育集團、覆蓋343個學校(校區),引進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附中等合作辦學,支持閩江學院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全國率先探索“集成化醫改”模式,新建孟超肝膽醫院、省婦產醫院等高等級醫院,引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千人均床位數增加到5.35張。“溫暖榕城”,用擲地有聲的承諾,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安全是基礎,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保障。福州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統籌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維穩、防汛防臺風、食品安全等工作,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切實維護省會安定穩定,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福州日報記者組)
責任編輯:趙睿
- 霞浦:集結力量奔赴一線 全力切斷傳播鏈條2022-07-07
- 監管不力導致疫情傳播,上海2名干部被黨紀立案2022-07-07
- 北京:7月11日起,進入聚集場所的人員須接種疫苗2022-07-06
- 大男生經常流淚、眼睛通紅,直到高考結束,才下決心結束這份煎熬2022-07-06
- 福州高新區關于實踐“綠色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研究2022-07-06
- 漳州薌城發現1例無癥狀感染者,軌跡公布!劃定中、高風險區2022-07-06
- 陜西省長:西安要緊抓疫情處置窗口期,其他市(區)進入戰時狀態2022-07-06
- 福州高新區這項工作得“優”國家獎勵1000萬元2022-07-06
- 福州高新區這項工作得“優” 國家獎勵1000萬元2022-07-06
- 福州晉安黨員志愿者認領“責任樓道” 每周定期進社區開展服務活動2022-07-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連江潘渡打造觀光露營基地 計劃明年3月建成2022-07-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