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是對蝦生長黃金期,也是吃蝦好時節。眼下,連江定海灣肥美的南美白對蝦迎來上市季,成為市民夏日一“鮮”。
20多年前,福州并無南美白對蝦養殖業。20年來,乘著“海上福州”建設的東風,南美白對蝦在福州“安家”,越養越“大”:南翼有福清、長樂養殖區,北翼有連江、羅源養殖區,產量、加工量全省第一。
從“泥土房”到“溫泉池”
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殼薄體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蝦類之一,我國的養殖產量居世界首位。福州養殖區主要在福清、長樂、羅源、連江等沿海地區。
28日,記者來到連江縣定海灣附近的連江三和水產養殖場。十多個養殖大棚整齊地排列在海邊,540多萬只南美白對蝦,在這片6800多平方米的養殖區內生長。
大棚內,漁民王容佺和工人正在捕撈對蝦。他們將一個個地籠網放入池中,15分鐘后將網拉起,水面上出現一片肥蝦跳躍的豐收喜景。
經過稱重、分籠后,這些對蝦被裝進活水運輸車,連夜拉到福州馬尾批發市場銷售。“每公斤40元至60元不等,供不應求。”王容佺告訴記者,得益于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對蝦的年產量可達20萬公斤,年產值可達1000多萬元。
據王容佺介紹,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是一種生態標準化生產模式,對養殖的水質、溫度和水氧量要求很高,比如養殖用水需經過濾水裝備處理,濾掉其中的病菌等有害物質以及海水中的蝦苗天敵。
“根據天氣變化,我們還會調整棚內溫度,比如冬天給蝦池加熱,讓對蝦‘泡溫泉’,實現一年養三季。”王容佺說。
而在過去,沿海漁民采用灘涂、露天蝦塘、高位水池等方式養殖對蝦。灘涂養殖相當于對蝦住“泥土房”,不僅一年只能養殖一季,還要面對天敵、病菌、赤潮等影響,養出的對蝦也帶土腥味,賣不出好價格。
王容佺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露天蝦塘畝產約1000公斤,高位水池畝產約3000公斤,而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畝產2萬公斤,不僅產量高,還節約了土地、水源以及勞動力。
從“安家”福州到“征戰”海外
連江南美白對蝦產業,只是“海上福州”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南美白對蝦,在2000年以后開始大規模養殖。
在上世紀90年代,對蝦是福州市主要水產養殖品種之一。連江縣建立了對蝦、海珍品等十大出口商品創匯基地,產品遠銷海外。從2000年開始,福州市水產部門積極引進生長快、養殖適應性和抗發病能力強的南美白對蝦。次年,南美白對蝦養殖成功,產量達2850萬公斤,產值達5.7億元。這標志著,南美白對蝦正式“安家”福州。
此后,南美白對蝦在福州越養越“大”。在福州南翼,福清成為全國大型的養殖基地,年產量可達2萬余噸。長樂年產量也達2萬余噸,并以工廠化養殖為主。東威水產公司的對蝦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
在福州北翼,羅源的養殖戶走南闖北,在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地建基地,甚至還走出國門,于2014年在印尼瑟蘭島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
此外,馬尾瑯岐島正在打造2萬畝“菜籃子”基地,其中1萬畝將進行南美白對蝦、青蟹等水產養殖。
“南美白對蝦已成為福州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和福州十大漁業品牌之一,并形成了從苗種、養殖到加工以及飼料、病害防治的完整產業鏈,多年來產量占全省一半、加工量占全省七成以上,居全省第一位。”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人士說。(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吳其法 原路遙/文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一女子欲跳江輕生 民警10分鐘救下2022-07-29
- 福州普高還剩2765個招生指標2022-07-29
- 福州五城區清理規整重點路段建筑立面2022-07-29
- 福州:小投入大提升!老舊8號小院“變身”2022-07-29
- 省運會青少年部社會俱樂部組福州又斬獲多枚金牌2022-07-29
- 福州高新區關于60歲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倡議書2022-07-29
- 最新!第5號臺風“桑達”生成!會影響福州嗎?2022-07-29
- 福州長樂機場海關查獲672支人體胎盤素注射液2022-07-29
- 最新!第5號臺風“桑達”生成!會影響福州嗎?2022-07-29
- 短期工招聘要交押金?小心被套路!2022-07-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清茶口村:“粉干村”里有新故事2022-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