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海拔四百多米的閩侯縣洋里鄉茶苑村,山坡上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正攢足了勁拔節生長。“這些良田都是被人‘認領’的,田地的‘主人’認領完農田后,在手機上就能隨時看到作物的長勢。通過發展‘智慧農業’,我們把‘開心農場’從線上搬到了實際生活中。”洋里鄉副鄉長羅燕秋說。
近年來,洋里鄉茶苑村以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以數字化種養殖為載體,全力發展“智慧農業”和“訂單農業”。
家禽戴NFC腳環
生長養殖過程可溯源
茶苑村里,每只佩戴NFC(佳璞量子)腳環的雞都是有“身份”的。
在茶苑村數字化林下種養殖區,通過物聯網平臺、傳感器、攝像頭、溯源系統等,管理人員為每一只雞賦予獨一無二的“身份”,讓消費者能夠清楚地了解它的生長養殖過程。
2021年,在洋里鄉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茶苑村黨支部與福建原道生態環境研究院黨支部開展共建,引入“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成立了福州螢山蝶谷數字農業有限公司。有“身份”的雞,就是示范園數字化林下種養殖板塊取得的成果。據螢山蝶谷負責人林君標介紹,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將通過溯源技術和物聯網平臺改變傳統農業。
何為溯源技術?林君標解釋說,在畜禽身上佩戴NFC腳環,消費者可以通過腳環快速查詢到蛋雞、飛鴿養殖日數、生產事件等精準信息,增強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而農業物聯網平臺的搭建則可有效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公司目前已與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淘菜菜、樸樸等13家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系,讓茶苑村種植的蔬菜不愁銷路。
推出客戶認養模式
發展訂單農業
洋里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項目落地后,茶苑村黨支部迅速推進“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幫助農戶增收,帶動當地村民就業。
“該模式由公司給農戶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指導等,農戶代為養殖。雞苗養成以后,公司對生態雞實行100%訂單收購,不僅減少了農戶的投入成本,還大大降低了發展養殖的風險,村民們都很滿意!”茶苑村黨支部書記林立平告訴記者。
這種模式不僅對農戶養殖的雞進行100%訂單收購,還根據客戶的訂單“量體裁衣”進行農業生產。在林君標看來,地處山區的洋里鄉要發展農業就得進行大膽變革,走出一條定制型的精品農業之路,通過客戶“認養”的方式發展訂單農業。
這條路怎么走?林君標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圖譜:“茶苑村將推出每年1999元的認養套餐,套餐包括0.1畝地、三只雞和兩只鴨。除了雞肉和鴨肉外,還為客戶每年提供25公斤大米、60個土雞蛋和150個土鴨蛋。”客戶認養的土地和雞鴨平常由公司代為管理,客戶隨時都可以到村里“看望”它們。通過“認養”土地,不僅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還將客流帶進山村,將一、二、三產充分融合。
引人流進村
村民村財雙增收
“這兒的玉米都是水果玉米,可直接食用,清甜又爽口,非常棒!”游客陳先生對茶苑村甘甜可口、可以生吃的水果玉米贊不絕口。
茶苑村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的大田種植區,選育種植高山甘薯、水果玉米、黑米等優質品種。“這里也實行‘認養’模式,由客戶來選擇‘認養’菜單,支付相應費用,由村里的農戶來種植,我們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福建超大現代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科技特派員徐福樂說。
為讓游客充分體會農業的魅力,示范園還在機耕道上搭起三公里長的瓜果長廊,橄欖蜜南瓜、絲瓜和葡萄等果蔬在長廊上盡展風采,為游客提供了一條天然的避暑步道。不僅如此,種養區還基本實現了“蛋雞養殖—雞糞烘干發酵—還田”的生態循環。
隨著高山數字農業示范園的落戶,茶苑村的游客多了起來,返鄉掘金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暑期到來,越來越多的年輕學子到示范園研學,體會智慧農業的魅力。
“下一步,茶苑村將繼續深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與第三方合作建設民宿,優化基礎設施,實現村民村財雙增收,并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安仁—茶苑—梧溪鄉村振興帶發展。”談及未來,洋里鄉副鄉長李洋信心滿滿。(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陳楓 陳世滎)
責任編輯:趙睿
- 閩侯井下村:“放星家園”里的“農療”故事2022-08-03
- 福清閩侯入圍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化創新領先縣(市)2022-08-02
- 閩侯廷坪派出所為老人上門辦證2022-07-29
- 閩侯多措并舉為大學城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2022-07-28
- 閩侯多措并舉為大學城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2022-07-28
- “一閘三線”工程每日為長樂閩侯送水60萬噸2022-07-28
- 閩侯厚美村移風易俗進千家2022-07-27
- 閩侯:重拳出擊打“砂盜” 利劍出鞘護閩江2022-07-27
- 閩侯:黨建引領,構建“小團隊、細網格”社會治理新模式2022-07-27
- 省道211線閩侯大湖段9月底“白改黑”2022-07-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留創園:搭建創業大舞臺 拓展全球“朋友2022-08-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