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選育出的優良種子播種希望,智能農機在田野里穿梭,指尖輕點可遙控大棚果蔬灌溉……眼下,科技農業新圖景遍布福州,奏響豐收序曲。
在科技強有力的驅動下,十年間,福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水產、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竹木花卉等七大特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重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種類豐富,蔬菜等產量穩居全省第一。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我市農科所、菜科所等科研機構、種業企業培育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在甘薯、鮮食玉米、青梗菜、茄子、苦瓜、絲瓜、芋瓠等作物育種研發上開拓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自主選育甘薯品種“榕薯819”,育成以來在福州累計推廣種植20多萬畝;創新育成福州首個秀珍菇新品種“福秀1號”,突破羅源秀珍菇產業發展技術瓶頸;“農福絲瓜801”系列品種商品性好、產量高,畝產4700公斤,平均每年推廣面積3萬多畝……通過品種展示示范工程,近年來我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農作物優質專用率穩定在86%以上,并打造了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等示范推廣基地。
播下良種,良機加持。科技賦能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向著現代化農業加快轉變。截至2021年,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9%,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2.1%,居全省前列。
在長樂玉田鎮東渡村,農田阡陌縱橫、農機馳騁,從耕田、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到烘干,全程均可機械化;在閩侯縣鴻尾鄉大宇種植基地,通過安裝感應、監控等傳感器,讓物聯網“指點”果蔬溫濕管控……如今在福州,智慧種養屢見不鮮,科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研企農”合作,讓科技創新離產業足夠近。市農科所組建多個專家技術服務隊伍下沉一線,開展“組團式”服務,解決農戶、農企生產全過程問題;市菜科所在鴻尾鄉實施“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種植戶”的生產服務模式,帶動周邊50多個種植大戶發展。
圍繞產業發展,福州從廣度、深度上培養壯大人才隊伍,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建設、開展農技人員和高素質農民分級分類培訓、持續改善技術裝備和推廣手段,將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推向廣大農村。
同時,隨著生活條件穩步提高,福州百姓對食物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從“吃得飽”到“吃得好”,折射出人民群眾對食物“優質、安全”的更高追求。
探索環保高效的栽培模式,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在永泰、福清、閩侯等地建立柑橘類栽培示范基地400多畝,提高好果率、減少化學農藥、增加食用安全性。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也實現可追溯。去年,農業農村部對我市開展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9.6%。
從農田到餐桌,福州農業科技創新印記刻進農產品的枝葉紋理,讓創新成果在鄉野大地結出碩果。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大種質資源收集力度,大力挖掘利用地方特色資源優勢基因,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技推廣,實現福州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記者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 “一縣一周”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三明專場在福州舉辦2022-08-29
- “集愛八閩·光明助殘”愛眼公益行項目在榕啟動,3年內惠及1萬例殘疾、困難眼疾患者2022-08-29
- 福州連江通告5例陽性2022-08-28
- 就在今天!福州地鐵6號線開通運營2022-08-28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推行低壓用電報裝“一鍵下單,現場辦結”服務新模式2022-08-28
- 福州市行政村年內全部實現“快遞進村”2022-08-27
- 首屆福建省無人機操作員技能大賽在福州順利舉行2022-08-26
- 首屆福建省無人機操作員技能大賽在福州順利舉行2022-08-26
- “蘭園墨香”書法作品展在榕舉辦2022-08-26
- 海峽兩岸農業文化交流活動在長沙、臺北同步舉辦2022-08-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一縣一周”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三明專場在福州2022-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