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一千個人也許有一千個答案。翻開福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答卷”,市民用他們的親身體會這樣回答:“醫療‘國家隊’來了,就醫更方便了!”“長者食堂開在家門口。”“孩子課后學習更有質量了!”……
老人為屏山社區長者食堂的服務點贊。記者 池遠 攝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聚焦民生所需所盼,深入實施溫暖榕城行動,加快建設文明幸福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十年間,福州在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家門口養老”的幸福
觸手可及
中午11點,熱氣騰騰的飯菜在鼓樓區屏山社區“長者食堂·學堂”內準點飄香,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暢談晚年美好“食”光,幸福的煙火氣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彌漫開來。
“飯菜好吃還實惠,活動空間也很大,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生活越過越有滋味。”7月,社區長者食堂對外營業,社區老年民樂隊的黃慶萍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作為社區老居民,黃慶萍細數著自己和身邊老朋友養老生活的變化:不用離開小區,家門口就有舒適的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步行5分鐘,就能在家樓下的“長者食堂”吃上便宜又放心的飯菜;不用去醫院,就有專業的養護人員上門提供日常健康體檢服務……十年前難以想象的養老生活,逐漸變為現實。
銀發浪潮下,“養老難、養老貴”曾是長期困擾老年人的痛點問題,老何所依的問題不僅牽動著每個家庭,更考驗著政府、社會的智慧與決心。
近年來,福州持續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看數量。十年間,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長者食堂數量發展至430多家,就餐位數近1.8萬張;全市養老床位從1.98萬張提升至5.2萬張,增幅達163%;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從23.07張提升至39.6張,增幅達72%。
看服務。十年間,養老服務資源加速融合,實現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占比100%;對失能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231戶,簽約家庭養老床位2174張;打造“食堂+學堂”服務品牌,引入省、市老年大學“線上+線下”課堂,兼顧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創新探索“12345”為老志愿服務模式,設立金厝邊志愿服務站208個。
從養老到“享老”迭代升級,背后是全市上下對養老服務的不斷探索,為老年人營造溫馨舒適的養老環境,把惠民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讓“家門口養老”的幸福觸手可及。
點滴關懷構建兒童友好環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全社會的共同愿望。
每日放學后,位于鼓樓區南營63號的“陽光朵朵”托管中心就變得熱鬧起來,10多名背著書包的孩子魚貫而入,到2樓自習室復習功課,這里是福州市第一家公辦小學生托管服務中心,由軍門社區“四點鐘”學校改造升級而來。
“孩子放學以后有人輔導,我放心多了。”“不僅減輕了家長負擔,孩子的學習也更有質量。”……8年來,托管中心不僅破解了附近學生課后接送難題,更滿足學生多元化成長需求,開到了群眾心坎上。如今,越來越多的“四點鐘”學校在榕城落地開花。
福州在探討如何做優課后延時服務的同時,也在積極構建兒童友好環境,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近日,市婦聯2022年“星星點燈·一起向未來”關愛兒童服務項目在晉安區鼓山鎮、永泰縣葛嶺鎮、閩侯縣洋里鄉等10個鄉鎮同時展開。
市、縣婦聯每月將固定在10個點開展主題關愛活動,整合各方力量,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困境兒童提供品德教育、紓困解難等常態化關愛服務。這是福州市積極參與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創建活動的具體舉措。
近年來,圍繞“社會政策友好、公共服務友好、權利保障友好、成長空間友好、發展環境友好”的目標,福州在全省率先啟動兒童友好城市創建工作,出臺并實施事關兒童友好政策38項,在全國首創入戶早教指導師培訓課程體系,在全省率先實施出生缺陷防控暨出生缺陷大數據平臺建設、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等7大項目,按照“1米高度看城市”兒童視角,建成近6000個智慧體育公園、五人制足球場、社區籃球場,為兒童提供舉步可達的活動場地。福州市還出臺《福州市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個區(縣)至少建設1個兒童友好型街道和1個兒童友好型社區,醫院、學校、圖書館、實踐基地實現兒童友好型的比例達80%以上。
扶殘助困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太好了,醫藥費支出的80%以上有著落了,感謝工會娘家人!”近日,在福州市城區主干道從事環衛工作的小孫欣喜地得知,他被市總工會列入福州市有返貧風險的107位環衛工之一,可獲困難幫扶常態化救助。
小孫因患有慢性尿毒癥,每月需自費開支醫藥費1000多元。他家中孩子尚小,加上自己的醫藥費支出,經濟負擔不小。如今,工會每年可給他最高1萬元醫療救助金,大大減輕了他的家庭負擔。
讓困難職工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福州市健全市、縣、基層三級工會聯動幫扶機制,推動職工溫暖工程提質擴面。至今年初,全市累計籌集溫暖工程資金1.27億元,覆蓋職工124萬人,使用資金8768萬元,惠及職工52.48萬人。市總工會還將“加大力度推進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與政府聯席會議議題,幫扶精準率、滿意率、政策知曉率等均在90%以上。
多措并舉解決職工現實困難,各級工會持續開展“兩節”走訪慰問、金秋助學等暖心活動。在“萬名工會干部進萬家”幫扶行動中,對各類困難職工開展全面大走訪,開通特別救助綠色通道,讓困難職工實實在在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殘疾人一個也不能掉隊。
過去十年,福州始終將殘疾人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來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殘疾人工作,實施了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了一批批殘疾人設施,創新了一系列殘疾人幫扶制度,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
——補貼更有力。每年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近9萬人次,辦理就業年齡段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8.4萬多人,發放“一戶多殘”困難殘疾人家庭補貼2400多戶,金額達1000多萬元。
——幫扶更到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4所,附設特教班2個,在校殘疾學生3670人,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比例達99%。
——服務更貼心。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由點到面有序推進。2020年福州市成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2021年獲“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表彰。
追光而行,走過十年。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惠民舉措,都化作一個又一個笑顏綻放的故事,穩穩托起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精彩回眸】
2014年,軍門社區成立福州市第一家公辦小學生托管服務中心。2017年,福州獲批國家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
2018年,福州實現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
2019年,福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市縣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全覆蓋。
2020年,市婦聯聯合市計生協在全國首創“入戶早教指導師”職業工種,成立全省首支早教指導師志愿服務隊。
2021年,市總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集體”稱號。
2021年,福州市被納入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的全國首批試點城市。
( 記者 葉欣童 李白蕾 )
責任編輯:吳美麗
- 福州氣溫8日起或重回35℃ 氣象干旱或繼續發展2022-09-07
- 廣東省揭陽空港經濟區安糧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瑞光接受審查調查 孫瑞光簡歷2022-08-19
-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登崗鎮浦口村浦下村民小組原組長陳偉江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2022-08-10
- 今年榕城氣溫首次破突38°C2022-07-11
- 漳州: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2022-05-19
- 打造“看不夠”的榕城優秀女性百“福”圖2022-03-07
- 榕城秋日風光好 市民假日出游忙2021-10-04
- 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松 公筷公勺成榕城不少餐飲店標配2021-05-05
- 讓治理創新“小盆景”變為共治共享“大風景”2021-04-25
- 姹紫嫣紅!這是榕城三月“少女心”2021-03-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交通銀行福建省分行開展老年人金融素養調研知2022-10-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