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遇上鄉村振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福州注重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為鄉村振興賦能,推動智慧農業深入發展,為數字經濟提速增效添能蓄力。
于艷(左)是一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生產一線了解菌菇生長狀況。記者 張鐵國 攝
物聯網技術加持
菌菇種植進入“快車道”
在羅源縣起步鎮百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間間菇房內,六層白色海鮮菇在手掌般大的菌種袋中茁壯生長,已經長到16厘米高了。
“你看這個菌桿,都差不多大小。如果長得不好,就會出現菌桿大小不一、高低不勻稱的情況。”公司負責人于艷說。
菌菇長勢良好的背后,得益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我們通過物聯網技術對菌種調控溫濕度后,菌菇可由以往的0.5公斤長到0.75公斤。”于艷介紹。
“如今,百谷公司是羅源乃至福州最大的海鮮菇生產企業。”于艷告訴記者,2003年她大學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并在科特派、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胡開輝團隊的幫助下,引進海鮮菇生產項目。
2019年上半年,于艷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菌菇種植業,試點嘗到甜頭后,開始全面鋪開。這種技術提高了菌菇產量,她便擴大種植規模,帶動當地100多人就業,企業產值也從當年的3000萬元增至現在的5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市科技局積極幫忙爭取相關經費支持。目前,于艷已申請到復工復產和市科技特派員后補助項目資金共計60萬元,正在申請20萬元省星火項目補助資金。
羅源起步鎮是菌菇種植大鎮,全鎮種植戶達29家。這兩年,積累了技術經驗的于艷申請成了省市科技特派員,積極宣傳推廣物聯網技術。
“我去年投入13.8萬元,在13個菇房使用了物聯網技術,增加收入40多萬元。”羅源縣祥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書清說。
起步鎮獲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鎮稱號,目前已有4家菌菇企業推廣物聯網技術,并正在進一步擴大中。
地理標志入“云”端
農產品影響力擴大
10月6日,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項目信息部負責人陳楠打開集團信息化監管平臺,基地分布圖、一企一檔、VR巡查、在線監控、一品一碼、數據分析等內容一覽無余。點開“在線監控”,各個茶園基地的實時畫面盡收眼底。
“最關鍵的是,如果茶園遭遇病蟲害,系統還會報警。”陳楠一邊操作一邊介紹,公司在全省共有七大茶園,面積達4.5萬畝。按照傳統模式,管理起來耗時費力。“以宦溪茶園為例,共有800畝茶山,光是做好日常田間管理,15個人就要巡查十天半個月。現在點點鼠標,就能輕松搞定,節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時間成本。”
數字賦能,多虧“有倫”。在市科技特派員林君盈的指導下,作為數據和平臺支撐企業,福建有倫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福州市一批優質農產品建立地理標志數字化平臺,讓地理標志“有據可查”。
“我們建有一個云平臺(農產品地理標志數字服務平臺)、兩個數據(監管數據、公眾數據)、三個終端(公眾端、企業端、監管端),實現信息可追溯,讓消費者對農產品更了解、更信任。”有倫公司負責人陳能文介紹。
“這個地理標志上了云平臺后,可以培育農產品原產地新興業態,推進線上線下銷售,提升原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品牌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林君盈說。
2019年以來,福州市已有福州茉莉花茶、福州金魚、連江鮑魚、一都枇杷等13個優質農產品、100多家企業入駐該平臺,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地理標志并加入平臺,福州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4個科特派團隊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7日是國慶假期最后一天。晚飯時分,位于鼓樓區斗東路金福商廈三樓的“好豐盛·粵菜館”內,前來消費的市民群眾絡繹不絕。孜然鰻魚、番鴨湯、石鍋牛仔骨、茶油蛋炒飯、白斬雞……一道道“自產自銷”的美味菜肴,吸引新顧客慕名品嘗。
“這里的食材綠色環保,信得過,味道好!”市民林先生點贊。“就說白斬雞吧,這是我們養在油茶林里的健美雞。”福建豐盛農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春華說。
在這家公司,記者通過“新農云平臺”實時畫面看到,遠在永泰縣嵩口鎮東坡村的萬畝油茶林中,依坡建有31個吊腳樓式雞舍。“這些雞舍落差5米至10米,每天清晨它們從健身窗飛出來,成了有名的‘飛雞’。”陳春華介紹,中午和晚上,他們會設定雞舍的溫濕度,山上的氣溫、粉塵、噪聲一旦“超標”,傳感器就會適時預警并將其推送至管理系統,管理員立即啟動噴灑開關,實施灑水、降溫、除塵等措施。
“這樣良好的生長環境養出來的雞,肉質細嫩、皮薄柔脆,肉湯清甜,脂肪適當。這兩年,每年飼養的12萬只雞通過市區57家體驗店銷售,供不應求。”豐盛農林科技集團副總裁俞昌祥表示,目前公司準備再增加40間雞舍,年出欄量將增至30萬只。
讓科技為種養業賦能,科特派發揮了不少作用。去年以來,市科技特派員、永泰縣鄉村振興局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延暉加大對企業科技種養技術的指導。截至目前,共有匡云波、梁一池、林營志等4個科特派團隊,在蔬菜和油茶樹種植、數字農業等方面參與合作指導。
在科技特派員的持續推動下,豐盛農林科技集團扎根農村、服務城鄉,形成集油茶研發、種植、山茶油生產加工、銷售,生態果蔬和多類糧食作物種植、特色養殖、生態觀光旅游、連鎖生態餐館、共享主題民宿、休閑康養等多元經濟于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型農業科技集團,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帶動就業的省內知名農業龍頭企業。(記者 張鐵國 通訊員 趙龍)
責任編輯:趙睿
-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激發澎湃發展動力——福州市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2022-10-08
- “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引發參觀熱潮2022-10-08
- 國慶假期福州接待游客407.8萬人次 同比增長61.6%2022-10-08
- 閩侯、倉山各通告1例陽性,軌跡公布!2022-10-08
- “消費大餐”上桌 國慶長假樂購榕城2022-10-08
- 場所碼or健康碼?福州疾控重要提醒!2022-10-08
- 批了!福州帝封江片區將新建4條路 后嶼片區將新建11條路2022-10-08
- 10月1日福州地鐵單日客流量創歷史新高2022-10-08
- 今日寒露至 福州氣溫將明顯下降2022-10-08
- 國慶假期“不打烊”福州交通運輸部門多措并舉保出行2022-10-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激發澎湃發展動力——福州2022-10-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