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有效遏制互花米草危害和擴散蔓延,切實維護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穩定性、連續性和生態系統安全,進一步提升濱海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打造美麗自然生態岸線景觀,近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州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
現有31867畝
互花米草
圍繞“一年明顯見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復、長期加強管護”總體目標和“全民動員、方法對路、科學除治、后期管護、生態提升”的工作要求,堅持屬地為主、生態優先、系統治理、防治統籌、精準施策的原則,福州市對現有31867畝互花米草的除治攻堅、修復、提升及后期管護進行統籌安排,分區域、分年度開展除治攻堅行動。
2022年底,完成互花米草除治18782畝,占總任務數59%,其中:長樂區112畝、福清市8725畝、連江縣8911畝、羅源縣1034畝。2023年8月底,完成互花米草除治13085畝,其中:福清市5551畝、連江縣5601畝、羅源縣1933畝,全市基本完成現有互花米草除治,新增的及時除治。2024年,除治成果得到有效鞏固,除治后的灘涂基本得到科學修復(其中20%采取種植鄉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生態功能持續恢復,形成較好景觀效果。
因地制宜
選擇除治方法
方案提出要科學精準除治,實行區域協同聯動除治、重點灣區一體化除治,做到行動一致、標準一致、時間安排一致。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因地制宜選擇科學的除治方法,依法依規開展除治工作,確保不形成化學污染,不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對自然保護地要考慮主要保護對象和核心景觀保護需求,推廣選用閩江河口生態修復模式,采用保護優先、適度干預的策略;對航道、港口碼頭港池水域要按照通航和經營要求,采用人工疏浚、保證生產的策略;對其他區域根據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等,采用生態修復、適度留白、合理利用的措施,從嚴管控新增養殖。
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灘則灘”的原則,確定除治后灘涂修復方式。學習借鑒閩江河口、羅源北山等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對適宜開展植被修復的除治區,構建以紅樹或鹽沼植物為主體的、具有區域特色的海岸復合植被防護體系,提升濕地功能;對不宜開展植被修復的除治區,保留光灘進行自然恢復。
參考除治區歷史狀態或周邊自然狀況相似的原生生態系統,根據各地實際自然條件,選擇紅樹或鹽沼植物。紅樹植物可選擇秋茄、桐花樹、白骨壤等,白骨壤和桐花樹適宜在福清灣以南的中低潮位灘涂種植。鹽沼植物可選擇蘆葦、短葉茳芏、南方堿蓬、海馬齒、海三棱鑣草、海雀稗、鹽地鼠尾粟等。其中,短葉茳芏耐鹽能力較差,適宜在河口低鹽區種植,海三棱鑣草適宜在中低潮位灘涂種植,其他鹽沼植物適宜在高潮帶上緣種植。
謀劃實施
“藍色海灣”項目
方案提出實施生態提升。結合G228國道規劃建設,合理進行岸線景觀配置,實施濕地保育、棲息地改造,營造生態岸灘,豐富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以毗鄰海灣海灘為重點,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美麗海灣等建設規劃,在“三灣一口”等重要海灣區域,謀劃實施一批“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海岸帶保護修復、濱海濕地修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生態環境提升項目,提升濱海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打造“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美麗自然的生態岸線景觀,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借鑒羅源北山紅樹林海岸公園、霞浦全國最美灘涂等做法,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自然條件,選取一批靠近城鎮村莊、交通便利、自然基礎條件好、景觀資源品質高的區域,通過科學配置紅樹林等濱海植物,進一步提升灘涂、水系、巖礁等濱海濕地景觀效果。配套建設康養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棧道步道、觀鳥屋、觀景平臺等服務設施。同時,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動,提升生態旅游品位,傳播生態理念,實現生態惠民。(記者 何佳媛)
責任編輯:趙睿
- 南鐵11日起實施新運行圖 福州到北京豐臺行程壓縮3個多小時2022-10-11
- 最新!福州核酸采樣點位有變化!轉發收藏!2022-10-11
- 福州倉山通告2例陽性 系集中隔離人員 軌跡公布2022-10-11
- 粉黛亂子草又開花了 福州多個公園都可觀賞2022-10-11
- 主題海報|一張藍圖繪到底!讓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2022-10-11
- 福州推行“積分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惠及老年群體2022-10-11
- 福州市新增2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2022-10-11
- 福州自助圖書館再上新功能 輕點指尖借閱圖書2022-10-11
- 違規限定供應商所在地 政府采購當事人被罰2022-10-11
- 換個角度 舟游福州 領略水韻好風光2022-10-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粉黛亂子草又開花了 福州多個公園都可觀賞2022-10-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