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衛健系統推廣中醫適宜技術。記者 王玉萍 攝
家門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項目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好,“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分級診療格局形成;簽約居民享受家庭醫生提供的免費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倉山區衛健系統持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積極優化醫療資源布局,穩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全力打響中醫藥特色品牌形象,實現衛生健康事業新跨越,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國家級優秀單位、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優秀單位、福建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倉山區衛健局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推進健康倉山建設,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著力推動新時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居民在家門口
“好就醫”“就好醫”
走進金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學科、兒科、中醫科等臨床科室以及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醫技科室齊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持省、市及異地醫保,開展的項目多,還能拍片,三甲醫院專家定期來坐診,我們更有‘醫靠’了。”居民林美娟高興地說。
從無到有,再到如今33萬人次的年門診量,金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變化是倉山區衛生健康事業實現新跨越的縮影。10年來,倉山區堅持深化改革、高效協同,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看病問題,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提高分級診療網底承接能力,初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分級診療新格局。
倉山區1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與省、市三甲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27名三甲醫院專家赴基層醫療機構坐診,累計接診8600多人次。全區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630家,形成以市二醫院等三甲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400多家民營醫療機構為補充的醫療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區級更優、鎮級更強、村級更好、??聘⒎崭鼘?rdquo;的醫療服務格局。2021年,倉山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比達63.49%,同比增長9.07%。
數字助力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臨江街道各小區,經常能看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何峰的身影,或開展疾病診治,或進行隨訪。“健康咨詢打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看我出行不便,有時候還上門護理、換藥,看病省事很多。”臨江新天地瓊花苑居民陳奶奶說。
10年來,倉山區堅持智慧便民、普惠百姓,主動融入“數字福建”“數字福州”建設,加快建設“數字倉山”,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服務,打通衛生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
穩步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1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全覆蓋,完成世界銀行貸款醫改促進信息化(一期)項目,推動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雙向轉診等上線使用,實現醫院和基層“上下聯動”。
聚焦診療服務提質,全面推動基層醫療設備升級,2015年市區兩級就投入1140萬元為倉山區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X光機、黑白B超等“六大件”設備。圍繞“讓患者少跑腿,讓就醫更舒適”的服務理念,該區還探索“1+N”服務新模式,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四進”活動,組建93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為30萬簽約居民提供免費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30分鐘健康服務圈”
覆蓋城鄉
9月30日,螺洲鎮衛生院新址揭牌,嶄新的院區給周邊居民診療帶來新體驗。
10年來,倉山區不斷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扎實推動醫療機構提檔升級,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依托區、鎮街、村三級醫療機構,倉山區建成覆蓋城鄉的“30分鐘健康服務圈”。新成立東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新鎮第二衛生院,倉山鎮衛生院、金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倉山區婦幼保健院、螺洲鎮衛生院遷入新址,建新鎮衛生院、蓋山鎮衛生院(義序分院)、臨江及下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完成改擴建,新建和提升蓋山鎮吳鳳村、螺洲鎮店前村衛生所等一批村所。
其中,金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全市首家單體建筑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門鎮衛生院、蓋山鎮衛生院成為“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示范點,下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加速向倉山集聚,省立金山醫院(省立醫院南院)、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奧體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投用,福建醫大孟超肝膽醫院(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項目計劃2022年底竣工。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中醫館全覆蓋
8月30日,建新鎮衛生院“許氏傷科—五位一體療法”揭牌,為廣大居民開展服務。這是第五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助力倉山區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10年來,倉山區堅持守正創新、傳承發展,聚焦中醫藥能力提升、共建共享和優勢特色品牌打造,加快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中醫藥強區。
倉山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中醫館全覆蓋,率先開辟膝痹中醫診療、脊椎病中醫診療等中醫專科特色診室,免費向居民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及個體化指導服務。該區還完成2個省級精品中醫館建設、1個省級基層中醫館建設,首批創建了2個名中醫工作室,上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中醫“治未病”試點單位、福州市有中醫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壺山林氏中醫內科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壺山林氏中醫藥文化園入選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012年倉山區通過首批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審,2018年通過復評。(記者 王玉萍)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南街街道網格化助力全員核酸檢測工作2022-10-25
- 汲取思想偉力 感悟領袖風范——福州市婦聯組織學習參觀“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2022-10-25
- 福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2022-10-25
- 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全面邁入高質量發展賽道2022-10-25
- 福州市教育局關于部分區域內學校轉為線上教學的通知2022-10-25
- 福州設置304個常態化采樣點 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核酸檢測需求2022-10-25
- 福州采樣現場 溫暖與感動流淌2022-10-25
- 先驅者的足跡——中共福州地方組織的建立2022-10-24
- 穩住“菜籃子”! 福州主要副食品供應穩定、儲備充足2022-10-24
- 福州明天起氣溫將緩慢回升2022-10-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南街街道網格化助力全員核酸檢測工作2022-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