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是一道防線。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在鼓樓區,許許多多居民群眾挺身而出,盡一份責、出一份力,筑起群防群控的堅實防線。一個個溫暖而有力的身影,用細小瑣碎的點滴溫情鋪就抗疫道路上的溫暖底色,以細微之處見真章的人文服務、人文情懷,不斷厚植有福之州的精神品格。
東光花園居民掃碼進小區。記者 池遠 攝
“就地‘上崗’,我報名!”
報名,報名,報名!10月下旬,面對小區疫情防控的緊張壓力,南街街道河南社區楊橋新苑黨支部委員林宗儀在小區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征集志愿者的信息。消息一發出,手機的消息通知便接二連三地響起,幾十位居民紛紛接龍報名。
不到48小時,近50位居民迅速行動,就地“上崗”,化身“守門員”“宣傳員”“巡邏員”“防疫員”等,向小區防疫一線集結。
“為了高效部署志愿者團隊的力量,居民們還自行排班,確保24小時有人在崗。”說話間,林宗儀拿出了兩本沉甸甸的值班表和簽到表,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天值班的人員、時間和職責。
10日7時,志愿者劉寶玉和劉昌德早早上崗,一人查驗健康碼,一人測量體溫,沒有過多交流卻配合默契,相識的居民都知道他們是一對夫妻。“我們小區的居民十分熱心,很多人都是一家人齊上陣。”劉寶玉說。一旁,當天本不值班的鄒鳳英,也站在志愿者隊伍中,“不管值不值班,我只要有時間都來幫忙!”鄒鳳英說。在他們的帶動下,小區志愿者的隊伍還在壯大,目前已有60多人。
除此之外,居民也積極獻策獻力。不久前,居民張圣林聯系基金會為小區爭取到一批防疫物資,包括400套防護服、400瓶酒精消毒液以及5000個N95口罩。“雖然不能到現場,但希望通過此次捐贈也為小區貢獻一份自己力量。”張圣林說。
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知姓名,他送來幾份早餐,她幫忙站會崗……在這里,每個人都爭當志愿者,每個人都是志愿者。
楊橋新苑居民自發成立了“守護”志愿服務隊,林宗儀(左)在喊樓。記者 池遠 攝
“我們‘80后’也能干!”
外再套上紅馬甲,10日近8時,安泰街道烏山社區居民陳碧英老人又出現在德勝公寓小區門口。在這里,她又見到了“銀發夫妻”志愿者郭后榥與黃錦榕。
“我和老黃認識十幾年了,之前一起做計生小組長,后來一起做樓組長,看到她站在門口,我也坐不住了。”陳碧英笑稱自己是一名“80后”。她說,作為一名老黨員、社區老干部,應該持續發光發熱,為社區平安作出貢獻。
在疫情防控一線,陳碧英是一位“多面手”,除了參與“無疫小區”值守,她還加入社區摸排、核酸動員等工作中。“她憑借自己對小區的了解,能‘輕車熟路’地識別外來人員,并且動員每一戶居民就近做核酸。”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說。陳碧英對自己“過目不忘”的本領十分自豪,“我在樓下站崗,大致就能知道還有哪一戶沒有下來做核酸,時間快到了就提醒他們”。
在她的身旁,郭后榥與黃錦榕也是精神抖擻。作為一對“無疫小區”的“守門老將”,一絲不茍地為往來人員測溫,查看健康碼、登記碼、核酸報告等。一句“您好,請出示一下健康碼和登記碼”,他們已經通過連日的實戰背得滾瓜爛熟,“有時候我感覺我做夢都在說這句話。”黃錦榕阿姨笑著說道。
黃錦榕告訴記者,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她眼見著小區門口的志愿者在風里雨里值守,說不出地心疼這些“小年輕”,心想著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加入他們。在他們的帶動下,德勝公寓“銀發”志愿者隊伍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不少黨員主動亮出身份到社區報到,與基層工作人員一起奔赴“疫”線,或利用自身優勢正面宣導,或堅守陣地走訪動員,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守在一線,把廣大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短短幾日,德勝公寓防疫志愿者服務隊已增至13人,且還有更多人在報名加入中。
郭后榥與黃錦榕在小區門口為居民測溫。(安泰街道供圖)
“防疫到位,我看行!”
10日9時許,家住水部街道蓮宅社區東光花園小區的吳深方做完核酸采樣回到小區,興致勃勃地展示他剛剛獲得的核酸貼紙。“有綠色通道真是太方便了,到了馬上做,不到一分鐘就做好了!”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東光花園有許多“陌生人”站崗,讓吳深方感受到安心和溫暖。這些“陌生人”是下沉社區的市直、區直干部,他們從早到晚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物業工作人員并肩而立、同甘共苦,以紅馬甲為“戰袍”,為小區居民筑牢疫情防線。“他們非常辛苦,都很照顧我們這些老人家,又是搬凳子給我坐,又是教我如何規范佩戴口罩。”吳深方說。
疫情期間,社區井然有序,小區睦鄰友好,在吳深方看來這只是家住鼓樓的一個幸福縮影。他說,在這個地方居住了幾十年,里里外外處處都透著人情味,處處洋溢著幸福感。“這次小區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志愿者對我們的服務都很暖心,一直以來,整個小區也很和諧,大家互相理解,沒有吵鬧聲。”
作為蓮宅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蔡金香對小區的和諧和友愛也有同感。“大家都很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還有的老人,我們想為他們登記上門核酸服務,但是他們卻婉言謝絕,表示自己不能給防疫添負擔。”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對于蔡金香來說也是鼓勵。她表示,社區干部將繼續守好小區門,通過掃樓、設置綠色通道、上門核酸等方式和暖心的志愿服務,發動居民參與核酸,共建“無疫小區”。(記者 蔣雅琛 嚴鑫 見習記者 唐蔚嬙 通訊員 彭輝 )
責任編輯:趙睿
- 抗疫一線 福州晉安區后山村里的暖心事2022-11-11
- 福州高新區:一手抓抗疫 一手抓生產2022-11-11
- 福州“交通鐵軍”筑起抗疫銅墻鐵壁2022-11-11
- 福州疫情防控智慧平臺助力社區減負2022-11-11
- 深秋露重,“疫”常辛苦!福州愛爾人始終心聲滾燙,逆行堅守2022-11-10
- 什么是“社會面清零”?一圖帶你讀懂2022-11-10
- 福州倉山吉苑小區近80人自發開展志愿服務2022-11-10
- 中央宣講團赴福州泉州廈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2022-11-10
- 福州市教育局:網傳11月14日福州初高中恢復線下教學信息為假信息2022-11-10
- 省市縣疫情防控視頻會商會召開2022-11-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抗疫一線 福州晉安區后山村里的暖心事2022-11-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